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1-11-14 10:09:54王筱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7期
关键词:肠道菌群中药学研究现状

王筱驰

摘要:肠道菌群是人类重要的微生态系统之一,具有细菌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通常而言,肠道菌群之间保持着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但一旦出现肠道菌群失调,某种或者某几种菌群过多或者过少都可能导致人体出现身体问题,而中药能够有效调节人体肠道菌群,而与此同时肠道菌群也会影响中药的代谢和作用,因此研究肠道菌群和重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重要调节肠道菌群的机制以及中药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方法,并分析了中药对不同疾病的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肠道菌群;中药学;研究现状

一、中药调节肠道菌群的机制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人体肠道菌群主要分为了三类,有益菌、有害菌和致病菌,当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有益菌为主要菌群时,那么人体肠道相对健康,而一旦肠道菌群失调,那么肠道内的有害菌以及致病菌在肠道菌群中的比例将上升,导致人体出现健康问题,而应用中药能够对人体肠道菌群进行有效调节,其主要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增加肠道中的益生菌,减少肠道中的有害菌,实现益生菌与有害菌之间的平衡,使肠道菌群保持一个较为良好的状态。

(一)增加肠道的益生菌

在中药增加肠道的益生菌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中药复合配方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单味中药、单一中药有效成分来实现。由于中药中的成分较为复杂,中药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可能是由于多重药理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中药中的多糖成分能为益生菌提供益生元,并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次,中药中的有机酸能够帮助肠道的PH值维持在有利于益生菌生长的水平范围内,为益生菌创造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减少肠道的有害菌

某些中药中的成分能够有效抑制肠道内诸如大肠杆菌之类的有害菌生长,不仅如此,益生菌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质同样也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清热类的中药,例如:穿心莲、连翘金银花等中均有抑制有害菌的成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清热类的中药具有苦寒的特点,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损伤脾胃,对大肠粘膜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在使用这一类药物调节大肠菌群平衡时,需要注意使用这些药物的剂量以及持续服药药物的时长。

二、中药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方法

(一)传统培养法

传统培养肠道菌群的方式是通过培养皿进行培养,但是这样的当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在传统培养皿中计算培养皿细菌数量时使用的方式为平板计数法,而这样的计算方式在培养皿中细菌数量非常庞大时,存在细菌数量计算不准确的问题,除此之外,肠道中的绝大部分菌群是在厌氧环境下生存,因此通过传统方式培养细菌只能够培养出非常少量的肠道菌群种类,不能够满足对其他大量肠道菌群的研究。

(二)宏基因组法

宏基因组法是研究大肠菌群的一类新的技术,宏基因组法研究大肠菌群的过程中,是以大肠菌群中所有的菌群种类为对象进行研究的,通过基因测序来了解宿主大肠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在研究中药对大肠菌群的影响时,通过宏基因组法检测宿主在服用中药前后大肠内容物或者粪便中大肠菌类的变化,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各类中药对于大肠菌群的具体影响结果。相对传统的培养皿研究方式而言,宏基因组法不仅能够研究大肠菌群在宿主肠道内的真实生长状况,而且宏基因组法还有效解决了传统研究过程中平板计数法计量结果不精准等问题。

三、中药对不同疾病的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一)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代谢物质出现异常的病理状态,其中肥胖是现代最为常见的一类代谢综合征。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肥胖问题也随之而来,根据相关研究统计,当前我国患有肥胖代谢综合征的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肥胖综合征不仅影响人的美观度,而且对人体健康也产生了较大威胁,相对其他人而言,肥胖综合征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肥胖问题对于人体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近年来探究表明,宿主膳食结构改变,肠道菌群也随之发生改变,因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宿主体内毒素增加,诱发慢性疾病等。而有研究证实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能够调节实验小鼠肠道菌群,改善小鼠的肥胖症状。

(二)糖尿病

糖尿病的致病机理较为复杂,其中胰岛素、血糖异常是糖尿病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而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于血糖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中药后,肠道内的柔嫩梭菌群量上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症状。

(三)免疫調节

根据实验数据表明,大肠菌群失调不仅会致病,同时大肠菌群失调还会影响免疫调节,罗兰等人的实验表明,应用香菇多糖对患有肠道菌群失调的小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小鼠体内的益生菌的数量和比例,并降低有害菌的数量和比例,同时小鼠的脾脏指数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仅如此,小鼠体内淋巴细胞的转换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表明香菇多糖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以及人体的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岚,邢志凯,米双利,吴霞.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01):34-39.

[2]郭思嘉,姜东京,李振岚,张桥,张丽.肠道菌群与常见胃肠道疾病关系及中药与微生态制剂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8,49(18):4424-4431.

[3]门薇,陈颖,李玉洁,杨庆,翁小刚,巩仔鹏,张瑞杰,朱晓新.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02):229-234.

猜你喜欢
肠道菌群中药学研究现状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现代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9-28 07:01:04
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变化研究
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人唾液中7种短链脂肪酸
分析化学(2016年7期)2016-12-08 00:09:44
大鼠肠道菌群对芍药苷体外代谢转化的研究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上海医药(2016年19期)2016-11-09 22:33:10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商业会计(2016年15期)2016-10-21 07:37:55
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