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价值

2021-11-16 07:16康志宏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压缩性成形术椎体

康志宏

(辽宁省北票市中医院,辽宁 北票 122100)

由于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使得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它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而椎体压缩性骨折作为骨质疏松疾病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因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骨强度降低后受到外力作用所引起的[2]。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来讲,一旦疾病发生后患者可表现出腰背部疼痛、脊柱畸形、脊柱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治疗措施,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可增大患者发生瘫痪的风险,进而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3]。因此,本文主要将我院诊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探析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出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北票市中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8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按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n=40)采用保守法治疗,男性21例(占比52.50%)、女性19例(占比47.50%);最小者年龄47岁,最大者年龄84岁,平均(65.57±3.24)岁;发病部位:胸椎10例、腰椎患者有12例、胸腰椎患者有18例。观察组(n=40)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男性22例(占比55.00%)、女性18例(占比45.00%);最小者年龄48岁,最大者年龄82岁,平均(65.59±3.21)岁;发病部位:胸椎11例、腰椎患者有14例、胸腰椎患者有1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保守法治疗:患者平卧于硬板床上,并在其骨折部位垫一块厚枕;然后给予患者抗骨质疏松药物、镇痛剂,再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减少下床活动时间,均衡饮食、戒烟酒;禁止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适当补充钙剂。

观察组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增强装置监测下通过经皮放置套管注射骨水泥进入椎体,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为目的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手术步骤:术中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C形臂机X线定位下找到伤椎的椎弓根在皮肤上的投影点。再用穿刺针经皮钻入伤椎椎弓根至椎体前中1/3处。抽出内芯,将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骨水泥调和至糊状,在监测下用推注器从穿刺针缓慢注入椎体内。当骨水泥达到椎体后壁显影时,立即停止注射,骨水泥一般注射4~6 mL。透视检测骨水泥的填注情况,待其良好完整后拔出穿刺针,碘伏消毒,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持续约30 min。

椎体成形术后护理。①体位护理:局部麻醉术后取平卧位,4~6 h后协助患者轴线翻身,避免脊柱扭曲,有利于注入椎体内的骨水泥进一步聚合,以完全硬化,减少并发症及穿刺部位出血。骨水泥注入椎体凝固后18 h才达到最大强度,故术后24 h内需严格卧床休息,24 h后可下床活动。②生命体征及伤口观察:术后24 h内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各项生命体征,尤其是重点关注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15~30 min测量1次。遵医嘱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并注意观察伤口渗血情况,若渗血多,及时更换敷料,并严格无菌操作。③饮食护理: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瘦肉、蛋、新鲜水果、海产品及牛奶等,以增加营养,提供充足的钙源,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粗纤维素类食物预防便秘,同时应补钙剂。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治疗效果评估:①经治疗后,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状况,且各项临床症状均消失,为优。②经治疗后,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显著改善,且各项临床症状显著缓解,为良。③经治疗后,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中。④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无变化或加重,为差。临床治疗优良率=(总例数-差例数)/总例数×100%。

1.3.2 采用ODI评分量表[4]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脊椎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量表共包含10个项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障碍程度越严重。

1.3.3 采用VAS量表[5]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分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9分)和剧烈疼痛(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 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2.50%,对照组为72.5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ODI评分、VAS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ODI评分、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ODI评分、VAS评分(分,)

表2 对比两组ODI评分、VAS评分(分,)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作为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脊柱畸形与功能障碍等。引起该疾病发生的因素的比较多,如:骨密度与强度下降、钙质严重流失等;若不及时治疗则诱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不仅会增大临床治疗难度,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以往临床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多采用保守法或是开放手术,虽能对改善患者的病症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上述治疗方式起效速度较慢,且存在治疗效果不稳定、创伤性大、并发症多等不足之处,所以不利于患者恢复[6]。因此,临床还需继续探寻一种效果更佳、安全系数更高的方式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疾病。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医疗水平的提升,使得微创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椎体成形术作为临床目前常见的一种新型外科技术,具有恢复快、疼痛小、安全系数高、疗效显著、术后发生并发症率低等诸多优势,其治疗效果已经获得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7]。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其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分析可能为:椎体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时候,主要是通过患者的椎弓根或椎弓外根将骨水泥注入至骨折椎体中,以此来增强患者的椎体强度与稳定性,防止患者的组织发生塌陷的现象[8]。且该治疗方式还能帮助患者恢复被压缩的椎体高度,增强患者椎体的刚度、强度,促使患者的脊柱生理曲度恢复至正常状态;同时,患者经椎体成形术治疗后,还有助于帮助患者增强胸腹腔容积,改善患者的脏器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9-10]。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椎体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有助于促使患者加快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压缩性成形术椎体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复方骨肽注射液配合仙灵骨葆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