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摘要:单元整体设计是突出了关联思考和整体设计的教学思想,需要教师把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一类知识以单元为视角进行整合处理,并通过对教材相关联知识的整体梳理,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整体建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将教材进行归类整理,促使相关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所获得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就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单元整合;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
单元整合教学对数学教学目标达成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有效提升课堂质量。教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引领者和实施者,为了可以更好地创新教学实施策略,教师需要具备结构化教学意识,基于单元整合视角分析数学现状和革新需求,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困难设计单元整合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一、基于单元整合开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内容编排,同一单元的内容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小学数学教师要着眼于单元编排教学内容,提升其形式上整体性以及学生能力训练上的针对性。以此为基础开展结构化教学,能够使得侧重点更为突出,教师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知识讲授,可以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推进教学改革
对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合,有效推进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对于新教学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从运算能力、几何能力、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等几方面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提出要求,借助数学单元整合优化资源整合,促进结构化教学的创新措施,有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三)与现代数学教学发展相适应
通过单元整合促进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模式的创新,适应了现代数学教学发展趋势,有利于教师对相关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丰富。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按同一主题进行内容设计,先实现对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体现教学内容设计的主题性和整体性。这使得学生学习目标更为明确,改变了以往教材内容零碎,学生眼花缭乱的局面。
二、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现状
(一)学生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学生不断适应教师授课方式,逐渐跟随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形成固定的学习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思路与传统模式有很大不同,所以学生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去了解和接受它。
(二)教师创新、改革意识有待提升
受传统教学方法制约,小学数学教师在结构化教学创新方面的意识有待提升,需要在不断地创新、改革实践中实现思想意识的转变。长期以来,教师笼统地按照教材内容编排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对课程目标、整体目标的定位不够清晰、准确,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被误导。有些教师开展单元整合教学时,对具体教学内容缺乏层次化设计,导致教学模式创新流于形式,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和优势未能真正体现出来。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训练缺乏有序性和系统性,学生难以从学习过程中提炼出知识应用规律和学习方法。此外,单元整合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内容储备、信息掌控量、知识系统性提出较高要求,有些教师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知识扩充和单元整合教学能力提升,单元整合教学的效果难以真正体现。
三、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
(一)清晰整合目标,加强自主探究能力培养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对单元整体教学内容加以整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基于单元整合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对之前学过的旧知识加以巩固,然后在其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建立连接,使不同内容之间的过渡更为无缝。掌握这种建立连接的思想和方法,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单元整合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小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困境出发,创新基本概念知识授课模式,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之后再开展探究活动,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改革推动师生角色逐渐发生改变,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更为重视学生主体性,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从而最终形成数学思维。比如,教师在结构化教学中融入互动与合作环节,为学生创造良好实践空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找到学习方向。首先,教师要以单元整合为视角,构建适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其敢于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单元知识的总结、串联不同知识点,为学生开展深层次数学知识应用方法探索打下基础。其次,教师要适当将结构化教学与科技手段结合,让学生在富有新鲜感的教学氛围中形成对本单元知识的自主探究兴趣。再次,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时,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并结合学生状态变化引导其主动构建整体单元知识。其中,多媒体教学是比较常用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二)以梳理为媒介,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学生经过梳理之后,将碎片化的知识变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据其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构建知识结构体系的媒介。
1.整册知识点的梳理
小学生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比较多且繁杂,教师需要引导其站在新的高度,从比较高的层次理解这些知识,然后对其加以整合,最终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体系。在平常的教學活动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帮助其将分散、零碎的知识点被梳理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从而在学生脑海中生成一个较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以达到提升学生知识的掌握水平的目的。比如,小学数学教师教授六年级上册时,将第1、3两个单元的知识点联系到一起,令学生从分数角度对以上知识加以探究和理解。
2.单元知识点的梳理
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快速梳理知识点,优化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梳理过程,是相对常用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深化对不同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基于某一个单元的数学内容画出思维导图,可以使教师更加直观地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呈现给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辅导学生个体或者学习小组自主完成思维导图,这不仅可以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能帮助他们掌握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比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时,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理清知识脉络。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对每个模块分别进行学习,为学生脑海中的思维导图添上丰富的“枝叶”。教师要着重对单个知识模块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加以阐述,引导学生绘制出更为细化的、完善的思维导图,以增加学生对该单元内容的理解深度。
(三)全册知识点的梳理
一般而言,教师会将复习任务安排到每节课的课后和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完成之后,这样的复习方式使得数学内容显得零散缺乏整体性,基于全册知识点的“整合”梳理活动不失为一个体现数学知识系统的好方法。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将零散的知识点组合到一起,使它们彼此衔接,最终转化为具有特定价值的整体,这就有效消除了学生脑海中的知识孤岛。若说知识新授是让学生将书“读厚”,那么这种复习活动则是帮助他们将书“读薄”。如在学完《比例》这一单元时,笔者便以单元化复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系统地梳理之前学过的百分数、分数知识,用比例这根线将分散在课本前面的知识点整理成“串”,促使学生将《比例》的单元数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具有特定结构和一定的完整性。如此,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联系与对比,加深对百分数、分数、比例相关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明确区分其应用场景和意义,使数学知识应用简单化。
(四)以迁移为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线
数学教材的编排本身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难度,以更好地适应学生智力发展规律。故而,从教材本身和学生任务来看,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是连续的、不断层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基于对旧知识消化。小学生连续不断地学习数学课程,显然是不可取也无法实现的。课时安排既适应了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又造成了学生学习需求与实际授课情况的脱钩,是一种对教学效果有双向影响的教学实施安排方式。一个个课时将原本连续的知识点,割裂成独立元素。虽然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渗透了结构化思维,但是这对于学生需求而言是不够的。日常教学时,教师要引導学生联系前后知识点,理解新知识本身及其应用方法。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新旧知识点之间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通过单元化知识整合开展结构化教学,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断层现象,从而帮助学生发展温故而知新的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其次,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找准新旧内容之间的连接点,以此为契机帮助学生以旧知识为基础探索新知识,以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问题分析能力。
比如,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个单元时,教师按部就班开展教学活动也能完成知识传授任务,但总是在教学过程与方法上“炒冷饭”,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课堂教学参与心态。不同立体的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不尽相同,但是在数学思想和探究方法上是相通的。教师可以基于这一点,为学生设计连续性的自主探究任务,让学生结合长方体的相关公式推导体验,逐步完成圆柱与圆锥相关公式的推导。这个过程中,身为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即可,一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探索其中的共同点,借鉴之前的学习过程来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就已经进入知识迁移的大门。更重要的是,学生这种学习经验的形成,会为其构建探索新数学领域的思维模型,这比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对其未来发展更有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强化自身对结构化教学的创新意识,通过不断地教学方法探索与总结,提升自己对整体知识框架的把握能力,以及对教学模式、整合目标的优化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整体化数学知识学习思维的形成。单元整合策略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参与,进而使结构化教学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文波,吴玉国.备课轴: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设计实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2):62-66.
[2]胡全会.如何巧妙地设计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的练习[J].名师在线,2018(3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