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肿性膀胱炎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1-11-16 07:17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膀胱炎气肿尿路感染

王 盛 周 敏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泌尿外科,江苏 常州 213003)

气肿性膀胱炎(emphysema cystitis,E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泌尿系统感染疾病,其表现为伴有膀胱内积气的膀胱炎症。EC患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从无症状到严重脓毒症均有报道[1]。该疾病常见于患有严重糖尿病的老年女性人群。尿液细菌学检查常提示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变形杆菌感染[2]。在辅助检查方面,X线片及CT扫描是确诊EC的主要方法,尤其是CT扫描被认为是诊断EC的金标准[6]。多数EC病例需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予以膀胱引流和积极控制血糖。EC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病死率较高,故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尤为重要。

1 病历资料

病例1,患者女性,85岁,因“左下肢皮肤破溃流脓1周”入住普通外科。入院时查体:体温37.2 ℃,第2日体温升至39.1 ℃,腹软,耻骨上区轻压痛,无肌紧张,无反跳痛。左小腿后部可见3.0 cm×1.0 cm的皮肤溃疡。血常规:WBC为11.94×109/L,中性粒百分比82.6%,尿常规+沉渣;WBC:1 041 UL,RBC 3 534 UL,血糖12.23 mmol/L,血肌酐100.3 µmol/L。腹部CT扫描提示膀胱充盈,膀胱壁、膀胱内以及膀胱周围均可见气体影(图1)。考虑膀胱感染。尿细菌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生长。综合病情考虑诊断为:气肿性膀胱炎、左下肢皮肤溃疡伴感染,同时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红斑狼疮等。患者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长期口服泼尼松控制红斑狼疮症状。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可见棉絮状混浊尿液,遂给予膀胱持续冲洗,同时应用比阿培南抗感染治疗,控制血糖,予以改善心、肾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发热症状明显改善,改抗菌药物为头孢吡肟治疗5 d,复查腹部CT见膀胱内及膀胱壁、膀胱周围气体基本消失,病情好转。

图1 腹部CT扫描提示膀胱充盈,膀胱壁、膀胱内以及膀胱周围均可见气体影

病例2,患者女性,79岁,因“下腹部疼痛伴发热20 d”入住普通外科。患者有糖尿病史,平素不规则服用降糖药物,未监测血糖。入院时查体:体温36.7 ℃,下腹部膨隆,腹软,轻压痛,无肌紧张,无反跳痛。血常规:WBC 4.3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0%,尿常规+沉渣;WBC 1 301 UL,RBC 125 UL,血糖13.49 mmol/L,血钾2.13 mmol/L,血白蛋白25.2 g/L,腹部CT提示膀胱巨大,膀胱壁、膀胱内均见积气,考虑膀胱炎(图2)。尿细菌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生长。综合病情考虑诊断为气肿性膀胱炎、2型糖尿病。留置三腔导尿管,引出脓性尿液,持续膀胱冲洗,同时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1周,患者发热症状好转,2周后复查腹部CT见膀胱内及膀胱壁气体基本消失,病情好转,带导尿管出院。

图2 腹部CT提示膀胱巨大,膀胱壁、膀胱内均见积气

病例3,患者女性,77岁,因“腰痛、左下肢放射痛1个月”入住骨科。入院时查体:体温36.2 ℃,血压91 mm Hg/61 mm Hg(1 mm Hg=0.133 kPa),体型消瘦,下腹部膨隆,压痛,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血常规提示:WBC 18.4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3.7%,血肌酐299.8 µmol/L,尿素氮19.61 mmol/L,血糖15.94 mmol/L,血白蛋白20.9 g/L,C-反应蛋白390 mg/L,尿常规+沉渣;WBC 9 318 UL,RBC 1 329 UL,血降钙素原>100 ng/mL,尿细菌培养及血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彩超检查:下腹部混合回声团块(考虑膀胱炎症或占位);腹部CT检查:膀胱炎,膀胱憩室,膀胱内及膀胱壁积气,肠管扩张积气,腹股沟皮下积气(图3)。诊断为气肿性膀胱炎、急性肾衰、2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脑梗死。留置三腔导尿管,引出300 mL咖啡样乳糜性尿液后逐渐转为淡红色浑浊尿液,行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口服诺和龙控制血糖,补充白蛋白等治疗,同时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患者尿液浑浊有所好转,但出现间歇性发热,改抗菌药物为比阿培南,治疗3 d后复查血WBC 25.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7%,患者仍间歇性发热,体温最高达40 ℃,调整抗菌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替加环素治疗,但患者因其他原因拒绝继续治疗,自动出院。

2 讨论

气肿性膀胱炎是罕见的复杂性尿路感染疾病,其特征是尿路感染伴有膀胱腔内及膀胱壁内气体。19世纪晚期Eisenlohr在尸检时首次报道了膀胱感染性气肿,Bailey在1961年将该疾病定义为气肿性膀胱炎[3-5]。EC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尿路感染,总病死率为3%~12%。当EC伴发上尿路感染,气肿性肾盂肾炎时,病病死率达14%~20%。EC常见于患有严重糖尿病的老年女性,其中女性的报告病例数约是男性的2倍。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膀胱出口梗阻、慢性尿潴留等,同时也是EC的危险因素。几乎70%的EC患者患有糖尿病[6-7]。导致该疾病发生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菌(60%)和肺炎克雷伯菌(10%~20%)最为常见。上述细菌可发酵葡萄糖和乳酸,产生各种气体,如氮气、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此外,导致该疾病发生的病原菌还包括产气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链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产气荚膜梭菌、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以及热带假丝酵母和烟曲霉。

EC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化很大,从无症状到严重脓毒症均可见,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本文中的3例患者病程中均有腹痛症状,其次为肉眼血尿、排尿困难及发热,有2例患者伴有膀胱刺激症状,1例患者排尿中夹杂气泡。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高达7%的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此类患者需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8-10]。EC病情加重可引起腹腔内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

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EC,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以降低病死率。由于EC较为罕见,临床表现又较为多变,故诊断比较困难。目前认为CT扫描是诊断EC的金标准,相比之下,膀胱镜并非必要检查。EC患者的CT扫描特点包括膀胱体积增大,膀胱内可见气液平面,外周膀胱壁内可见气体影,散在分布或者环形分布。

该疾病通常采取保守治疗,包括充分的膀胱引流、控制感染及控制血糖等。膀胱引流需使用管径适合的Foley导尿管引流,必要时可留置三腔导尿管,在膀胱内存在大量血凝块或浑浊杂质的情况下,需可给予膀胱持续冲洗,以防止膀胱填塞。在控制感染方面,可按照复杂尿路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原则,早期可予以经验性抗菌治疗,同时多次留取尿培养及血培养,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菌药物,同时控制血糖。经过保守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病情严重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包括手术清创、腹腔探查甚至全膀胱切除。

综上所述,E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泌尿系统感染,其表现为伴有膀胱内积气的膀胱炎症。该疾病的易感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女性和严重的糖尿病。无强烈提示EC的重要临床特征。CT检查是诊断EC的重要方法,虽然EC可能危及生命,但提供早期医疗干预,包括抗感染治疗、膀胱引流和血糖控制,可在不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情况下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膀胱炎气肿尿路感染
羊气肿疽诊治分析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肉牛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防治
羊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膀胱炎的日常保养及治疗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高危腺性膀胱炎术后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