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娜
摘要: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小学数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下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学生探索新知识和获得数学经验的重要手段,在新课改背景下逐步引起教师的重视。因此,深入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意义,探析具体培养策略,对于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具有一定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教学策略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动手实践操作是通过具体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过程,对于学习经验相对较少的小学生来说,动手实践操作是一种更加直观、形象的数学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另辟蹊径地发现更加多样的数学学习思路。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小学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概念、原理和定律等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小学生而言,理解、学习及掌握具有较大的难度,久而久之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性,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将有利于数学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猜想、探索和验证等系列学习过程,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在愉悦的感受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和数学经验的积累是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而建立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的展开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经验,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在课堂教学中,为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效率,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探究成果的分享,使学生能相互监督提醒,一般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以小组分工协作的形式展开,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养成团队协作习惯,有利于达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佳途徑,数学课堂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将课堂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化被动接受灌输式的、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学习为自主性动手实践,在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操作过程中提出相应的启发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去加以思考,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答案、验证答案。充分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和自主发现,并以此作为提升学生实践有效性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切入点,从根本上而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引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教师就可以依托生活元素与数学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动手实践操作中。首先,教师可以基于数学知识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情境。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硬纸板、小木棍和硬塑料等材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来自制一个简易的带有时针、分针与秒针的时钟,随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需要注意时间呢?”这时一名学生回答道:“早上上学之前要看时间不能迟到!”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手中的时钟调整到合理的出发时间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熟悉时间的识读方式,同时也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真实物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本身就以基础启蒙教育为主,学生接触的很多数学知识本身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概念。
(二)组织小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与概率或可能性有关的数学活动,然后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展开对这部分数学知识点的立体探究。比如说,一个四人小组决定设计一个“在盒子中摸彩球”的实验,其中一名学生可以负责摸球,另一名学生负责记录,余下两名学生负责整理数据和计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更加高效地提高自身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优势。其次,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制定分层次的动手操作任务,从而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需求。
(三)增加应用性动手实践操作数学知识
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并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而教导学生数学知识的最终目标也在于应用,在于培养学生以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对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之时,教师需要增加应用性动手操作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在“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教学时,笔者考虑教学重难点在于运用一题多解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设置教学情境:“思考装修时如何做到让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地板砖的铺设做到用料最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采用纸板模型的形式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寻找规格最合适的地板砖。整个教学围绕提高学生数学活动应用性经验而展开,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拓展创造性思维。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要以实践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为目标,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猜想、观察、实验、验证、总结、反思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实现数学教学的形象化,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同时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肇文,殷世东.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模块的旨趣与实施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7):57-60.
[2]杨艳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分析[J].华夏教师,2020(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