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2021-11-17 00:54王艳杰熊梦荣张开蕴
内科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源性入院心功能

王艳杰 熊梦荣 张开蕴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0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伴有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日常活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2]。运动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其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效果确切,但多数CHF患者年龄偏大,对康复运动的目的和重要性并不了解,因此对康复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心功能恢复,同时会导致自己再入院和心源性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3-4]。运动康复护理路径是依据患者病理生理特点,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实施的一种运动康复方案。为探讨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在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CHF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CHF诊断标准[5];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病情处于稳定期;年龄≥50岁;患者签署干预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伴恶性肿瘤患者;伴严重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男27例、女22例;年龄56~78岁,平均(64.52±2.24)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6例、Ⅲ级19例、Ⅳ级14例;原发疾病高血压心脏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18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其他疾病3例。对照组患者男25例、女24例;年龄56~79岁,平均(64.56±2.21)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20例、Ⅳ级14例;原发疾病高血压心脏病15例、风湿性心脏病19例、扩张型心肌病13例、其他疾病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向患者讲解CHF发病机制、治疗目的和注意事项;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维持温度在24~26℃,湿度保持在50%~60%;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出现异常立即对症处理;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食物摄入,严格控制钠盐摄入量,嘱患者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2 观察组 接受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干预。(1)成立运动康复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护理小组,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结合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运动康复护理方案。(2)第1~2天。患者病情稳定即行床上被动活动,行四肢屈、伸锻炼,10 min/次,2~3次/d,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3)第3~4天。指导患者行床上腿部运动,依照规定步骤主动活动脚、踝、膝关节,10~15 min/次,2~3次/d。(4)第5~6天。增加床上上身部位主动活动,依照规定步骤主动活动肩、胸和上肢,10~15 min/次,2~3次/d。(5)第7~8 d。协助患者床边坐立练习,双腿垂放于床边,10~15 min/次,若无头晕、乏力等不适,协助患者下床坐沙发或直背椅,10~30 min/次,1~2次/d。(6)第9~10天。指导患者行医疗体操,依照步骤活动肩膀、颈部和双上肢,由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患者练习用餐、自行大小便等,10~20 min/次,1~2次/d。(7)第11~12天。协助患者平地行走100~200 m,逐渐过渡至平地步行500 m或上下楼梯1层,10~15 min/次,2次/d。(8)注意事项。训练过程中必须有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依据患者身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和时间,鼓励患者出院后继续坚持康复运动,依据个人喜好和身体情况,选择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30~45 min/次,1次/d;若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要立即停止训练。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3.1 心功能 护理干预前(入院2 d)、后(出院前2 d),通过心脏彩超检查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

1.3.2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问卷(MLHFQ)[6]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问卷包括疲乏、入睡困难、情绪低落等20个条目,采用6级(0~5分)评分法,总分100分,患者评分越高则表示其生活质量差。

1.3.3 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的再入院率、心源性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和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显著小于对照组,LVEF、FS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比较 (n,x±s)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MLHFQ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LHF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MLHFQ评分比较 (n,x±s)

2.3 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的再入院率、心源性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的再入院率、心源性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的再入院率、心源性死亡率比较 [n(%)]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明显受限,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易产生紧张、恐慌等消极情绪,而不良情绪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康复[7-8]。一般认为CHF患者应卧床休息,因此常规护理常会严格限制患者活动以减轻循环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但研究[9]发现,长期卧床会导致CHF患者运动耐力明显下降,呼吸频率减慢,呼吸肌得不到有效锻炼,不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运动康复护理路径是以时间为横轴,以运动康复方案为纵轴的一种护理方案,能够使患者的运动康复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运动康复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小于对照组,LVEF、FS显著高于对照组,MLHF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内的再入院率、心源性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实施运动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和心源性死亡率。在CHF患者中实施运动康复护理路径,能针对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制订出具有顺序性、时间性的运动康复路径,依据路径内容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运动指导,从而保证运动方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使得整个康复计划更加规范、科学。而科学合理的运动能够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外周血液循环,提高其骨骼肌代谢能力,提高运动耐受量,降低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提高心排血量和心脏灌注,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10-11]。实施运动康复护理路径,CHF患者对相应的时间段该进行何种康复运动清晰明了,主动康复锻炼意识、锻炼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康复运动效果;运动过程中患者会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锻炼原则,从而提高有效心肌顺应性,改善呼吸困难、乏力症状,降低心源性死亡等发生风险。运动康复护理路径还注重患者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尽早回归家庭、社会,从而改善生活质量,与崔营营[12]报道的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运动康复护理路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再入院和心源性死亡风险,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心源性入院心功能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猝死“黑手”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100例中老年心源性脑栓塞超声心动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