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顾洁
想象力能让幼儿处理现有图像,并将其重新组合为新图像。童年是幼儿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想象力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手工制作是幼儿喜欢的结构化游戏活动,从构思到材料选择,从加工到完成,每个环节都为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有利条件。
第一,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幼儿创造的欲望。手工制作可以为幼儿带来积极而快乐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手工制作为幼儿提供了多种组合、多种变化的可能,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和创造的欲望。在手工活动中,幼儿会研究各个事物的特征及相互关系,然后制作不同的物品,甚至是喜欢的玩具。
第二,丰富的材料形式,扩大了幼儿的想象空间。幼儿的想象是基于已有材料及自身对生活的理解而产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物品和幼儿带到学校的物品,各物品之间多种多样的关系和自由组合,既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也扩大了幼儿想象力的空间。手工材料的可变性与幼儿的手工行为密切相关。手工材料的多样化可以扩大幼儿视觉观察和想象的范围,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同时,提供足够的材料能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可以激发幼儿丰富的思维活动,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探索中感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材料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组织丰富多样的手工活动,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与探索中成长。探索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选择图像并捕获图像,即幼儿在脑海中搜索并选择现有图像,将其作为创建新图像的基础;二是对选定的图像进行建模、构图、颜色处理、变换和重组;三是在手工活动中初步实现之前的构想或不断调整构想,展示脑海中构想的物品,呈现一个初步的新形象。手工活动构思过程就是从无意识的想象到有意识的想象,从重构的想象到创造性的想象的发展过程。为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加深幼儿的感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组织丰富多样的手工活动。
第四,作品精美的装饰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提高。工艺品的最后环节是工作的最后阶段。对幼儿来说,修改作品是此阶段的重点之一,通常包括对作品外观和功能的修改。但是,无论怎样的修改,都伴随着幼儿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对幼儿的想象力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幼儿非常重视对作品外观的装饰,这是因为他们珍惜工作成果并追求美。为了使作品更加美观,幼儿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装饰,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对颜色、线条和形状的感知以及对各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其次,幼儿会尽力修改作品的功能,并探索作品的形状与功能之间的科学关系。
在创意手工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突出幼儿的独立观察和探索,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在创意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注意不同水平、兴趣和能力的幼儿的差异,正确地激发和引导幼儿创作,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寻找并表达意见,以取得良好的成绩,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第二,幸福原则。创意手工教学应达到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快乐的目的。因此,在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应以游戏和情境体验的形式对其进行介绍。在具体的活动中,还必须考虑幼儿的感受,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第三,启发原则。在创意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开明的态度对待幼儿的问题,不能立即向幼儿指出问题的答案,应该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以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四,针对性原则。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即发展水平、能力和兴趣等的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均有所收获,在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地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
第五,循序渐进的原则。创意手工教学活动要围绕主题逐步推进。在开展手工活动时,教师应注意活动的难度,并逐步增加要求。在完成了整个系列活动之后,就可以从一系列幼儿作品中看到幼儿的进步,这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改进和发展。
第六,个性化原则。幼儿创意手工教学活动着重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尊重幼儿的主观情感表达。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幼儿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感觉都不同。教师应鼓励幼儿表达个性,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大胆放手,支持幼儿的思考。
第七,鼓励性原则。在手工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之间需相互评价,教师也应给予一定的评价。在幼儿的自我评估、同伴评估及教师评价中,要以激励为主。教师需引导幼儿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他人的优点,同时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要以肯定和激励为主,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
总之,幼儿创意手工教学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幼儿手工技能的提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更独立地获取信息,感知世界,获得经验,增进理解,并独立发展,从而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