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测前混匀静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分析

2021-11-16 07:17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静置血常规标本

张 婧

(辽宁省阜新市中医医院检验科,辽宁 阜新 123000)

临床上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多种多样,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受检者的病情、药物治疗方式、血液采集部位、血液采集方法、血液采集者的操作规范性、抗凝剂的使用状况、血液静置时间、血液的混匀方式、检测仪器、检测试剂、检验人员的操作规范性、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产生影响,导致最终血液检验结果不准确[1]。对于检验结果总体的误差主要源于对各个因素的误差,所以在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对多种因素加以考虑,为了获取更加准确的检验结果,在整个检验过程当中需要最大限度的对各个环节产生的误差加以控制,这是尤为关键性的一项工作[2]。在诸多的因素当中根据血液标本的混匀后静置时间进行评价可得出,不同的时间可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3]。本文针对于此主要研究在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时候混匀静置时间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同时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仪器 本文调查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主要是日本的西森美康血细胞分析仪、迪奥康计时器、西森美康血细胞分析仪相配套的稀释液、清洗液和溶血素。所应用的校准品和质控品均在有效期之内,并且根据规定放置在2~8 ℃的环境当中冷藏保存。西森美康相配套的校准品,第1批次校准品的RBC为5.5×1012g/L,Hb为126.5 g/L,WBC为6.89×109g/L,PLT为124×109g/L;第2批次校准品的RBE为4.77×1012g/L,Hb为138.1 g/L,WBC为8.78×109g/L,PLT为126×109g/L。

1.2 方法 在进行检验的过程当中控制操作环境温度为25 ℃,并将湿度维持为70%,将电源等相关的指标均稳定在标准范围之内。使仪器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近1个月之内室内质控在控。通过校准品的应用,在进行仪器校准以后再选择另一个批号的校准品。主要应用5支校准品,每一支校准品2 mL,分别标注标本1~5,并且将混匀后静置时间设置为0、10、20、30、40 s,分别在相对应的时间段对标本进行10次检验,每次检验均通过采用采样针插入试管距离底部大约5 mm的部位,对于所有检验标本当中10次检验结果中的WBC、RBC、Hb和PLT等相关数据的均值等指标进行检验,并进行统计和记录,以方便进行相关的比较[4]。

1.3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的所有标本、资料和数据均导入统计学软件IBM SPSS25.0当中进行统计学检验和分析。同时选择采用[n(%)]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对所有的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并通过χ2对所有的计数值进行验证性分析;选择采用以()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对所有的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同时通过采用t值对所有的计量值进行验证性分析;等级资料选择采用以Z值为主的表达方式进行表示,并且以秩和检验和Ridit分析的方法进行验证性分析;数据和数据之间的差异采用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并说明数据之间的统计学存在差异性。

2 结果

混匀以后静置时间为0 s,检验所得的结果的相关参数值表现最低,单组变异系数最大,和靶值存在最大的偏差,P<0.05;EBC和Hb两项指标在混匀静置10 s和20 s,检测所得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单组变异系数较小,和靶值的偏差最小,P>0.05;随着静置时间延长,各项值会存在增高趋势,并且和靶值的偏差逐渐变大;WBC与PLT在混匀以后静置的所有时间段当中检测结果的单组均值和变异系数均无明显差异,和靶值的偏差均相对较小,P>0.05。见表1。

表1 所有标本在混匀以后不同定制时间检验的结果()

表1 所有标本在混匀以后不同定制时间检验的结果()

注:所有数据当中的对应静止时间和靶值的相对偏差均为检验均值和靶值的差值比上靶值的百分比。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一个检验项目,主要包括检验血液的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计数,同时也对血红蛋白水平等相关的指标进行检查,这能够对临床的各种病症和身体不适症状加以检验,可以提供快速、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本文所得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可看出在混匀静置即可检验的时候,血常规的4项参数的相对均值明显表现最低,而且变异系数也最大,和靶值之间的偏差表现最大[5]。对此进行分析能够得出,这主要是因为在混匀以后立即检验的时候,血液标本在混匀过程中或多或少可能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微小气泡,这些气泡会占据一定的体积空间,进而使得实际的检验血量明显不足,进而导致检验所得的结果均值表现最低,且靶值偏差最大[6]。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原因每次混匀以后所产生的微量气泡不尽相同,导致微小气泡占据的体积空间不同,使得检验结果不具备有较高的重复性,使得检测的结果变异系数表现明显偏大。在混匀以后放置10~20 s再进行检验,所得4项参数均值和靶值结果最接近,因此检验结果也最准确,变异系数最小,能够说明在这一时间段当中标本状态最为稳定和均匀。这主要是因为在混匀后静置10~20 s,在混匀的时候所产生的微小气泡会因为标本静置而逐渐上浮,距离试管底部大约5 mm的血液样本在这一时间段当中的气泡基本上完全消失,所以通过采样针在这一部位的样本进行采集,检验其均匀性和稳定性表现最佳,所得的血液检验也最为标准和准确。因此在这一阶段对相关的参数进行检测的结果变异系数和靶值的偏差最小[7]。随着混匀后静置时间的不断延长至30~40 s时,因血细胞比密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RBC的比密最大,导致其逐渐沉降,而且沉降速度会大大增快,因此在这一时刻大约距离血管底部5 mm部位的RBC和Hb浓度会逐渐增高,所以检验结果会存在均值逐渐增大的表现,和靶值的偏差也表现出逐渐增大的关联[8]。在同一时间段RBC的沉降速度大致相同,所以在这一阶段所检验出的RBC和Hb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再加上WBC和PLT的比密相对RBC而言更小,所以和RBC相比,随着混匀以后的静置时间不断延长,WBC和OLT也会表现出逐渐上浮的趋势,但是上浮的速度不及RBC下沉速度迅速,因此在静置以后30~40 s一般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所以这一时段对于WBC和PLT检测结果所得的准确性和变异系数也无明显的差异[9]。但是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在进行采样的过程中距离试管底部约5 mm的部位的标本也会随着WBC与PLT逐渐表现为上浮的趋势,并且在距离试管底部约5 mm的部位相关检验值会表现出逐渐偏低的表现[10]。因为试验所研究主要是混匀后静置时间对于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所以本文表明在静置30~40 s时,已经对于血液标本中的RBC和Hb的检测产生了重要影响,之后相关时间段的检验工作有无研究价值,未进行进一步试验探讨。

需要注意的是,现如今市面上很多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进行血细胞分析的时候都会执行混匀后立即进行检验的情况,通过本文调查能够得出,在混匀后静置0 s进行检验,存在不确定性,会对整体的检验结果准确性产生影响。所以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获取准确的检验结果,需要最大限度的强化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标本混匀后静置时间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存在规律和可控性,需要对此加以控制。通过本文的调查,希望能够得到相关检验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对相关仪器做好校准和性能评价能对临床检验工作提供科学指导。综上所述,临床的血常规标本在检测之前混匀静置时间需要控制在10~20 s,有助于对各项计算参数的稳定性加以保持,可以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静置血常规标本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血常规解读
静置状态蓄冷水箱斜温层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静置过程中茶汤感官品质及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的研究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