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研究

2021-11-17 13:39周奕萌蒋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2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工程质量

周奕萌 蒋丹

[摘           要]  教学管理是我国各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工作,近些年,对于高校实行的教学管理模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探讨了工程专业认证对于高校进行教学管理改革的关键性,概述了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理念,分析了工程认证引导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    键   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2-0188-02

在当前管理体制下,教师与学生均缺少教与学的积极性,对于事物,教学管理者缺少敏感性、预见性。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常处于对立状态,有碍于教学相长。现如今,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统一管理逐渐转变成专业认证管理模式,教学工作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内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中,主要围绕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实行,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有较大的自主权。而当前高校管理仍以高校为重心,教学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仍采用学校的模式,缺少对各专业(或二级学院)自身特点的创新。教师、学生处于完成任务、不出错误的被动状态中,缺少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教学管理人员对事物的敏感程度较低,缺乏预见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之间经常处于对立状态,阻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工程专业认证对于高校优化(或改革)教学管理的关键性

(一)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参照工程认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需要符合自身要求的开放式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可以全面體现出毕业生在社会和专业领域中得到的预期成就。另外,还需要对培养目标进行综合性的科学评估,以获得的结果为参考,对培养目标实行改良。在上述过程中,企业专家应该加入进来,这样既能满足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能使高校更好地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断完善。

(二)促进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

对于工程认证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而言,同样需要企业专家的加入,培养的人才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对此,对学生进行培养过程中,各高校应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入企业的实践训练中,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企业的肯定,提高高校的专业教育水平,满足各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各高校应开发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强企业、高等学校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把教学融入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三)建立科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保障体制

与工程教育相关的认证工作要不断完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借鉴和实施方向。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要以发展和提高为宗旨,建立科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保障体制,使其切实落实,进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四)促进与国际接轨

加入华盛顿体系后,我国工程专业认证体系和工程教育质量达到国际同等水平。经过专业认证,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实现了国际互认,这不仅加强了中国学生在国际舞台上的自信,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也增强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型提供了保证。

二、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理念

(一)以学生为中心

近些年,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普遍存在于各高校中,它对高校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升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应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完善教师、学生的全学习过程的关怀机制。(2)对学生知识、素养以及专业水平的培养进行记录、评估,得出有效的考核结果。(3)有保持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措施,加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4)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5)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6)对学生进行记录、评价。

(二)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基于学习结果的教育,此教育模式称为国际工程教育的主流。工程教育在高校认证形势下,教学管理人员应引导教师做好以下工作:(1)熟悉教学任务的质量标准和对整体培训质量的影响。(2)熟悉教学任务和相应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3)可提供承担的教学任务满足毕业需求的依据。(4)能够履行引导学生的义务,并为其提供凭据。

(三)不断改进

我国科学院院士兼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越教授曾在会议中指出,教育的效果在未来的时空中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对未来进行详细的预测,也不能提前采取行动。所以,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进行持续的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待改进的教学关键并进行整改,确保培养质量。传统的教学水平评价侧重于构建静态的、封闭的质量保证体系。专业认证的理念是推进动态开放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对此,高校应积极采纳毕业生和企业的意见和想法,而后换位认真思考,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落实到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建设的环节中。建立合理、健全的持续改进体系,需注意以下几点:(1)通过学校内部反馈机制和培训目标支持的内部循环,实现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2)通过校外反馈机制支持的外循环,实现培养目标的不断完善。(3)通过对专业教学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的支持,实现课堂教学环节的循环改进。

三、工程认证怎样引导高校教学管理工作

(一)强化合作,提高协调能力

專业认证不能由专业或学院独立完成,涉及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需要图书馆、团委、工程实践中心等部门的支持。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更加全面,毕业生可以得到有效的反馈,他们的培养方法可以不断改进,认证期间还可以出示自我评价材料。因此,高校管理人员需具备较强的统筹能力,更好地协调师生、内外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二)创新教学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工程认证是毕业生进入相关领域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工程认证解决的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的问题,尤其是毕业生的素质问题。高校教学管理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核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另外,高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还需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工程认证标准要求各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凸显出自身的职业技能,如专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认证素养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情况下,教学管理人员应切实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复合认证要求,熟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概念及标准,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在工作中的需要,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坚持以人为本。

(四)加强信息化办公,提高数据管理能力

专业认证需要提供大量的支持和辅助材料,如日常教学会议、学生的课程表现和毕业生的后续反馈等,以上材料有的在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图书馆等与学生培养有关的部门。高校管理者需要重视教材的整理工作,并根据图书编目的方法,学会结合图书编目的方法对实现数据的数字化管理。为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法提供有力凭据,便于各种数据的抽样、检查与上报。

(五)优化、改进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学校要根据我国人才需求和规律,积极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工程认证标准中,所涵盖的知识体系可以通过课程内容和目标使其更加结构化和系统化,有助于高校明确教学各环节的应对能力,培养知识,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

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是检验课程体系科学性的关键标准。专业教育认证标准和课程指导理念优化改进后,课程目标和内容由原来的科学、专业基础逐渐向结构化基础转变,以此适应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专业课程水平和体系。此外,工程认证标准更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处理问题能力的评估,要求学生更贴近工程实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应密切与工程领域的联系,重视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基地建设。

(六)加强质量监控,建设质量文化

对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指出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更有效的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而正常的评价是提升质量的前提,构建各种教学管理体系,是促进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比如,一些学校按照以学生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管理教学、实习、课程设置等整体实施过程和目标,并立即反馈调整。在质量监控期间,要量化结果,建立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员、教委参与的教学质量定量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教学信息反馈论坛,及时处理和纠正各种渠道反馈的教学质量问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是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目标,各高校在未来教学管理中,管理人员需不断学习,熟悉工程教育理念,优化和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改善教学管理模式,推动教学创新得以持续性深化,进一步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妍.我国高校实施专业认证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2]许南阳.以专业认证为起点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5).

[3]李荣胜.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之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71-73.

[4]李光,武丽娜.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解析[J].职教论坛,2017(3):49-52.

[5]罗燕.中国高校评价的制度分析:兼论“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价[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6):37-44.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工程质量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睡个好觉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