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起点与驱动因素分析

2021-11-17 18:07赵茜
今日财富 2021年33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经营考核

赵茜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管理中常用的一种管理手段,同样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其次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起点与驱动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对今后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数据分析技术的扩展和应用,企业管理的手段也逐渐丰富。在企业中有效的应用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起点与驱动因素,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内容,实现对企业资金的动态化、实时化管理,更好的提升管理的效果和效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发展价值。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内涵

(一)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控制的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在企业战略方针指导下,将企业全面预算体系中的各个内容作为对象所开展的管理工作,根据各个工作内容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规章流程,其中包括对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预算差异调整、预算分析、预算考核、预算奖惩等各项不同内容。其中全面预算主要指的是全面预算的体系,在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在企业决策的基础上,按照企业经营的目标和经营计划,对企业未来的销售、运营、生产、成本、收支等各方面活动进行规划和反应,以此来方便企业在特定计划内完成全部的生产经营,并对生产经营进行组织和协调,最终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一系列预算财务报表和附表的展示,将资源配置的情况和企业总体计划的数字进行说明。由此可见,全面预算是一套较为完整的经营计划货币说明,在计划期限内企业的经营计划结果的数字化现实,而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将全面预算体系中的内容进行反馈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二)全面预算管理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

要想有效地完成企业各项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就必须要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为了能够完成企业生产任务,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生产部门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生产部门中配备完善的生产设备、生产材料以及生产工作人员;为了能够完成企业所制定的销售目标,就必须要对企业内部的销售部门和市场扩展部门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企业市场宣传的能力,配备相关的宣传场所和基本设备;为了能够确保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在项目论证和项目开发投资中也需要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除此之外,企业的相关部门也需要事先本部门所制定的目标,将部门职能进行全面的落实,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证资源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利用。但是企业内部的资源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企业必须要按照部门、职能来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从而确保企业各项任务都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地完成,并且执行相应的考核制度,确保部门工作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自身所需要履行的基本职责和义务。全面预算管理则是要求企业借构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组织结构,按照组织结构内各部门所需要的资源进行供应,保证组织目标能够全面实现,资源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过程就是预算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因此,从实际的本质上来讲,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能够充分实现,以全面预算为主要的手段,对企业内部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这个管理活动过程就是全面预算管理。

(三)三位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全面基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解释那首先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主体覆盖要全面,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考核、奖惩等方面都需要涉及到企业内部所有的子公司和工作人员,对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同样需要进行管理。其次,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环节要覆盖全面,全面预算管理环节包含对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控制、调整、分析以及考核等,这也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系统。最后,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要充分全面,包括对企业经营的预算、财务预算以及成本支出预算,其中经营预算包括采购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销售预算、产品预算、管理预算等;财务预算包括对现金进行预算、资产负债预算、利润预算等;成本支出预算主要是企业长期投资预算,包括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和无形资产的投资。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全面需要包括工作人员参与的全过程、管理和内容的三位一体,这也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体系制度,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对全面预算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对企业经营的效益造成影响。

二、企业战略目标为全面预算管理的邏辑起点

在对全面预算管理逻辑起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要想明确地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起点,就必须要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流程。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流程主要是对预算进行制定、预算制定后的执行、预算的考核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但是想要落实好全面预算编制的正确性,加强全面预算的有效执行和全面预算的科学考核,就必定要对预算编制执行的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如图1所示)。

从流程图可以发现,要想完成全面预算的编制工作,就必须要对企业内部各个项目计划和任务内容有着明确的掌握。预算的编制主要是以企业年度预算为主要的参考,中期预算和长远预算为参考。因此,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企业的年度任务计划、中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战略规划有一定的了解,而年度计划和中期计划是长远发展战略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按照时间和进度的分割。由于企业不同个发展时期对全面预算编制的要求不同,所制定的战略任务内容也有一定的差距,通常情况下,年度预算编制内容要更加详细,而长远发展规划内容较为粗略,中期预算较为概括。从流程图来看,企业年度全面预算在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企业年度经营计划来完成,以企业年度经营计划为基础,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企业年度计划主要包含企业的销售计划、采购计划、研发计划、生产计划、费用计划等。而各项经营计划的制定都会受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比如企业市场目标、企业竞争目标、企业生产目标等。而企业的经营目标也同样是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战略目标,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怎样实现这个长远发展的目标,当企业拥有怎样的资源后才能够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具体来说,为了能够有效解决企业未来经营中的目标、方向以及手段。纵观流程图,战略目标在制定完成后,就需要将战略目标分解成为年度经营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企业年度运营计划,企业经营计划的制定需要详细、具备可执行性并且需要与年度经营目标相互呼应。在具体计划下,对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进一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全面编制对应的预算内容。因此企业的全面预算编制也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性和流程完成,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全面预算在完成编制后,需要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按照预算的额度进行全面监督,对超出预算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开展预算考核的评价工作,将预算考核结果作为企业整体考核的参考。综上所述,全面预算是为了能够确保企业经营计划顺利完成的资源优化配置内容,预算执行的效果与资源的配置效果,都需要有预算绩效考核的支持,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执行的有效管理手段,也可以说企业战略目标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起点。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驱动因素研究

(一)全面预算是现代企业管理内容的具体延伸

在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多数都是将管理的重点放在职能上,主要管理的内容方面包括计划、组织、控制、考核与协调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加重,现代企业管理内容更加偏向于企业战略目标管理、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价值链管理、企业风险管理等,管理内容不断扩展,这也就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强。

1.企业全生命周期与企业战略目标管理。在企业不同发展的周期内,企业的战略任务、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都有所不同,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内容和渠道也会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企业在创办的初期主要的战略是发展战略目标,按照企业初期的投资项目的发展方向、投资金额、发展进度开展投资项目,在初期阶段预算主要是以成本支出预算和资金预算为主要的管理目标。发展阶段中企业的发展市场不断扩大,销售收益也在持续增长,投资业务就会逐渐退后,在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由投资变成增长,相应的语段模式也就会变成以销售与成本预算为主。在企业进入稳定发展的时候,企业的销售增长会逐渐稳定,公司也需要采取稳定发展的额战略目标,尽可能地延长企业发展的周期,获得更大的资金流量。因此,预算控制工作的重点也会以资金流量预算和各项收入、成本预算为主。随着企业产品的不断研发,全新项目的投资会相继增长,企业战略也需要变成转型战略发展,该阶段的发展主要需要对企业产品进行研发,对研发支出进行预算以及对新项目的投资进行预算。在企业进入衰退阶段是,企业的战略需要变成收缩斩断,不断解决和处理老旧的业务模块,预算管理也需要注重所对应的现金回流。因此,在不同阶段中,全面预算管理的中心和企业发展的战略都有多不同,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来进行语段的制定。

2.企业预测的结果需要全面预算进行数据方面的展示,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发展中的预测基础上完成的目标制定,企业发展预算中的业务量、资金量等信息都需要全面地进行展示,以此来帮助企业进行决策计划的制定。在按照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中所获得的运营计划,需要按照企业运营计划中多对应的预算结果进行展示。从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的过程中来看,预算是计划结果的数字化展示,在全面预算系统中,各项资源都需要按照计划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对资源和预算的控制和掌握。

3.企业的运营管理需要全面预算管理进行价值的监督与控制,全面预算内容制定完成后,在企业业务经营的环节中,必须要按照所制定的计划和资源优化配置标准进行控制,也就是在业务进行中的控制,通过价值管理监控业务,保证在经营状态下,业务进度和资源消耗的全面协调。例如通过销售预算来实现对销售业务的管理,通过成本预算来加强对成本资金的管理等。因此,企业要想实现在经营过程中,对经营业务和资源进行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是最为有效的管理控制手段。

4.在企业年度终末,需要对企业进行业绩的考核,考核的标准可以按照前一年度的业绩和预算指标作为基础来进行评价,将本年度的执行结果与年初所制定的预算目标进行对比,从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现阶段,多数的企业将年初预算数据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和绩效考核的基本标准,以此来对企业总体的业绩、部门业绩以及个人业绩进行考核。将考核的结果与企业内部奖惩制度进行有效地结合,确保个人目标、部门目标以及企业整体目标都能够实现全面的协调。

(二)全面预算管理中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具体应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精确的对市场进行预算以及对内部运营状况进行预测,以此作为前提条件进行语段编制,在预算编制后还需要对外部市场的相关数据、供应链各个企业的相关数据、运营数据以及相关的管理数据进行不断的对比和分析,從而对预算进行调整以及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因此,不论是语段编制还是预算控制和考核,都对数据分析和数据容量有着较高的标准和要求,传统的数据分析已经不能满足全面预算管理对数据信息的要求,因此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发展,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供着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持。首先,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和完善,突破传统数据分析技术的限制,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更加便捷的数据分析技术。数据管理的核心也从以往的历史数据分析应用到企业价值链的管理上。其次,全面预算编制、控制以及考核,都需要利用大数据对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进行管控,在大数据环境下,全面预算的编制工作可以获得更加可靠真实的参考数据,实现对各项数据的实时更新和收集,确保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能够客观真实的进行展示,数据的实时更新确保预算执行的基本能力,在预算执行的环节中对数据进行动态控制和分析,消除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出现的数据不对称问题,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及时沟通与协作。并且大数据技术也能够帮助企业各个部门及时了解数据信息,发现预算中存在的明显差异性,实现对预算数据的实施控制。在预算考核中,大数据还能够为各部门提供过程数据、结果数据以及差额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公开性和有效性,并按照数据结果制定预算激励奖惩制度。最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需要与企业资金管理控制进行有效地结合,加强企业价值管理,预算管理作为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企业的运营、风险和资金管理提供重要的保障,不断提升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水平,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进行分配,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现阶段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也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技术驱动因素。

四、结语

全面预算体系的编制、执行以及考核都需要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逻辑起点。而企业管理的内容、技术的支持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驱动要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全面预算管理的驱动因素共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执行、运营的管理、组织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条件。

(作者单位:南京东南国资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经营考核
新形势下公路交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发展探索
雷人画语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关于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苏斯特干港的战略地位及经略对策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