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要:在当前小学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新课标对小学中段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同时也要促进学生基础文化素养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小学中段语文课程教学中,众多教师更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一味要求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发展有限。基于此,本文通过重点探究基于学科素养发展的小学中段语文课程创新策略,以期提升小学中段语文课程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学科素养;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026
语文教师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推动课程知识创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既能够深化学生对理论化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总结出一般性知识学习规律,总而为学生今后的文化知识学习活动奠定基础。但是在当前,新课改工作初步实施,很多教师更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重点也放在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对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认知有限。因此,创新小学中段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成效是很有必要的。
一、立足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素养
小学生收到个人年龄阶段和思维能力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学习中更习惯用实际生活经验来理解理论化的语文知识。那么我们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过程中,就要关注到小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在课堂中建立起与学生生活关联的语文情境,降低语文课程理论知识的难度,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个人思考的学科素养。
比如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节课程的写作内容时,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而是首先为学生展示了范文《故乡的杨梅》《我家的小狗》,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求学生回忆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所印象深刻的事或者物,并且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为小伙伴们进行描述,然后在小組讨论完成之后就以书面表达的形式开展写作练习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生活经验的作用下,对写作内容形成直观的理解,从而实现课程质量的提升。
二、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素养
随着我国进入信息2.0时代,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师进行课程创新的重要路径。与以往的“理论内容讲述+例题训练”的语文教学模式相比,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更为直观,视听化的语文课程内容更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并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发展小学中段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推动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比如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写景类文章的时候,由于学生没有去过这些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宝地,如果我们直接要求学生阅读原文,凭个人想象来感受文章内容的话,由于小学生的个人理解能力有限,抽象思维的不足势必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开有限。针对这种问题,所以我在组织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前下载并播放西沙群岛、小兴安岭等地区的优美景色的视频,为学生进行播放。通过这样的课程教学形式,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推动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三、创新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素养
在小学中段语文课程中,很多教师更重视理论性的语文教育活动,对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这种情况就导致众多学生在语文课程中的参与度不足,语文实践能力和个人的语文视野有限。因此,教师要创新语文课堂活动,在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学习质量的提升。
以笔者的课程教学活动为例,我在组织学生学习《绝句》这首诗歌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诗人杜甫的初步认知。在这节课程中除了讲解这首诗歌的主旨大意并要求学生进行相应的背诵之外,我还要求学生们在课前多搜集一些关于杜甫的诗歌或者关于描写春天的诗歌,然后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诗歌背诵小能手”的诗歌背诵活动。这样,学生们在背诵不同的诗歌内容的过程中,能够对杜甫的诗歌形成初步的了解,同时在准备语文课程材料的过程中个人的文化视野也得到了有效的拓展,进一步养成了语文学科素养。
结语
综上,在课程改革工作日渐深化的教育背景下,小学中段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过程中,要从课堂情境、中段语文课程内容和课堂实践内容方面入手,推动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露.结合多元化教学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J].小学生(下旬刊),2021(09):68.
[2]郭继萍.根植经典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J].教育界,2021(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