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爱,点化润泽生命

2021-11-13 21:09黄国成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45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探索

黄国成

摘  要:我们思考教育是什么?如何激励?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特殊教育、全纳教育的认识进行论述,同时也提出自己的困惑;开展尊重与爱的教育的探索,反思总结教育的工作,提升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特殊教育;尊重与爱;探索

一直以来,我们内心都在不停叩问着,教育是什么?并且在工作中探索、思考和实践着。我们的教育对象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抱负,我们的教育对象肩负着人类文明的传承,推动社会的进步的责任,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社会国家的建设者,但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个体生命却都是独特的,性格各异,身体、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差异。那么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好好研究教育对象,了解读懂他们,教育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那么,到底教育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黃克剑教授说: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生命的在场”“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开启”最终是为了“点化或润泽生命”。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尊重与爱”体现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贯穿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融合在师生关系中,融合在老师和家长的关系中,也融合在老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中。

所以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尊重规律,尊重差异,尊重发展。尊重与爱,点化润泽生命。

一、特殊教育初识

中国特殊教育起步较晚,才走过了大概40年。近这十几年来,随班就读迅速而沉重地撞击着中学学校的大门,中学教师一下子手足无措,每年全校都保持在15到25人左右。以前处于边缘临界面的多,现在出现的都是检测分数较低的。还有一部分由于其他原因,特别是家长的不认同,没有及时检测。我们开展随班就读工作,虽然取得一点成绩,但还各自为政;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中学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引及师资的培训、资源的配备、资金的投入等;全社会的协调工作也不够完善;社会上还存在着对残疾人的偏见。由于宣传、舆论、社会的背景、人们的认识水平等种种原因,人们对残疾人的教育更加不甚了解。

“随班就读”就是指特殊的儿童在正常的环境下,在普通的中小学、幼儿园接受教育,把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在一起。关于“融合教育”,美国教育改革及融合中心的界定为也是表达相同的意思“公平接纳”,“有效的教育机会”,“日后参与社会,对社会有用”。

现代文明社会要求我们给予特殊学生更多的关怀与支持,帮助他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需要。智障、身残学生是普通学校里特殊的教育人群,由于自身特殊的原因只能够在普通学校里随班就读或者特殊学校里接受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注意到这部分人的特殊性,在教育过程中因人而异,降低要求,不断激励,使他们获得成功。

二、依法治教,实施全纳性教育

依法治校是学校实现随班就读的重要依据。国家制定法律,保证残疾儿童的合法权利,反映了国家社会现代文明的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对对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国家和社会帮助。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地方政府为盲、聋、哑、弱智等残疾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第一次把特殊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轨道。而1990年5月15日公布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显示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人人参与管理国家,在就业、教育、康复等方面有计划地、全面地解决残疾人的问题。国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的文件如1993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年8月23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残疾人教育条例》,1995年3月18日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都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残疾人教育的重视与关怀,同时也明确规定了残疾人的生活、教育、就业等问题。国家法律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发改委等七部门也联合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的通知。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国家、社会,学校的工作、家长、学生都需要我们重视和做好特殊教育工作,这也是体现我们教师人生价值的重要内容。

三、学校必须实施全纳性教育

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指出:1.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2.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3.父母对子女所受教育的种类有优先的选择权利。能否很好地贯彻这三点,除了国家、社会、家庭外,关键还是学校。

学校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整体、科学地制定教育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的地方。学校担负着使学生在品质、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建设人才,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重任。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特殊教育从少数人的教育成为——为每个儿童的学习提供帮助的教育。为了使残疾人能够更好全面融入社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接纳他们成为所有的社区服务与教育体系中的一员。这就为各级各类学校提出了对残疾儿童教育的要求,在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中,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校是社会的一角,学生在其中生活、学习,会遇到各种的问题,要面对各种的关系,这为全体学生(这其中当然包括智障学生)提供了试验、实习的场地,学生们在学校里品尝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恼、各种竞争的压力,初步体现生活的甜酸苦辣,为将来走出社会做好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

总之,学校是实施全纳性社会的第一步,是全纳性教育的重要阵地,为残疾儿童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四、爱与激励发展等于愉悦

发展是模式,也是过程,又是有效的进行激励的必然的产物。尊重与爱是激励是方法,是手段,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和激励是辩证的关系,将会形成良性循环。“爱与激励发展”的办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吻合,要求面向全体的学生和学生的全体。智障儿童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他们未来在社会上能有效地生活与工作,即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特殊任务在于心理补偿及适应性缺陷的补偿。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我们要注意一下几个原则、途径:

1.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学科的特点和教育功能,恰当的手段、方式尽可能刺激他们的感觉运动器官,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和感统协调训练,唤醒身体各机能的潜能。

2.融合各方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加强心理的疏导,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

3.与直观相结合,加强语言在行为中的调节作用。

4.制定一生一案,开展IEP个性化教育计划,挖掘个性潜能优势,积极整套智障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进行身心综合补偿,扬长抑短,因材施教。

5.因人而宜,转嫁控制。如我校有一位有暴力倾向,老是打人的智障学生,老师利用他力气大,好动,不断鼓励他为集体做好事,拖地、帮助老师搬运书本杂志等,分散他的精力,同时结合德育考核给予加分鼓励。通过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行为教育,老师很好地控制住这名学生,并开始促进他其他方面的改进,形成良好循环。

教育需要环境,教育的环境包括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在这里,由于学校是实施国家教育功能的主要部门,因此学校的环境受到普遍的关注。根据特殊 教育的要求,特殊教育需要设置特殊的资源教室(或资源中心),大致分类如下:电脑室;肢体康复训练室;助听语言训练室;教具、情景模拟教学室;各类劳技室;图书资料、知识宣传、家长学校教育室;游戏活动室;教学辅导室等。为了特殊学生,我们按照要求规范建设了资源室,添齐设备,购买课程,加强教师培训,要求老师全员必须取得心理健康教师C证,统一认识,专业教研。在普九教育的学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就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本校原有的教育功能室或设施。

虽然,中学随班就读工作存在着种种的困难,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要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用激励让智障学生获得成功与满足,用尊重与爱润泽生命,不断地探索教育智障学生的有效方法,在工作探索中得到进步与发展。

五、爱心打造特色校园环境,让校园成为师生们的家园和乐园

努力为师生创设好的校园环境是体现爱的一种重要方式应该成为全体的共识。 “好的环境是一面镜子,好的环境是一片土壤,可以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环境、崇尚自然、感恩博爱的优秀品质。”学校让学生从优美环境的欣赏者、享受者转变为校园环境建设的设计者、建设者。为此,学校积极开展以“爱校园、美校园、创设幸福大家园”为主题的“我是快乐小园丁”活动,由学校团委负责,分片区让每个班级参与花草树木的摆设、养护、参与学校公共区域的管理。校园走道,走廊,宣传栏,操场等都体现出“爱、和、美、乐、善”的校园文化风格和特色,同学们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养护区,对自己的养护区的绿化、净化和美化制定出详细的规划,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一草一木。学校每月开展“文明教室”和“最干净养护区”评选活动,每学年开展一次“快乐小园丁”评选活动,评上“快乐小园丁”成为同学们最开心的一件事情。如今在校园内,处处可见学生见了老师主动问好,同学们之间互相问候,好人好事每周上校园头条。在采访中,同学们深有感受地说,“这里是校园、这里是家园、这里是乐园、这里最团圆”。

校园环境不仅是一道景观,更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学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生们要在创设爱护校园环境的过程中,养成“像小草一样纯洁、像花儿一样快乐、像树木一样坚强”的优秀品质。这些活动取得了积极效果,同学们由爱校园延伸到爱家、爱社区、爱我们的社会,由爱老师延伸到爱同学、爱家长、爱所有人,良好的校风正在形成。

六、激励在我们的日常管理中

以基于常规管理的“亮点行动”为抓手,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入手,重点从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学会感恩和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加大管理和评比力度。全校各年级全面开展实施了“亮点星评选活动”,树立身边学习榜样,形成日日有评比周周有小结、月月有表彰的评价机制。各班呈现“入室即静,入座即学”的良好现象。学校的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卫生习惯大大改观;全校午休形成规范,午休纪律良好。校园新风尚不断,拾金不昧普遍,学生的形象行为受到来校的人员好评。我们接待的来校学习的外地兄弟学校老师评价,学生精神面貌良好,素质高,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很好,特别有礼貌。

何为有效?我觉的反复强化、刺激会有良好的效果。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在他们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吝啬我们一切表扬、赞赏、鼓励的言语、行动和方式。学校就是学习进步的地方,教育工作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学生的犯错,正是他需要学习完善的,也应该就是我们学校、老师的工作和教育的责任。实践也证明了,人的内心需要鼓励、赞赏、表扬,这些往往会使人心情愉悦,更能接受,从而不断内化,自觉地把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发挥,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成为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这也是我们“亮点行动”的本意。

通過亮点发现——亮点评价——亮点闪光等系列量化活动,学生文明有礼,阳光向上,有效地实现以一点带多点,以亮点促发展的目的,逐步形成用尊重引领尊重,用发展带动发展的学校文化。

七、同伴关爱,助人为乐

从学校管理来说,关爱优生容易,关爱问题生特别是特殊学生却不易。如今的初中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享受给予和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自私任性、坐享其成,有的对待亲情、友情、甚至对生命都比较冷漠,因此,给予学生最好的爱就是让他们可以学会自立和独立,学会爱己和爱人。

学校根据实际,积极采取扶帮教办法,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每个班级根据实际情况组成若干小组,学困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让优秀同学负责带好本小组,所有组员参与管理,每个组员写出自己在小组的愿景,小组成员一起制定活动和发展规划。帮教小组的优势在于同学之间相互了解,朝夕相处,同学之间容易信任,同时可以及时发现情况,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一旦发现亮点,又可以及时进行总结和表扬。小组里的同学们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相互帮助、一起进步。各组之间开展竞赛,班主任对帮学小组开展工作进行指导,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又能够增加他们在小组里的集体荣誉感,全校这样的帮学小组达50多个。最后形成了帮学小组是“小家”,整个班级是“大家”,做好“小家”为“大家”的良好氛围。

学校何老师面对班级学困生不少,特殊生难教的情况,化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积极发挥班级同学帮教小组的力量,让所有学困生都有优秀同学对口帮扶,整个组成员为他们制定进步计划和成长愿景,班主任和家长进行积极引导。他们以“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暖爱心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耐心融化了一颗颗坚冰,冲垮了叛逆学生心中高高竖起的防线,挽救了班上数名学困生以及一名经常离家出走的叛逆生……就这样,因为何老师坚持不懈的指导及帮教小组无微不至的关爱,不少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习成绩也得到较大提升,找回了自信。班级每学期都被评为校红旗班,每年运动会都获“精神文明班集体”称号,并两次作为年级运动员代表方队参加运动会出场仪式都荣获一等奖。

从老师心中有爱,升华为学生心中有爱,从老师为学生奉献爱到学生为同伴奉献爱。帮教小组塑造学生“爱己爱人、爱校爱家”的良好品质,互帮互助、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八、主题班会融入爱心教育,打造“爱”的课程

班会课是班主任发展思想工作的主阵地。班主任们对整学期的班会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在内容上做到与重要节日、班级实际相结合,并将由“爱”引申出来的同情心、感恩心、孝心和爱国心等融入到不同的主题班会中。如母亲节“感恩心”系列,中秋节的“家团圆”系列,国庆节的“祖国在我心中”系列,清明节的“尊长孝亲”系列内容等。

针对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和利己主义的倾向,缺乏宽容、同情和尊重之心,行为过于偏激,人际关系不好等现象,张老师设计了主题班会《享有宽容,快乐人生》,同学们在主题班会上通过提问题、谈感受、自我剖析,切身体会到能够三年在一起学习不容易,要相互关爱、相互宽容、相互珍惜。许多同学纷纷表示要更加爱自己的同学,更加爱自己的班级,做一个心怀感恩、宽容承担、胸怀大志之人。

许多班主任还创新班会课形式,把班会课放到教室外去上,操场、草坪、公园、社区等都成为教育学生的阵地。主题班会的形式活泼多样,学生们成为班会的主角,班主任进行引导,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真正成为了学生们自己的聚会,他们的快乐、收获可以在这里分享,方法和经验在这里交流,梦想和未来可以在这里飞扬。丰富多彩而又富有文化内涵的主题班会已经成学校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每月评选出最佳主题班会,每学期评选出最佳主题班会创意、最佳主题班会展示内容及最佳主题班会课,并把优秀主题班会教案汇编成册。由文老师设计的主题班会《滴水·大海》,由何老师设计的主题班会《感恩》,由张老师设计的主题班会《享有宽容,快乐人生》等都成为了学校的品牌主题班会。

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本,回归教育的本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規律。“尊重与爱”,大爱无疆为孩子,奉献青春铸未来。从长远着眼,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一生的成长,让学生身心与智慧全面而又持续地发展,从而让他们当下幸福,未来更幸福。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发展全纳性教育》.陈云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室

[2]《初中心理学》.黄煜峰/雷雳.浙江教育出版社

[3]《思想品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4]《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张文质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美国]珍妮特·沃斯  [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探索
浅议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如何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