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氨溴索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1-11-16 07:16宫文婧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盐酸炎性

宫文婧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1)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气促、喘息等均为该病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1]。临床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除采取止咳、平喘、解痉等常规治疗措施之外,还主张对患者实施抗菌药物治疗。伴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多种病原菌逐渐对抗菌药物产生抗药性,导致抗菌药应用受限,为控制喘息性支气管炎病情发展,需制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有研究指出,氨溴索辅助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效果[2]。本研究为探讨氨溴索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针对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12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年龄20~75岁,平均(48.19±10.51)岁;男32例,女28例。观察组年龄20~76岁,平均(48.54±10.47)岁;男34例,女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且研究涉及的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实验室检查,患者确诊为急性肺炎。②患者成年。③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较为严重的细菌或病毒感染。②对研究涉及药物过敏。③存在精神或(和)意识障碍。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止咳、解痉、平喘、祛痰、辅助吸氧等,为患者提供适宜的住院环境。同时给予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治疗,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次,每次0.5 g。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盐酸氨溴索每日2次,每次用量为30 mg,将该剂量盐酸氨溴索溶入500 mL生理盐水后进行静脉滴注。

两组患者治疗的每疗程均为10 d。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TNF-α水平变化。

1.5 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或基本消失,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无阴影,活动无受限,夜间未出现气憋致醒情况;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胸部X线显示肺部阴影面积缩小,夜间未出现气憋致醒情况,活动轻微受限;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减轻,胸部X线检查未见改善,夜间出现气憋致醒情况,活动受限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该组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行本研究各资料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表示为率(%)、(),行χ2、t检验,当输出结果中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咳嗽、喘息、气促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表2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2.3 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经治疗,两组的炎性分子水平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的各炎性分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3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相比,bP<0.05。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出现1例头晕、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出现1例腹泻、1例腹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关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该病时一般对症处理,包括止咳、解痉、祛痰、辅助吸氧等[4-5]。虽能够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喘息等症状进行部分缓解,但整体治疗的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临床上普遍认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炎症感染有关,故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选择抗菌药物。常用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作为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不仅能够抑制多种肠杆菌以及革兰阴性菌活性[6],还能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肺炎链球菌的活性起到良好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效果主要来源于药物能够有效阻断致病菌DNA的复制[7],但临床应用时,单独使用抗菌药物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很难取得满意疗效。

临床资料显示,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可增强患者时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盐酸氨溴索的疗效高于单独应用抗菌药物[8]。盐酸氨溴索是一种强效黏液溶解剂,能够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气道内的黏液进行有效溶解[9],进而利于清理患者气道分泌物,加快气道纤毛摆动速度,提升患者气道的自主清洁能力,以改善其呼吸症状,促进肺通气。同时,应用盐酸氨溴索还可起到抗氧化作用,抑制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肺部的炎性反应,加快其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10]。本研究结果显示:①临床总有效率方面,采用联合用药治疗的观察组高于单独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对照组,且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更快,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在抗菌药物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可提高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快地控制病情。②经治疗,观察组CRP、IL-6、TNF-α等炎性分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盐酸氨溴索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可更好地减轻患者气道炎性反应。③两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处于较低水平,说明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不会带来更多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盐酸氨溴索疗效确切,有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其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可靠。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盐酸炎性
盐酸泄漏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合成盐酸芬戈莫德的工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