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德健
摘 要:新时期,高校要实现“三全育人”目标,构建良好的育人机制,其中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是重要教育力量,促使二者合作育人,对高校实施思政教育,提高教育成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基于大思政视角,说明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机制的必要性,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构建措施。
关键词:大思政 辅导员 思政课教师 合力育人机制 实践方法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思政课是实施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与落实途径,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在教育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上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基于大思政视角,高校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作育人机制,对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两者当前合作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实施策略,旨在提升二者合作育人成效,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
一、基于大思政视角下构建合力育人机制的必要性
(一)符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求
目前,从多数院校整体情况看,在推进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实施思政教育方面,有了一定成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实际细节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与不完善的地方,实践效果还有待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部分高校缺乏对专兼职辅导员职权的准确定位,导致一些思政课教师不愿兼任辅导员。[1]让辅导员任职思政课教学工作明显表现出专业性不足的缺陷,再加上日常校内事务繁多、琐碎,很难固定工作时间,这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非常不利。此外,部分大学缺乏对这种做法的支持,造成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脱节,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机制,已然成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要求。
(二)推动大思政理念不断发展
大学的思政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需要对大学生各个阶段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教育进行教育,从大学生入校到离校再到实际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阶段化、流程化的育人工作,当中包含课内、课外的教学,也需要通过理论、实践学习进一步落实。由此可见,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作教育机制符合大思政理念,通过促进二者的合作,不仅可以全面推动辅导员作用的发挥,引领大学生思想、心理、身体健康发展,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育出成果,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2]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作存在的问题
招生就业、奖助贷、评优评先及日常教育管理工作,都是高校辅导员工作任务,较为繁重、琐碎,事务性性质较强。思政课教师的主要工作除了常规教学就是科研工作,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工作缺少交集,导致二者沟通较少,合作范围和程度都不足。[3]
(一)辅导员作用发挥不明显
现阶段,部分院校都较为关注常规教师教学内容,并没有重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只是将辅导员作为普通办公室文职看待,日常工作都是事务性的内容,导致部分院校的辅导员整日忙于各类烦琐性事物,大量时间被占用,没有过多的时间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也谈不上开展思想引导工作。事实上,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做好学生思想上的引领、心理上的辅导,部分辅导员只有遇到问题时才解决问题,辅导工作缺乏积极性[4]。此外,部分高校没有重视建设辅导员队伍,人员经常性流动,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造成不利影响。正因如此,与思政课教师在协同工作方面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合作形式化
虽然高校已经在推进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教育工作方面的合作,但实质上更多的是以自身工作为基础展开,比如, 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教师会以辅导员进课堂的方式,发挥出辅导员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对于辅导员开展的时政热点讨论活动,仅仅是邀请思政课教师参与其中,在思想上引领。[5]不难发现,此类活动较为普遍,形式化严重,并没有真正深入核心层面,辅导员与教师都只是活动的共同参与者,缺少策划层面的深入合作。
(三)合作途径狭窄
从部分院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归属看,辅导员归属于学生处及各个学院(或系),思政课教師主要归属于思政课教学管理部门,由于两个部门实际的工作管理机制不同, 因此,具体的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不尽相同。此种情况导致辅导员和思想课教师并没有过多的机会合作,即使合作也存在渠道狭窄的情况。此外,辅导员日常工作方式主要是行为管理、心理辅导或者组织活动,强化思政理论教育效果。思政课教师以理论知识讲授方式为主,二者在具体工作方式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对双方合作程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6]
三、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机制的措施
(一)构建岗位交流机制,提升责任体验感
思政教师兼任班主任
高校可以改变以往的班主任任职人选,鼓励让思政课教师任职大学班主任,辅助辅导员完成一些管理教育工作。此种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担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也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职权,有利于促进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合作作用的发挥。分析实施模式,不难发现,思政课教师在专业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技能经验相对丰富,可以很好地解决教育教学相关问题。与此同时,可以从多个层面,促使自身的优势得以有效发挥,以自身的感染力、说服力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思政课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性知识促使教育流程性更加科学、合理,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相比,可以较好地把握思政教育方向,使思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高效性。[7]在与辅导员合力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帮助思政教师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全面了解学生心理、思想方面的情况,为思政教师开展思想道德、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工作给出更加有效且完善的意见,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思政教育实效性。
辅导员兼任思政教学工作
鼓励辅导员负责思政课教学工作,可以进一步增强二者的合作育人成效。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实践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善于处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主要内容与思政课存在诸多相通之处。让辅导员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有助于深化理论基础,发挥出管理方面的优势,借助日常辅导工作经验,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增强思政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从实际教学情况看,辅导员多数是年轻人,与学生接触起来非常容易, 学生更加愿意与其沟通、交流,这对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思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状态,更好地设计、实施思政教育内容。同时,也可以借助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各种形式,拓宽思政教师的教学空间。[8]
(二)构建信息反馈机制,促进沟通交流
以往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平台,导致二者在思政教育方面缺乏信息互通、有效的沟通,阻碍思政合力育人成效。对此,非常有必要构建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促使思政教师与辅导员之间可以更加高效地沟通。高校管理者需要打破以往二者的归属界限,无论是学生工作处还是思政课教育部,都要统一管理,促进二者相互认识与交流。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对话交流工作,促使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常态化、系统化进行。
(三)完善合力育人保障机制
成立专门的思政教育领导机构
为保证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思政教育责任可以有效落实,高校需要积极完善二者的合作育人体系,其中,整合组织机构是顺利开展合作育人工作的基础,应当予以保证。对此,高校需要设立专门负责学生思政管理教育工作小组,建立校级领导负责的思政部门。除了管理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情感方面的内容外,还需要做好思政教育事务相关工作。
搭建合力育人机制平台
高校需要积极鼓励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式,增加学生思政教育的具体实践活动, 为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良好平台。思政课教师需要提高积极主动性,多参与到有关活动中,也需要给予学生有效的辅导工作。此外,高校还要积极开展实验,增加学生实习机会,为大学生践行思政教育内容提供平台,通过大学生的亲身参与,促进其深入感知政治思想、综合素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对思政内容的学习兴趣。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积极参与,做好指导与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改变、优化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作为重要目标,推动教育与时代发展,增强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基于大思政视域,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可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自觉参与相关教学模式、方式的创新与完善工作,借助合力育人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谢文娟.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初探[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2(12).
[2]刘卉冉. 大思政视域下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机制[J]. 知识经济,2020,56(15).
[3]何正玲,常遇春. 构建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合力育人机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4).
[4]沙招友,周继超,聂羽西,高福安.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育人机制[J]. 中国高等教育,2018,12(9).
[5]王秀玉,何正玲. 高校辅导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合力育人机制模式探讨[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1).
[6]刘亚敏.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7(15).
[7]胡银平,宋艳华. 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建立研究[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2).
[8]钱胜军,徐娟. 高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的内容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