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技术诊断肺部肿瘤的效果观察

2021-11-16 07:16张俊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错构瘤准确率肺部

张俊波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06)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肺部肿瘤尤其是肺癌的发病率日益增长,目前,肺癌的男性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病变中居于首位,女性发病率和总体病死率则居于第二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肺部肿瘤是指发生于肺实质及肺间质的肿瘤,根据其生物特性可分为良性、恶性两种,常见的有肺错构瘤、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转移性肺癌。由于肺部肿瘤早期无典型症状,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患者的生存率比较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X线和CT等放射技术由于便捷、无创的优点,在临床上被逐步推广,开始应用于肺部肿瘤诊断中,取得了一定成果[2]。此次试验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疑似肺部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旨在探究放射技术诊断肺部肿瘤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以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疑似肺部肿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下: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者39岁,最大者72岁,平均年龄为(55.18±4.23)岁;病程最短为5个月,最长为5年,平均病程为(2.61±1.38)年。患者表现出咳嗽、咯血、胸部疼痛、突发高热、呼吸急促、胸腔积液等临床症状,且部分患者伴有发绀、瞳孔缩小、眼球凹陷、颈部与胸部动脉曲张等临床症状。此次试验计划合乎医学伦理道德规范,患者及家属知悉试验内容后,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研究[3]。

1.2 方法

1.2.1 X线检查 此次试验选用柯达公司生产的800 mA X光机,仪器参数设置为110 kV、10 MAS,患者做好准备后,进行X线照射,取胸部正位片,拍摄时,患者取仰卧位,身体放松,自肺尖扫描至膈面。

1.2.2 CT检查 此次试验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制造的64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胸部平扫,摄片区域分别为肺窗、纵膈窗,检查时,取仰卧位,头部先进,扫描球管电压设置为120 kV,电流设置为55 mAs,扫描层厚设置为3.0 mm,图像层厚设置为7.0 mm,螺距调节至5.5,间隔为4 mm,采用标准算法重建容积数据,再采用骨算法重建CT轴位影像,将容积数据通过网络传输渠道输送至AW VolumeShare 5工作站,进行图形后处理,然后再采用3D VR技术、MRP技术、MIP技术以及SSD技术等,进行三维容积重建。此外,进行肺部CT增强扫描,以此提高诊断准确率。

1.3 判定标准 由两位影像学检查工作经验丰富的阅片师独立阅片,综合X线检查和CT检查所获取的影像,进行诊断[4]。以实验室痰脱落细胞检查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放射技术诊断肺部肿瘤的准确率和灵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建立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应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表现为百分率(%)的形式,两组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计量资料表现为()的形式,两组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若P<0.05,说明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疑似肺部肿瘤患者的痰脱落细胞检查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为:肺错构瘤16例,中央型肺癌15例,周围型肺癌12例,转移型肺癌7例,而X线联合CT检查的诊断结果为,肺错构瘤16例,准确率为100%,但是在剩余34例恶性肿瘤的诊断中,有1例转移行肺癌误诊为中央型肺癌,诊断准确率为98.00%。见表1。

表1 疑似肺部肿瘤患者的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对比[n(%)]

3 讨论

肿瘤是一种人体内由于致瘤因子的影响局部增生形成占位性块状凸起物,可分为良性、恶性两种类型,后者就是人们常说的癌症,由于其极高的致死率,人们可谓是“闻癌色变”。肺部肿瘤发病率较高,且由于近年来空气质量变差、吸烟人数增加,罹病人数日益增长[5-6]。

肺部肿瘤预后差,即使在外科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方法日益进步的现代化社会,肺癌的远期生存率仍较低,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积极意义。现阶段,医学技术发达,肺部肿瘤诊断方式多样化,常用的有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CT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所谓的放射技术,其实就是指X线检查和CT检查等,这种检查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安全无创等优势,能够直观清晰显示病灶部位的影像,获取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密度等具体信息,明确周围组织受侵情况,诊断正确率较高。

X线检查是一种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的诊断方式,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经济实惠,进行肺部肿瘤诊断时,若肺部可见密集、边缘规则光滑、界限清晰的圆形影像,无毛刺、分叶情况,即可诊断为肺错构瘤;若右上肺存在许多密集阴影,且边缘多为S型,右肺门增大,纵膈略微右移,即可诊断为中央型肺癌;若左下肺可见内部结构模糊的清晰病灶,左上肺可见清晰病灶,且与肺纹理重叠形成“轮廓征”,即可诊断为周围型肺癌;如若两肺均可见大小不一的圆形结节,存在明显肺野,伴有血行转移,且部分结节钙化或空洞,即可诊断为转移型肺癌[7-8]。

CT是一种扫描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较高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可从任意平面进行图像重建,从冠状面、矢状面等多个角度显示病灶组织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且扫描时不会产生运动伪影,不受体位限制,准确度较高,操作简便,但费用高于X线片[9-10]。在应用CT进行肺部肿瘤诊断时,如若纵膈及上叶前段支气管口间隙可见病灶,且病灶内部成沙粒状样,即可诊断为肺错构瘤;若病灶位置明显,边缘可见毛短刺,右下肺门增大,形成胸膜凹陷征,即可诊断为中央型肺癌;若病灶集中分布与左上肺后段,且边缘不规则,形成分叶征,远端可见毛短刺,强化扫描影像显示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即可诊断为周围型肺癌;若可见边缘光滑、规则的病灶,部分结节显现为低密度的粟粒状,即可诊断为转移型肺癌。X线检查联合CT检查,可有效诊断肺部肿瘤,此次试验结果也证明,其检查结果与痰脱落细胞检查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差异不大,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高达100.00%,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也达到了98.00%,且利用反射技术还可动态追踪、评估肺部肿瘤发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当然,此次试验样本数较少,其临床诊断价值仍待进一步考证[11]。

此外,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周围型肺癌与肺部炎症、结核等疾病的影像学表现高度相似,转移性肺癌与肺部结核的影像学表现高度相似,误诊率较高,而且,X线检查无法有效检出较小的中央型肺癌,所以有条件的医院或者患者,应该尽量进行痰脱落细胞检查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尽量提升诊断正确率。在肺部肿瘤诊断工作开展之前,有必要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相关放射技术,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同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存在一些消极心理,如焦虑、抑郁等,及时疏导,使患者在诊断期间的配合度及依从性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放射技术诊断肺部肿瘤,准确率高,可准确获取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且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的技术优势,在临床实践中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错构瘤准确率肺部
什么是肾错构瘤?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体检查出肾错构瘤勿惊慌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