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文学类通识教育的重要性,研究了高校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高校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优化建议,以期为高校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工作推进提供科学的指导。
关键词:文学类通识课程;高校;教学现状;优化建议
引言
在通识教育下,高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增强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发展水平。正是由于通识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我国加大了对通识教育的推广力度,希望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人文素养高、道德素养高的人才。对于高校而言,其需要构建完善的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体系,以此优化推进课程教学工作,强化人才培养效果。
1高校文学类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在文学类通识教育下,高校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构建完善的历史文化知识框架,开阔自身视野。通过长期接受文学类通识教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学生更容易接触到西方的文化思想。而在非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文化思想的熏陶下,一些学生偏离了正确的人生方向。文学类通识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等方面的教育知识。学生通过接受文学类通识教育,学习相关知识,就可以提高自身的对西方思想文化的判断能力,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等,进而促进自身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就容易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从而助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发展水平。
2高校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现状
2.1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不仅教师可以顺利地进行教学工作,而且学生可以保证学习效率。当前,高校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加大了教学的随意性强。之所以高校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目标并不明确,是因为高校缺乏深入地研究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内容、通识教育政策,不利于抓住教学方向,何谈能够提高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习质量。为此,高校需要深入剖析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内容、通识教育政策,结合教学内容、通识教育政策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2.2教学内容不够优化
在进行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前,教师需要围绕着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以保证课堂教学工作有序推进。目前,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化强,无法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不够科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设置过于通俗话。即有的教学内容的设置过于直白,缺乏专业性,同时教学内容的连接性、逻辑性不强,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设置过于专业话。即有的教学内容的设置过于专业性,而这些专业的知识、专业的学术用语,无疑会加大学生学习难度,导致学生产生挫败心理,不利于确保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教学内容。
2.3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当代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烈、有思想与主见,他们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好地要求。如果教师在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然而,部分教师在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并且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不够先进。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应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灌输式教学方法下,教师多数只是自顾自地讲解知识,而缺乏与学生互动、交流,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所以,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并不能够得到学生的亲睐。为强化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教师需要积极地探究先进的教学方法,科学地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指导通识教育工作。
3高校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优化建议
3.1明确教学目标
在设置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目标前,要研究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内涵。与此同时,要搜集关于通识教育的政策,领悟通识教育理念。在此之后,就可以开展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工作了。基于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内容与通识教育的政策,本次主要从以下方面研究了教学目标的设置内容。一方面,可以将培养学生高品位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学目标,确保学生日后科学阅读。另一方面,可以将提升自己的气质、修养和人格作为教学目标,便于提高学生素质,从而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3.2重构教学内容
为提升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水平,有必要重构教学内容。学生是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的对象,在重构教学内容时,要注重考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其中,就需要面对学生开展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内容重构的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地听取学生对教学内容重构的意见。在此之后,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意见寻找、搜集以及整理相关教学资料,并以教学专题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另外,可以结合学生专业课程,寻找、搜集以及整理相关教学资料,并加工成教学内容。通過开展此项教学内容建设工作,不仅可以确保通识教育质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水平。为此,要认真地开展此项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重构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兼顾教学内容的通俗性与专业性,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通识教育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
3.3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影响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水平的同时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在教育深化改革的阶段,教师需要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工作,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引入慕课、微课等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小组讨论教学方法,鼓励小组学生讨论知识,以凝聚学生智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会,确保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增长学生见识。总而言之,教师需要认真地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在通识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技巧,从而确保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需要注重开展通识教育工作,便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虽然高校推进了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工作,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样既不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又不利于助力学生发展。基于此,高校需要反思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工作,探究科学的教学手段,以改变文学类通识课程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蔡爱芳.课程思政融入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01):35-37.
[2]周建新,黄姗姗.研究型大学外国文学类通识课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4):145-150.
[3]李征,郎欢欢,于瑾,祁世芳,车婷婷.非英语专业“英美文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英美文学欣赏》通识教育课程为例[J].智富时代,2017(08):26.
作者简介:宗连花(1975.4-),汉,山东武城人,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跨文化传播、中西文化比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