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娟莲
摘要:一个良好的导入是一节好课的开始,也是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表现。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导入环节,以此实现课堂高效、稳步进行,从而促进教学各个要素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则以高中数学这一学科为出发点,对课堂导入的实施方法展开深入剖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导入;兴趣;数学规律
数学教学的具体实施是全方面的,每个环节都是整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高中数学课堂导入实施的方式却呈现单一化的特点,并以平铺直叙的方式为主,这样不仅容易使课堂陷入枯燥的氛围中,还容易引起学生思维障碍。对此,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应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根据实际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实施内容优化导入方式,这样一来,才能激活课堂,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若直接引入,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从数学知识入手,通过构建一定的情境不仅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内在情感,积极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此外,情境的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能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意识。
以“生活中的变量关系”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依赖关系掌握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教师构建情境,即: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神舟七号发射的电脑模拟动画,与此同时,提出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如:在“神七”发射升空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哪些量随之改变?这一情境导入既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使學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意识,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情境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于是,教师引申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使学生的思维延伸到“函数关系、依赖关系”等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可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构建情境,既能深化教学主题,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与用途,还能帮助学生从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以此获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二、游戏导入,推动教学开展
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乐于参与到趣味化的游戏活动中,通过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以游戏活动为导向,不断参与其中。此外,以游戏的方式作为导入,也顺应了每个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强化他们的数学观念,从而有效推动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以“古典概型”为例,为了使学生在趣味化的游戏活动中感受到基本事件的概念,并准确求出基本事件的个数,教师组织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展开“抛掷硬币”的游戏活动,这一游戏活动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增加了他们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以游戏活动为行为导向,以问题为牵引,提出:抛掷一枚硬币可能出现哪些结果?连续抛掷两枚硬币可能出现什么结果?于是,学生展开游戏活动,并找出游戏结果的共同特征,进而认识到“游戏的结果是有限的,互斥的,并且游戏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一样”。随后,教师便以游戏活动为研究对象,不断延伸出“基本事件”的概念,进而归纳出古典概型计算概率的公式。可见,以游戏作为导入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
三、直观导入,揭示数学规律
直观化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也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构建者,应借助多种教学辅助工具来呈现更为直观的数学知识,这样既能打破学生的思维障碍,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刻板印象,还能以直观化的动态知识来揭示数学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的“思”与“学”得到有机结合。
以“周期变化”为例,为了使学生认识周期现象,并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教师首先以直观的方式呈现钟表上时针的运动,将学生带入到研究周期现象的活动中,以此为起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周期函数,则能够实现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不断转化,也能够使他们认识到周期函数是用来描述周期变化规律的一种工具。可见,以直观的方式作为导入,不仅实现学生思维从感性层面向理性层面的不断推进,还使他们以感性材料为出发点,不断揭示蕴含在其中的数学规律,实现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呈现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结合具体的学情,学生的内在心理动态以及数学内容,充实学生的感受,并通过情境导入、游戏导入以及直观导入的方式为课堂注入生机、活力,这样一来,不仅顺应学生的认知习惯,使他们参与其中,达到更加优化的效果,还能打破学生头脑中对数学学科抽象性强的刻板印象,实现知识、课堂环境以及学生认知三者的统一,从而开启他们的数学思维,强化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沈建成.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设计的现状分析和优化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17(9):59-60.
[2]方俊.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8(29):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