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双侧上肢强制性运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上肢本体感觉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2021-11-17 00:51郭延芳冯学伟贺春侠
内科 2021年5期
关键词:肌力上肢本体

郭延芳 冯学伟 贺春侠

郑州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50%的卒中后患者会因上肢肌力及本体感觉功能下降而导致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文献[2-3]报道,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后患者的肌力康复尤为重要,等速肌力训练对卒中后患者肌力康复的积极作用已被广泛认可;双侧上肢运动结合强制性运动训练恢复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良好。为探讨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双侧上肢强制性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伴上肢本体感觉功能障碍患者的上肢本体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选取96例患者进行了干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伴上肢本体感觉功能障碍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4],经颅脑CT及MRI检查确诊;(2)相关试验及检测结果显示存在上肢本体感觉功能障碍;(3)发病前无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病情稳定;(4)能耐受本研究的康复治疗。排除标准:(1)昏迷、认知障碍、肿瘤患者;(2)脏器功能严重异常患者;(3)视、听、平衡觉严重障碍患者;(4)罹患其他影响运动功能疾病的患者;(5)不能配合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24例;年龄54~66岁,平均(61.36±3.47)岁;病程3~10个月,平均(6.16±2.78)个月;其中左侧偏瘫患者25例、右侧偏瘫患者23例。对照组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55~67岁,平均(62.38±3.77)岁;病程3~11个月,平均(5.86±2.84)个月;其中左侧偏瘫患者22例、右侧偏瘫患者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脑卒中后常规药物治疗及等速肌力训练。等速肌力训练:采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德国DR公司);训练前,指导患者进行热身活动并讲解训练方法,预测试后设定系统关节活动范围等参数;患者取舒适坐位,固定躯干及双下肢,手持操作杆,保持肘关节伸直,以60°/s及120°/s进行等速训练,30 min/次,1次/d。训练以患者感觉肌肉稍疲劳但第2天不感到疲劳为宜。1周训练5 d,持续训练4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和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双侧上肢强制性运动训练:(1)双侧上肢训练。在悬吊带帮助下,患者进行双侧肩关节水平内收、外展训练,每组动作重复100次,每完成20次休息2 min,每次训练20 min;完成肩肘的屈、伸训练,每组动作重复40次,每完成10次休息2 min,每次训练20 min。每天进行双侧上肢训练1次。(2)限制健侧,指导患者进行患侧塑形训练(穿衣、倒水、捡豆子、写字等),反复提醒患者使用患肢,每天训练15次。1周训练5 d,持续训练4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进行检测评估。

1.3.1 轨迹误差、执行时间 采用Teconobody系统检测两组患者患侧上肢的平均轨迹误差(ATE)、测试执行时间(Time),数值越小表示其本体感觉功能恢复越好[5]。

1.3.2 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 采用简化版FM量表检测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得分越高表示其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恢复越好[6-7]。

1.3.3 上肢功能 对两组患者进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评估其上肢功能,得分越高表示其上肢功能越好[8]。

1.3.4 生活能力 采用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高表示其独立生活能力越好[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ATE、Time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ATE、Tim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ATE、Time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ATE、Time比较 (n,x±s)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FM量表运动、感觉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M量表运动、感觉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FM量表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显著增高,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FM量表运动、感觉功能评分比较 (n,x±s)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UEFT及MBI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UEFT、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的UEFT、MBI评分均显著增高,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UEFT及MBI评分比较 (n,x±s)

3 讨 论

人体本体感觉系统对运动功能影响巨大,参与、调节着动作的产生和完成,当脑卒中患者本体感觉发生障碍时,其动作的协调性严重受损,进而影响运动功能,导致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下降[10]。莫林宏等[11]报道,可以利用本体感觉功能指标、FM评价量表、UEFT功能测试结果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四肢运动、感觉功能进行相对定量的评估。

等速肌力训练是一种恒定角速度下所进行的运动训练,在等速肌力运动状态下,脑卒中偏瘫患者可以通过承受不同角度下的最大阻力来增加自身的肌力,增加运动关节的稳定性,从而达到抑制肌肉挛缩的目的[12]。双侧上肢运动可以通过激活脑卒中患者受损大脑皮质,修复神经功能,进而改善运动功能;强制性运动可以通过重复训练激发脑卒中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脑循环,改善受损组织的再灌注,从而增强神经功能的修复能力,同时还可以避免患肢出现习得性废用[13-14]。

本研究将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双侧上肢强制性运动训练。结果显示,训练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ATE、Time显著小于对照组,FM量表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双侧上肢强制性运动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伴上肢本体感觉功能障碍患者改善其上肢本体感觉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肌力上肢本体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眼睛是“本体”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一种基于社会选择的本体聚类与合并机制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