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灯光照亮人物内心世界

2021-11-14 11:37严国强
剧影月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舞台灯光内心世界灯光

■严国强

在现代戏剧的演出中,舞台灯光的功能越来越多样,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中国舞台灯光专业创始者,著名灯光大师金长烈先生在其《舞台灯光重要性》等经典论文中曾明确指出:“深究舞台灯光的功能,实际上它不仅是作为‘使人看得见的工具’而存在,也不仅是作为表现时间和空间,创造自然幻觉而存在,它已经从外部形象的塑造,逐渐走向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塑造,从戏剧的内涵中探索舞台灯光所能造成的精神力量,它是创造‘心理造型空间’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也是舞台灯光潜在功能的挖掘。”

本文所论述的“用灯光照亮人物内心世界”,就是指灯光的艺术构思,从外部照明转向照亮人物内心,把人物内心活动外化为光与色组成的视觉形象。正如被誉为现代舞台灯光“教父”的阿披亚所言:“不要去创造森林的幻觉,而应去创造处于森林中的气氛。”

戏剧灯光之所以能够从外部造型引向内部造型,是因为它有这样的一种“特异功能”,即当灯光与表演融为一体时,舞台灯光就能给观众一种感觉,一种唤起,进而产生心理共鸣和思维联想,从而帮助渲染、烘托剧情,展现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因而,好的灯光设计与处理有悲喜、有呼吸、有脉动,能够帮助我们表达剧作的内涵,帮助我们深入刻画人物,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因此,作为灯光设计师,应该将舞台灯光从照明技术提高为会“说话”的艺术。在灯光设计中,要表现舞台立体照明的塑形效果,更要追求戏剧内在情感的表达。戏剧演出过程中的灯光总谱应该犹如音乐总谱一样,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人物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创造出光与色组成的心理造型空间。

话剧《红鼻子》的舞台灯光在这方面的探索和追求颇有成效,可圈可点。该剧的灯光以戏剧的内涵出发,强化了文学剧本所固有的特征,去创造了舞台独特的环境和独特的意象。设计者借助灯光色彩的冷暖、明暗、位置的变化、流动,“切割”舞台,雕琢人物,有效地制造了含蓄、变幻的舞台形象来揭示剧中人的情感、意趣等。例如剧中主人公“红鼻子”审问“六亲不认”的董事长干过什么坏事的时候,舞台在灯光的渲染下突然变成了“地狱”,在昏聩、紊乱、摇晃的光影中,阴森、冷酷地显露了他刻薄、残忍的丑行,在这里,舞台灯光用它特有的“语言”,外化出剧中人的内心世界。

昆剧《血手记》是根据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改编的。这出戏始终体现了生死之间不息的斗争。《血》剧中“闺疯”一场,是描写剧中人铁氏因杀人而疯的种种表现。在近二十分钟内,演员在台上边唱边舞,展示扑跌、下腰、跪步、翻水袖、走圆场等技巧。而在这段时间里,舞台上一片红光紧紧伴随着她,红光打在她的一双手上,红光也打在舞台摆放的干冰上,这样就营造出铁氏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自己的双手沾满了鲜血,始终洗不干净。脚下是血流滚滚,仿佛很快就要被吞噬……如此这般,灯光把这个因杀人而导致精神分裂的女人的灵魂表现得动魄惊心。这确是一个用灯光为角色创造“心理造型空间”的成功范例,异常出色。

舞台灯光创造艺术效果的最重要的手段是光与色的结合。锡剧《浣溪谣》(以下简称《浣》剧)的灯光,运用光色作画笔来描绘、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其中,最有创意的是别出心裁地利用不同色彩的光带来展示剧中西施坎坷传奇的人生。灯光设计精心安排了台口光带,与导演重要的舞台调度相呼应,依据剧情的推进和剧中西施生命轨迹,分别铺设了色光组成的西施命运之路:一条明黄色调、清纯甜美的乡间溪畔爱情之路……一条本白色调、刀光剑影、魂飞魄散之路……一条中蓝色调、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蒙之路……一条看似亮丽、实则充满苦难的人生凶险之路……一条亮黄色调、透明的“我心天可鉴”的屈辱十年之路……一条粉红色调、情人重逢的温情之路……一条大红色调、被迫抛弃生命、血泪侵染的不归之路……由此可以看出,《浣》剧的灯光设计不仅是对表演的照亮,而是站在编剧、导演的立场,以西施情感和生命历程作为灯光设计的主要线索来刻画人物,用光色照亮人物的心灵,且充满了感情、寓意、象征。

灯光可以像《浣》剧这样抽象地表现某种心理活动、情感和氛围,也可以创造具有真实感的视觉形象,借以表现人物深沉的心理世界,比如话剧《黑骏马》(以下简称《黑》剧)的灯光设计和运用。《黑》剧运用现代派戏剧的多种手法,着重展现了主人公的主观精神和意识的流动。因此,灯光设计也随之作了独到的处理,把哲理性的思考蕴含于高度直观的视觉艺术表象中。如最后一场戏,舞台背景上出现了一个浑圆的具象的太阳,充满着生命力的金色阳光普照大地,象征着人间的友谊与博爱,在那郁郁葱葱的草原上,出现一条迷茫的通向远方的道路,它展示着人类对生活的追索。这里具象的“太阳”、“道路”都是为主人公的回归和反思所描绘的心理图像,都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外化。

同样,灯光塑造和强化人物内心活动,除了惯用的追光外,还可以运用“特写”光。比如,越剧《汉文皇后》,在其中一场戏中,当窦太后听到弟弟刺死御林军的消息时,极为惊恐不安,这时,灯光设计一个“特写”,投向舞台上的一个道具火盆,巧妙地运用火光的起伏跳跃,来类比剧中人内心的极不平静。

利用色光控制戏剧情绪,描写人物心理,是舞台灯光的一种潜在功能,“特异功能”,因而有人比喻说,色光是剧中人物内在情感的“第二张脸”。

《柔密欧与幽丽叶》是一出抒情悲剧,全剧23 场戏,14 个环境。灯光变化多端且匠心独运,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例如在一幕五场中,柔密欧在舞会上与幽丽叶邂逅相遇。就在这相见的一刹那,表演突然来了一个“定格”。这时的灯光处理,以柔密欧的心理活动和他眼中的世界为出发点:舞台原本辉煌的气氛突然变成以幽丽叶为中心的静态造型画面。四周的一切都隐设了,在较为集中的深蓝色的顶逆光基础上,一束强烈的白色顶逆光投在幽丽叶身上,把她照得像灿烂的明珠一般晶莹透亮,正面又用一束深蓝色追光作为暗部衬光,再有一束粉红色追光投在幽丽叶的脸上。三束不同方位、不同色彩、不同亮度的造型光塑造出一个圣洁、美丽的女神形象。就这样,光色好似无声的内心独白,传神地完成了柔密欧心理空间的塑造,让人叹为观止。

以灯光来开拓戏剧角色的心理空间,灯光设计家除了需要准确、细致地分析剧本,掌握人物内心活动的轨迹,寻找适当的灯光语汇之外,还需要深切地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例如《雷雨》的灯光设计,就是怀着对繁漪、鲁妈、四凤三个女性的深切同情,以富于感情的色光描绘,袒示她们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比如,繁漪上场时,以层层剥笋的灯光处理来展现她痛苦、扭曲的心灵。鲁妈进入周公馆时,以对比强烈的灯光变化来反映她悲惨的命运和凄苦的内心。而为四凤设计的两次刺目又刺心的闪电,则剖开了人物颤抖、抗争的灵魂!

综上所述,用灯光塑造人物心理空间的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作为灯光设计者来说,要善于学习、思考、借鉴、创新,要深入戏剧内涵去寻求灯光设计的创作灵感,利用灯光的可控性,去追求人物的心理造型,去照亮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充分发挥舞台灯光所能造成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舞台灯光内心世界灯光
现代舞台灯光设备在戏剧表演中的运用与融合
地点的政治:《无名的裘德》中的地点与人物内心世界
映照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舞台灯光系统工程通过验收
认与逃的辩证法——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内心世界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试析舞蹈创作中舞台灯光的应用
阅读理解三则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