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地质预报技术在池黄高铁三姑尖三号隧道中的应用

2021-11-16 07:31:24薛明英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1年6期
关键词:风化层炭质掌子面

薛明英

(中交路桥华北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113)

由于设计提供地质勘察资料准确性有限,隧道地质条件具有复杂性,多变性,隧道开挖后揭露的岩性常与图纸不符,经常遇到溶岩区、软弱破碎带、节理裂隙、断层、岩爆、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给施工带来困难。目前尚无一种能解决所有地质问题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方法,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组合运用不同的地质预测、物理探测、钻孔探测等超前地质预报措施,综合分析各种预报资料,互相补充印证,对开挖掌子面前方围岩状况及不良地质做出精确预报,及时变更开挖方式及支护参数,调整施工方案,从而提高工效、缩短施工周期,避免灾害的发生或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安全施工及环境生态保护。三姑尖三号隧道采用综合预报目的是为寻求最佳的预报组合方式,为后续其他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池黄高铁三姑尖三号隧道全长924.9 m,桩号里程DK116+357(进洞)-DK115+432,目前掌子面里程DK116+231,已进尺126 m。根据钻探揭露,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分析,按其成因和时代主要有:表层为第四系全更新统残坡积土,下伏基岩主要为寒武系下统荷塘组炭质泥岩和震旦系皮园村组硅岩;基岩区,深部岩层为弱风化,钻探未揭露。

2 综合地质预报技术

2.1 掌子面超前水平钻孔

在掌子面设计超前钻孔2孔,每孔设计深30 m,钻孔偏角0°,竖直角0°,目的是查清前方岩体破碎程度及富水情况。本隧道共进行了三次掌子面超前水平钻孔探测,里程范围分别为DK116+296-DK116+266、DK116+273-DK116+243和DK116+249-DK116+219,探测成果为:①DK116+296-DK116+266段、DK116+273-DK116+243段0~30 m范围内为弱风化炭质泥岩,地下水弱发育,局部有滴、渗水。②DK116+249-DK116+219段0~30 m范围内为弱风化炭质泥岩,地下水弱发育。综合解释结论:节理裂隙较发育~弱发育,岩体较完整,地下水弱发育。

2.2 TSP探测

TSP探测选择掌子里程DK116+284,探测范围120 m。2D和3D物理力学参数图及反射面解译图见图1。根据TSP探测得出以下解释成果:

图1 2D和3D物理力学参数及反射面解译图

(1)DK116+284-DK116+262段围岩,长22 m,该段围岩波速Vp2 118~2 431 m/s,Vs1 380~1 676 m/s;泊松比为0.21~0.26;静态杨氏模量1.4~2.2 GPa。该段纵波、横波速度值、泊松比、密度和静态杨氏模量值较为稳定,存在个别明显反射界面。

(2)DK116+262-DK116+246段围岩,长16 m,该段围岩波速Vp2 224~2 663 m/s,Vs1 331~1 446 m/s;泊松比为0.25~0.30;静态杨氏模量2.0~2.6 GPa。该段纵波、横波速度值较前值整体上升,并且泊松比、密度及静态杨氏模量等力学参数较前值整体稍微增高,且反射界面相对较少,如图1所示。

(3)DK116+246-DK116+164段围岩,长82 m,该段围岩波速Vp2 408~2 513 m/s,Vs1 419~1 434 m/s;泊松比为0.23~0.26;静态杨氏模量2.2~2.5 GPa。该段纵波、横波速度值较前值整体抬升,泊松比、密度及静态杨氏模量等力学参数也整体升高,反射界面相对较少。

具体预报成果为:①DK116+284-DK116+262段围岩完整性较当前掌子面情况基本一致,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弱发育。②DK116+262-DK116+246段围岩完整性情况较前段围岩情况稍微变好,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地下水弱发育。③DK116+246-DK116+164段围岩情况稍微更好,节理裂隙较发育~弱发育,岩体较完整,地下水弱发育。综合解释结论:节理裂隙较发育~弱发育,岩体较完整,地下水弱发育。

2.3 地质雷达探测

地质雷达探测探测自DK116+334开始,每次探测范围30 m,相邻两次搭接5 m,以掌子里程DK116+279.4为例进行展示,测线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地质雷达测线布置图

如图3所示,DK116+279.4-DK116+249.4段波形较为杂乱,反射波同相轴总体较错断,探测成果为:推测该段围岩为弱风化炭质泥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围岩稳定性一般,地下水弱发育,拱顶易掉块。综合解释结论:地下水弱发育,岩体较破碎。

图3 测线1和测线2地质雷达探测成果

2.4 高密度电阻法

物探范围:三姑尖3号隧道出口段DK116+307.6、DK116+297.6、DK116+287.6、DK116+277.6位置。共布置4条测线,测线总长度1 050 m。高密度电阻法测线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实地位置利用1∶500 地形图,采用RTK定位。

表1 三姑尖 3 号隧道出口段物探(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布置

勘探深度满足洞身范围,本次物探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查明测区岩土分界、基岩风化分界的分布及展布情况,重点查明岩体完整性、覆盖层变化情况、岩体富水情况,从而为钻探成果的内插、外推和现场施工提供依据[1]。以DK116+307.6剖面L1-L1′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解译图(如图4所示)为例,说明4条测线得出结果:

图4 高密度电阻法物探解译图

反演电阻率剖面图 L1-L1′显示,DK116+307.6隧道洞身范围岩性主要为弱风化炭质泥岩,隧道顶板以上全风化层约 7.2 m,强风化层约 10.6 m,弱风化层约 12.4 m。

反演电阻率剖面图 L2-L2′显示,DK116+297.6隧道洞身范围岩性主要为弱风化炭质泥岩,隧道顶板以上全风化层约 9.6 m,强风化层约 7.9 m,弱风化层约 13.6 m。

反演电阻率剖面图 L3-L3′显示,DK116+287.6隧道洞身范围岩性主要为弱风化炭质泥岩,隧道顶板以上全风化层约 7.2 m,强风化层约 10.2 m,弱风化层约 21.7 m。

反演电阻率剖面图 L4-L4′显示,DK116+277.6隧道洞身范围岩性主要为弱风化炭质泥岩,隧道顶板以上全风化层约 6.6 m,强风化层约 16.1 m,弱风化层约 23.0 m。

综合解释结论:地下水弱发育,岩体较破碎。

2.5 加深炮孔法

掌子面加深炮孔位置为上台阶左拱顶、右拱顶、中心距离拱顶2.5 m处,炮孔长度6 m。表2为DK116+240-DK116+234段加深炮孔现场记录,记录此断面钻进均匀,无卡钻,无水,钻渣为黑色岩粉,母岩为炭质泥岩[2-3]。

表2 DK116+240掌子面加深炮孔记录

2.6 掌子面地质素描

每隔3 m进行一次掌子面地质素描,掌子面DK116+237位于其他各项超前地质预报重叠桩号,且为目前最新开挖面,对前项各类超前地质预报效果可进行验证。围岩为寒武系炭质泥岩,灰黑色,弱风化,原岩结构未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围岩整体性较好,掌子面围岩整体湿润。

原图纸设计此桩号断面地质描述为:危岩,落石高发区。岩性为炭质泥岩,岩体破碎,局部分部有硅质岩,岩质硬,岩体稳定性差,强富水性,支护类型为Va,三台阶临时仰拱法,I型超前小导管。对比发现地质素描与原设计出入较大。

综合解释结论:无原图纸描述强富水地段,围岩整体性较好,DK116+237-DK116+207段围岩由V级变更为IV级。

3 预报成果对比应用

可综合分析既定设计的长距离、中长距离、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组合的探测结果,可以较真实的认识隧道开挖后掌子面的围岩等级。2021年01月08日,经业主及设计院等相关单位对三姑尖三号隧道DK116+237段掌子面进行现场踏勘,判定洞身围岩岩体完整,地下水弱发育,掌子面直立性好。超前地质预报显示前方30 m与掌子面基本一致。据此对比原设计,DK116+237-DK116+207段围岩等级由V级变更为IV级,开挖工法由三台阶法调整为全断面法,取消II类超前小导管,节约了投资和工期。

4 结束语

由于现阶段国内外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有限,目前尚无一种能够解决所有地质预报问题的方法,同时预报环境受到的干扰因素太多,各种物探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地质区域,隧道开挖需采用多种不同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测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互相补充印证,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猜你喜欢
风化层炭质掌子面
岩质边坡风化层的关键滑动面及其稳定性研究
近地表速度模型精度影响分析
非常规油气(2022年1期)2022-03-17 08:33:08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高速公路炭质页岩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施工方案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斜井掌子面形状与倾角对隧道开挖面稳定性影响
构造破碎带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加固效果分析
铁道建筑(2019年7期)2019-08-08 07:36:58
饱水砂性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分析
上软下硬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塌方形态
流域风化层雨洪调蓄生态机理
生态学报(2017年13期)2017-09-01 00: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