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万霞
超脱事务性范畴,从班主任与学生两个角色的角度,更好地建立情绪智力方面的联系,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班务管理从经验走向智慧的重要维度。实践证明,情绪智力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引导班主任定位角色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有两个基本取向,一是事务型班主任;二是智慧型班主任。笔者这样并非是为了刻意对班主任进行分类,而是想强调初中班主任工作能够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寻找一些突破,而这很大程度上与班主任自身的特质有关。本文就尝试基于这样的关系,谈谈班主任角色的确定。
情绪智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梅耶等人提出,他们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一个人准确地感知、评价,并通过情绪表达、调控以促进智力和情感发展的能力”。在初中班务管理中,班主任的情绪智力既可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智力,又可通过班级情绪氛围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智力。
其一,研究自身的情绪智力,是班主任在内省的基础上寻找教育智慧的重要思路。如果注意分析就可以发现,凡是著名的班主任,如李镇西、魏书生等,又如后来的万玮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对自己的特点把握得非常清楚,他们知道自己的管理思路是什么、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样的管理,因而他们总能够基于自己的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并且将学生的成长道路纳入自己的管理思路,用自身的情绪智力奠定自身的管理基础。
其二,研究学生的情绪智力,是研究学生的重要基础。学生的情绪智力自然也需要进行研究,只有知道所管理学生的情绪智力特点(对初中学生而言,这一特点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无论是共性还是个性,都可以从情绪智力的角度展开研究,且当教师掌握班上学生的情绪智力特点时,班务管理往往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因此,在初中班务管理中,基于情绪智力这一理论,班主任应该将自己定位为自身情绪智力的反省者、学生情绪智力的判断者。以此理论引导班务管理工作,就可以在实践中创生智慧,在智慧生成的过程中更好地推进实践。
具体到班务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如何用情绪智力引导自己确定角色,并用情绪智力的相关理论阐释班务管理行为呢?研究表明,最好的切入思路就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管理关系及互动表现。考虑到班主任相对学生而言,具有经验、社会、学习等多个方面的优势,但同时又可能由于工作压力、工作目标而出现非理性言行,因此基于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反思自己的工作,实际上是研究情绪智力且定准角色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研究表明,个别班主任冲动时批评教育学生的语言很容易偏向负面,因此此时班主任要善于反省自己。对于学生的非理性语言与行为,班主任要学会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语言批评,让学生反思并完善自己,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例如,对于学生喜欢用手机玩游戏这样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通常班主任采用“禁”的方法,这个方法简单有效,但难以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如果从情绪智力的角度研究,班主任应当发现初中学生想用手机玩游戏,本质上是多种原因形成的一种兴趣迁移与情感依赖,其中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学习与游戏直接刺激形成的压力与吸引力的叠加。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且认识不到位,内心的自制力小于压力与吸引力的合力,于是成长的天平就容易倾向非学习的一面。
从情绪智力的角度来看,班主任此时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应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即要引导学生准确地感知自己的选择,评价自己的选择与可能的结果。教师的作用则是向学生提供类似案例,让学生从这些案例中获得反省的力量。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情绪表达、调控明确认识,选择正确的行为,这实际上就是促进学生智力和情感发展。
在思考、实践情绪智力对班主任工作的价值,并反思班主任角色定位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作为初中班主任,积累经验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具备扎实的班主任经验基础,才能更好地吸纳理论知识,才能让理论变得不那么抽象。同时,学习理论,尤其是学生心理学也非常重要,因为理论作为实践智慧的结晶,有着重要的演绎价值。譬如情绪智力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引导班主任定位角色的过程中,确实具有指导意义。认识这个意义,可以让班主任工作更具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