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朝贵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国教育事业迎来更高的挑战,各种教学理念不断融入其中。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旨和精华,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一切教学中,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永远没有生活实践经验来得直接具体,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同生活就是教育的根本原因所在。纸上谈兵是毫无意义的,只有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里,才能真正“学习”。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初中语文教育
引言
语文学科知识本身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和生活性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利用生活化方式能够突出语文学科本身的价值,这也逐渐成为素质教育模式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趋势。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初中语文教师也逐渐认识到其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有效的应用策略推动生活化教学的发展。
1基于学生实际,进行生活化导入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开篇即讲。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所学习的文本毫无兴趣,难以快速从休息状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所以需要增设导入环节。导入的思路是多样的,如果采用生活化导入,那学生就可以在导入环节领略到生活与语文的联系,从而在语文与生活的互动中实现语文知识的更好建构。当前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文本内容大都和初中生的生活接近,或者是他们比较熟悉的素材,所以可以基于话题以及实践活动等多元的方式做足铺垫,之后再引入新知。此时学生必然能够饱含高昂的情绪,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实践中。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进行生活化导入,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实际,在语文学习的视角之下审视初中学生的实际,用初中学生读得懂的语言去创设引入的情境,让导入环节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参与。
2明确生活与语文知识之间的紧密性
从实际发展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语文知识取之于生活,最终也应用到生活当中。为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并将生活化教学更好地应用到语文教学当中,从而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生活。例如,在开展七年级课文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开展针对性教学,让学生明确生活化内容,并开展具体的生活实践。如开展朱自清先生的《春》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课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春日到来之际,走到室外,感受春天的魅力。教师也可以在主题班会上以“春”为主题,要求学生自制课件或是视频为同学们展示我们身边触手可及的春天,充分展现春日的足迹。在初中生自身的经验积累下,其对于春天往往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这也是增强生活与教学内容之间联系的重要表现。
3立足生活注重生活化活动的设置,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同时也运用于生活,因此在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立足学生的生活实践,鼓励学生能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通过生活这个“大课堂”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去加深所学的语文知识,从而更好地锻炼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为未来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进行《渔家傲》这首词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布置一项生生活实践作业,即要求学生走进大自然,去通过自己的亲眼看见、亲耳听闻以及亲身感知去体验秋日的特点,将自身真正融入秋的意境之中,增进自身的真切体验和收获自然之美。随后再下届课堂上组织学生一同分享和交流,并开展阅读欣赏互动,结合诗词中所描绘的秋景、秋意,和自己亲身经历达成高度的一致,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诗词内涵,更好的感悟诗词意境以及更全面的认识生活。
4合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也逐渐应用开来。而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这一教学优势来开展生活化教学。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和音响效果中,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有效发展。例如,在对柳永的《雨霖铃》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本文是一首送别词,主要是通过萧瑟秋景的描写体现出作者的离情,真正实现了情景交融。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就要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凄苦的离别之情。
5开展生活化语文阅读学习活动
学生在阅读理论性较强的语文文本时,时常会丧失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不高,对生活的认识深度不够,进而无法与阅读文本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此时,教师如果能够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社会环境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分析语文知识,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6布置作业生活化
就语文教材的内容和风格而言,每节课的练习都是书面练习。同时,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习惯于为学生安排书面作业。这种形式的书面作业虽然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对单一形式的家庭作业感到排斥。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布置作业的生活化,从而增加课后作业的趣味性,調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在实践中体验语文知识,运用语文知识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在语文作业的实践中,要注意生活化作业的形式,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书面练习就能完成的。比如,以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作为载体,讲一个故事,通过家长录视频的方式记录学生们讲的故事并且发到班级群。这样,学生们就有了极大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投入生活化的作业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其个人思想和独立意识已经逐渐趋于完善,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更好地融入生活已经成为当前主要的学习方式。为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创新语文教育教学模式,这也逐渐成为提升学生生活化体验的重要方式。当前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和自我意识,但其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学习能力提升也能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只要初中语文教师能够认识到生活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建立起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学生就能获得较好提升,推动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艳.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2]张大军.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措施[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98.
[3]金兴荣.关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A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