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尚龙
摘要:教育是任何时代发展中亘古不变的核心与主题,随着我国时代的高速发展,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都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而小学当中的美术教学,正好能够重点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因此,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勇于打破桎梏,引入新的教学思维与方法,实现培养学生美术创新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策略
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直面新课程改革的压力。素质教育落实的主要渠道就是美术课程,通过美术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继而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文中以小学美术教学为着手点,分析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美术素养水平的提升。
一、搭建相应教学场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首先,教师通过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分析,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存在的学习障碍心理,使得他们觉得学习就是享受,可以长时间维持良好学习状态,这样有助于学生大胆的进行设想,顺利产生创新想法。如,学习《神奇小厨师》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营造厨房的感觉,让学生穿着厨师装,给自己的饭店起名字。教师将提前准备的由各种材料组成的“食物”分发给每个小组,学生开始尝试新的组合,体会食物的原材料是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最后邀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得到锻炼,拓展创新性思维。
其次,挖掘学生学习兴趣点。美术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挖掘其美术学习潜能。结合兴趣导向,引导学生思想创新,实现新的创作。如,《儿童的面部表情》学习时,教师可以邀请数名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上台,分别扮演人的不同表情,学生会表现各种有趣的表情,逗得其余学生开怀大笑。这时教师要及时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趁机在黑板上画出笑的开通头像,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会产生自己绘画的兴趣,教师趁机邀请数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相应卡通头像。处于兴趣高涨的学生也会产生思维创新的火花,这时只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创造性思维就能源源不断的产生。
二、引入油画教学内容,培养色彩创新能力
对于作品本身而言,颜色的运用可以为作品奠定一定的基调,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特别是创作平面色彩图像时,合理分割色彩,继而引导色彩重叠和组合,可以起到不一样的表现方式,从而保持作品整体的协调性,充分展现色彩在装饰方面的价值。在油画创作中,部分创作者天马行空,这种创作本身也是作品的创意所在,但作品在呈现的过程中,合理发挥色彩语言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保持作品的协调性。在油画的创作中,由于色彩语言本身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因此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色彩语言对作品内容进行调整,对于主要内容可以利用明快的色彩进行突出,对于次要的元素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删减,从而保持作品的主基调。
如,教授学生创作油画汽车时,邀请学生欣赏、分享汽车的功能与特点,并向其他人介绍自己喜欢的汽车,有的学生会大胆的设想未来汽车的样子,美术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机遇,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学生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一些学生说未来汽车会飞,因此需要翅膀;有的则说未来汽车可以钻到地下行驶,需要在车前面安装一个挖掘机等。整个课堂上学生门纷纷回答问题,各式答案层出不穷,顺利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选择熟悉的物体,注重教学语言应用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设计教学主题和内容,然后向学生展示相关作品,在学生欣赏和理解的基础上自行开展美术创作活动。虽然,这种教学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发挥的空间,但过于狭小,一直将学生思想局限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之中,限制其思维的发展,阻碍其进步。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在美术上的想象力,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探索其中的技巧和奥秘。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创造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需要的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挖掘学习动力。针对此,美术教师可以选择熟悉的生活内容。例如: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花草树木,不管男孩女孩都十分了解,在绘画时就可以借助到这些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绘画也会变得很简单。教师可以借助花草树叶等进行绘画,教师可以收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叶,引导孩子们将这些放到颜料盆里蘸取颜料,然后再印在白纸上。
四、选择生活用品,培养学生创设设计意识
美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常见笔、纸及美术用品的基础上,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品,利用生活用品取代学具,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创意设计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如,学习“我设计的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从家中带一双鞋子。课堂上将鞋子摆在桌面上,学生带的鞋子种类很多,包括气垫鞋、跑鞋、拖鞋等,这些鞋子样式差别大、颜色各异,本身具有相应的设计与创意,有助于学生创意大门的打开。美术教师可以拿起高跟鞋与运动鞋,提出问题:“如果将这两种鞋子组合,会产生什么样的鞋子?”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增高鞋”。这种利用生活物品激发学生创意的方式,是引导学生获得创意的最基础路径。接着,教师将一公司设计的运动高跟鞋图片展示给学生,进一步验证学生的想法,明白其中运用组合设计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组合”一词的含义,可以在前面加上“合理”、“新颖”等形容词,表明设计作品时要考虑多方面,在合理设计的基础上彰显自身的特色。这些前缀词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鞋子设计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意设计的意识。
总之,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美术基础知识,而忽视了创新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忽视了美术是一种表达,是另一种语言与情感的表达。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童欢.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J].新课程(综合版),2020(01).
[2]冯照源.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12).
马婷婷. 浅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 新课程·中旬, 2016, 000(011):241.
[4]朱娟. 探究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女报:时尚版,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