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彩 高燕 周虹文
(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青海 西宁 81000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累及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也可侵犯全部结肠,常伴随黏膜下层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表现。现阶段尚未明确UC的发病机制。有学者认为〔1〕,在肠道细菌感染、环境因素及免疫力失衡等环境下,易发生UC,导致腹泻、腹痛、便血体重减轻等。UC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因此,对UC需要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我国UC发病的高峰年龄为20~40岁,第2个小高峰为60~80岁。本研究拟分析美沙拉嗪在老年UC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UC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60~82岁,平均(72.4±1.9)岁;病程16~39个月,平均(28.02±5.4)个月,病情程度:轻度38例,中度22例。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60~84岁,平均(71.3±1.6)岁;病程17~38个月,平均(29.12±5.7)个月。病情程度:轻度36例,中度24例。诊断标准: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3〕和《UC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4〕中关于UC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经肠镜等检查确诊为UC;②近30 d内未服用过引起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异常的药物及水杨酸类制剂;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细菌性痢疾、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缺血性结肠炎等疾病;②心、肝、肾功能不全;③患有恶性肿瘤者;④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⑤有胃肠道手术史者;⑥对治疗药物过敏或禁忌者。脱落与剔除标准:未按规定用药影响药物疗效判断者;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筛选合格后,中途退出实验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进行研究。
1.2治疗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接受全面检查,给予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片剂口服治疗,4 g/次,1次/8 h;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1.5 g次,1次/8 h。两组均连续治疗8 w(1个疗程)。
1.3观察与疗效评价指标 (1)效果标准:以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的UC疗效标准为主〔5〕,结果分为显效(症状体征消失,黏液脓血便消失,黏液溃疡愈合,排便恢复正常)、有效(黏液脓血便改善,黏膜溃疡缩小,排便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随访所有患者1年,统计其复发率。(2)炎症指标:检测治疗前后两组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3)Mayo和Baron内镜评分〔6〕:采用Mayo评分与Baron内镜评分评价肠黏膜的损伤与出血情况,两者分值越低表示患者肠黏膜损伤及出血情况越轻。(4)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7,8〕: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综合评定问卷评价治疗前后两组疼痛与生活质量,疼痛总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证明痛感越强;生活质量评分总分4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5)安全性评估:记录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恶心、头晕、胃部不适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60〕
2.2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IL-8、IL-6、CRP、TNF-α和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Mayo评分及Baron内镜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ayo评分和Baron内镜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Mayo评分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aron内镜评分、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n=60)
2.5两组安全性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n=60〕
UC患者在肠镜检查时,可见明显的溃疡及糜烂,部分患者可继发严重并发症〔9〕。该病容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等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UC的发病呈双峰分布特征,60~80岁老年人群是其第2个高峰。相对于其他患者,老年UC患者病变部位相对局限,仅表现在乙状结肠和直肠〔10〕。相关资料表示,肠道中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失衡是引起UC的重要原因,TNF-α、IL-6、IL-8等因子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其水平存在异常改变,可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和肠道黏膜损伤等,促进UC的发生;ESR和CRP也是重要的炎症因子,其水平增高是UC活动期的标志〔11〕。因此,炎症细胞因子在评估UC病情判断和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柳氮磺吡啶是临床治疗UC的常用药物,在促进UC患者肠黏膜修复和减轻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其经肠胃道吸收后常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感〔12,13〕。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以柳氮磺吡啶治疗UC的局限性。5-氨基水杨酸(ASA)是柳氮磺吡啶经肠菌分解的重要产物之一,也是抑制炎症反应的有效成分。美沙拉嗪是一种5-ASA制剂,属于pH依赖性缓释剂,可通过向回肠末段和结肠部位释放5-ASA而发挥抗炎作用。本研究结果说明,美沙拉嗪可抑制UC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肠道功能。本研究进一步发现,美沙拉嗪治疗老年UC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柳氮磺吡啶,而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柳氮磺吡啶,与张啸尘等〔14〕研究结果相吻合。可能是因为:①美沙拉嗪的有效成分5-ASA通过抑制结肠黏膜释放的白三烯和清除活性氧等,减少了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的IL-8、IL-6等释放与分泌,减少TNF-α的产生,进而减轻了抑制炎症递质对肠道黏膜的损害作用,使肠道功能得到改善;②美沙拉嗪中不含有可引起UC不良反应的关键成分——磺胺吡啶〔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