浅谈深度学习视阈下的“教”与“学”

2021-11-17 05:39吴赛琦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8期
关键词:主要内容小标题深度学习

吴赛琦

【摘要】儿童语文深度学习首先需要就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深入解读需要教师教学来完成。教学是什么?《教学大词典》指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那么怎样“教”才能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本文将就四年级下册语文《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过程来思考这些问题。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小标题,主要内容

一、教师和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做好教学准备才能在课堂上践行深度学习,这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做好深度文本解读——根据课程学段目标、教材编写意图和语文要素、实际学情,充分、透彻、精准地确定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为深度学习做好准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向前勾连已学的知识,有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了解故事的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后面有联系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下册第二单元“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怎样才算得上把握了文章主要内容呢?就《小英雄雨来》来说,老师和学生都面临小学语文几年来最长的一篇文章,如果想要简要复述课文,可以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先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再按顺序把小标题连起来说一说,就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这里还要关注课文中的两个“泡泡”,揣摩编者的意图,指向读长文章的方法——及时总结、瞻前顾后,简化头绪、化整为零。

而要深度学习,还需由浅入深,能够疏通课文,“教”和“学”功夫皆在课外。为此,可以帮助学生制定预习单,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将重点字词把握住,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并对作者和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而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恰恰是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的重要信息: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作为随军记者的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小英雄雨来》,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至此,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拉近了,与课文的距离也拉近了。

除此之外,预习单还设置了整体感知:提前给课文每部分加小标题、填写完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些也是深度学习的必要准备。由此,教学目标得以从“让学生学会”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会学”,学生也更加乐于整体感知乃至把握课文。

二、课堂上贯穿渗透“方法意识”

从上一课的古代小朋友“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的故事引入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发生的故事作为导入,引出课题。

接着检查学习单,出示课前收集学生认为难度的词频率最大的:拟声词“吧嗒吧嗒”、“呜哩哇啦”;动词“一骨碌”、“塞在怀里” ;专有名词“还乡河”、“晋察冀”等等。在这里,不仅要指导学生落实好读准确、总结是什么词语,还可以引导学生发问、出示一些历史背景,如:你知道什么是“晋察冀”吗?从而引入抗战时期地图,学生也就拓宽了这一部分的了解,知道像这样的革命根据地还有哪些——陕甘宁、晋鲁豫等等。初步渗透方法意识,为今后的迁移学习打下基础。

进入感知长文阶段,学生通过泡泡了解两个阅读长文的方法,教师帮助总结,然后以文本第一部分为切入点,快速默读,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这里可以用不同方法,不拘泥于哪一种,因此在此适宜多使用教学评价语,鼓励学生概括,出示概括小标题的要求—-简要明了即可。紧接着,再抛出“怎样借助小标题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学生结合以往所学,指出:把这些小标题连起来说一说,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知道了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后,回扣课题,引发学生提出并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呢?从文章的哪一部分最能体现雨来是小英雄?经过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不难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聚焦课文第四部分。

以鬼子三次逼迫引诱雨来的语言动作描写和雨来的三次“没看见”为两条线,对比出了雨来作为小英雄的高贵品质;以三次出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时雨来的不同表现,一步步升华主题:从雨来跟着老师念这句话,为后面雨来勇救通讯员李大叔、智斗鬼子作铺垫;到雨来看到书中这句話和在被鬼子严刑拷打时的英勇。

三、师生合作探究,坚持“深度学习”

课文在交代事件的过程中穿插了几次景物描写,这几次景物描写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第一次景物描写出现在在第一部分,微故事的发生与发展作铺垫;第二次和第三次景物描写在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这里学生不太容易理解体会,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比如“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飘飘悠悠地飞着”,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课件图片和视频来体会人们对雨来的惋惜与不舍,从而理解人物与人物情感的内在关联。

《小英雄雨来(节选)》属于统编教材语文中的红色革命文本,与现在的儿童生活较远,因此有必要搭建合适的与文本对话的模式,再次补充写作背景资料,并拓展描写儿童与战争的其它文章,如:《小兵张嘎》、《鸡毛信》、《闪闪的红星》、《半截蜡烛》、《夜莺的歌》等等。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交流式的阅读,能够引发学生再次深入思考—-读了这些文章,你对“小英雄”这样的称呼又多了怎样的理解?学生能够用“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坚强不屈”“随机应变”“不屈不挠”等关键词结合文中事例围绕主题进行阐述。学生在这种阅读方式的引领下,不仅能拓展阅读积累,也能使得他们的迁移认知加以拓展。在相似却又不同的的阅读过程中不断体悟和概括,能够实现语用意识的提升。

对于完成《小英雄雨来》整本书的阅读也是必要的,小学阶段整本书的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挖掘书中的人文内涵,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提供人文素养和精神品格的支撑。

四、单元内部联系,梳理方法

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有对单元阅读方法的梳理,是根据本单元课文特点进行的,除了《文言文二则》外三篇课文的课后题或者学习提示中都有相关要求:《小英雄雨来》每个部分都有序号,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我们家的男子汉》课文前的导语要求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提示了加小标题的另一种方式是“谁+人物某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变换思路,感受思路策略的多样性);《芦花鞋》以空行的方式划分内容,学生可以运用前面学到的方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继而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感受人物品质,引发深刻的思考。

《小英雄雨来》一课可以进行“读中感悟”。一,渗透“每读完一部分,停下来想一想的策略”,引导学生默读完第一部分后看看泡泡语中的提示,想想这样做的理由,用同样的方法阅读后几部分,提炼出后面的标题,列提纲或者画出思维导读。二,渗透“用自己的话概括小标题”的策略,结合课后第二题,仿照例子用自己的话概括标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辨析——第一个小标题改为“妈妈追雨来”可不可以?学生明确了列小标题要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才能扣住文章主要内容。

《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可以在“改中讨论”,先用文中小标题引发思维拓展:本文的小标题与《小英雄雨来》一课有何不同?可以换种思路给课文加小标题吗?学生讨论,思维碰撞,然后有几种给各部分换小标题的方法,推选出最有特点的几种,全班交流。最后,全班展示总结,比如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引用文中的关键词句、提炼概括关键词等。

《芦花鞋》一课则可“创中提炼”,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给课文每部分加标题。这个加标题的方式也需要在课前在预习单上下功夫,先让学生自己完成加标题,然后课堂上小组展示交流,比比谁的思路最有创意。在课堂上给学生强调小标题要简短扼要明了、抓住主要人物,学生可以自主纠正标题长、偏离文章内容的毛病,可以进一步提升列小标题的方法策略的运用。

五、深度阅读,为高年级名著导读作铺垫

小学语文高年级开始接触中外名著,《小英雄雨来》所在的单元语文要素为长文的阅读方法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就可以提前渗透和指定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去阅读名著作品。这些作品中鲜活富有个性的语言、丰满深刻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厚重而耐人寻味的人文主题,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个时候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做批注、赏析人物、提炼主题,还可以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久而久之形成惯例,孩子们自己就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另外,“先富带动后富”,实现班级阅读的“共同富裕”。可采取如下阅读方式:

第一遍阅读要求:通读全文,标注好不认识字的拼音,批注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读后解决疑问。

第二遍阅读要求:对于章回体小说可以给每一回换标题,在换标题的同时就再次提炼了这一回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三遍阅读,可以串联出阅读的思维导读,或者以某個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跟踪阅读。

参考文献

[1]郝晓芳:基于长文短教的设计要点——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J].《小学语文教师》2021.06第35页。

[2]周一贯:作文教学,请别淡出了“教学”[J].《小学语文教师》2021.06第9页。

猜你喜欢
主要内容小标题深度学习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小标题作文格式
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目的和发展前景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新形势下高职生诚信档案的有效构建方法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罗辀重教育思想探析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