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意扬
摘要:初中美术学科是对初中生进行美育的基本途径。在以往的初中教育中,美术长期处于次要地位,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人们已经开始正视美育对初中生全面健康发展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丰富初中美术课堂,发挥出初中美术学科更多的作用成为很多教师在认真思考的问题。川剧作为我国优秀的戏曲艺术形式之一,在美术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能够成为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资源,值得认真研究。以下从发掘文化特色,结合教材内容和鼓励学生创作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川剧艺术;川剧脸谱艺术
川剧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影响力早已走出了四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乃至不少海外人士的喜爱。比如“变脸”这项绝技,让所有看到过的人都直呼神奇。在川剧中,脸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着角色的形象特征,也是川剧悠久艺术历史的体现,代表着川剧的创作及表演者从美术角度对这种吸取艺术形式的理解。因此,川剧脸谱实际上是非常难得的美术艺术资源。其千变万化的形象,非常容易受到心思灵动的初中生欢迎,将其引入初中美术课堂不仅是必要的,还是可行的。
一、发掘文化特色,提升学生兴趣
上文提到,初中生容易被有鲜明特色的视觉艺术形式所吸引,所以他们对川剧的脸谱艺术会有天然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与深入的美术理解乃至美术创作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学生要经过深入有效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成美术艺术角度的理解与创作,需要他们克服不少艺术理解上的难关。如果学生的兴趣仅仅停留在对其形式上的好奇,并不足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习过程。所以,教师还要去深入挖掘川剧及川剧脸谱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对它们的艺术理解,让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
例如,川剧已经深入到了四川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蕴含着强烈的生活气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或多媒体视频等形式去观察和感受生活,看看川剧一般是怎样体现在生活中的,如果在这些生活图景中去掉了川剧,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教师也可以将四川地区独特的文化作为切入点,将川剧放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加深学生对巴蜀民间文化在整体上的感悟,然后再具体到川剧,将当地的历史文化浓缩到川剧以及川剧的脸谱艺术上。这样一来,川剧在学生的眼中就会更加鲜活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强烈。
二、结合教材内容,增强教学价值
初中美术的教学工作应该以教材内容为核心,因为教材的编排是以学生在美术领域的成长规律为基础的。所以,川剧脸谱艺术进入初中美术课堂也应该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但要注意的是,教材中未必会有介绍川剧脸谱艺术的内容,这不代表川剧脸谱艺术不值得花费时间去教学,而是由教材篇幅有限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去深入挖掘初中美术教材的价值,要找到能够与川剧脸谱艺术相结合,或者能够起到辅助作用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艺术理解,拓展川剧脸谱艺术的教学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去思考:川剧脸谱艺术是我国优秀美术艺术的代表之一,自然体现着我国美术艺术的基本特色。所以,与我国传统美术艺术有关的内容都可以而且应该被利用起来。而教材中就有对中国山水画和中国画形式美的介绍。特别是形式美,脸谱最大的艺术特色就在于形式,不追求和具体人物的面部细节特征有多么相像,而是通过形式去展现人物的内在特点。这是中国传统美术艺术所一脉相承的。教師在展开川剧脸谱艺术的教学时,应该将上述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实现美术领域更深刻的认识,增强教学价值。
三、鼓励学生创作,充分落实美育
美术知识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欣赏,还要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而且只有通过创作,才能锻炼学生的具体美术技巧并反映学生在欣赏中是否取得了足够优秀的学习成果。在一些教师看来,也许创作川剧脸谱难度过高,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文化理解能力,美术创新意识及美术创作技能。但正因为学生在上述几个领域还存在较大的空间,才更应该通过鼓励学生的创造来锻炼他们。当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要以协助者和指导者的身份介入进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突破瓶颈,完成创作。
例如,在学生对川剧脸谱的艺术特色有了比较透彻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选择一个大家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人物形象来作为创作对象。选择完成之后,先对这几个形象进行分析,他们给一般人会带来什么样的印象,其性格或心理特征可能是什么,然后与欣赏过的川剧脸谱相对照,思考应该采用哪些色彩和线条来传达这种特征。完成上述步骤之后,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创作,最后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具体的绘画创意。从欣赏到创造,完成基于川剧脸谱艺术的,比较完整的美育过程。
总而言之,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应该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占据重要地位,川剧脸谱艺术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希望广大同仁能够重视起来,积极研究和实践,丰富初中美术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取得越来越高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倩.川剧版画传四方[J].少儿美术,2020(09):36-37.
[2]张锋.将传统艺术融入美术教学之中[J].山西教育(教学),2017(0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