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本瑜
摘要:近代史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学生在学习了近代史后,会了解到中国近代遭受的苦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在教学环节利用好史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中国近代史教学效率。本文从能力培养、情境创设、思维发展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史料在中国近代史教学环节的运用途径,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近代史教学;史料
稍微了解一点近代史的都知道,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学习近代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国家当前的性质和民主富强的重要性,对青少年学生更是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而近代史知识又是比较复杂的,学习近代史必须要借助相应史料辅助,才能理解近代史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一、借助史料创设学习情境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环节一味应用讲授教学法,将抽象的历史概念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抑制。为此,就需要教师借助动态化的史料,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洋务运动”时,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教师将“师夷制夷”“中学西用”的抽象概念灌输给学生,学生很难感受到洋务运动背后的社会和时代意义,仅仅当作一场学习西方技术的普通运动,整体学习效率也无法得到保障[1]。因此,在课堂上笔者制作了一个剪辫子的小动画,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也了解到当时清朝人全部都留着小辫子,正是洋务运动的开展,让中国人摆脱了落后的习俗与思想。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对比新式与旧式课堂的课程表,让学生意识到洋务运动对教育事业的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将有关洋务运动的一个个史料展示给学生,我国的第一条铁路、机器织布局的建立等,真实的史料让学生能够站在全面立體的角度去看待洋务运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文本的表述,了解到洋务运动背后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情感上向学生进行渗透。
在观看史料的同时,学生也能进行深入思考,提出相应问题与质疑,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在探究与解答问题的同时,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借助视频、动画、图片等史料的运用,丰富近代史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也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二、利用史料发展学生历史素养
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历史知识有目的开展研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分析,在此环节也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历史素养。我们仍然用“洋务运动”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如:“洋务运动能否带领中国走向富强之路?”学生虽然知道答案是不能,但对背后的实质原因了解仍然有限,教师在教学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富强的基本条件,结合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对比,分析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学生就能发现洋务运动时期我国的基础工业发展缓慢,并且集中在北方地区,畸形的洋务运动必然会导致失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不能用主观的态度去推测,而是要结合真实的史料,有证据的去论证、分析。教师借助明治维新、洋务运动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态度。在近代史教学中应用史料,也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通过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中心是当前主要的教育理念,近代史教学的开展也要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和喜好,选择相应的史料去解读一个个历史事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戊戌变法”的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借助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心人物搜集相关史料,在教学中带领学生阅读与分析。结合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的相关史料,尝试站在多角度去分析与探索。实际上近代史的人物本身都非常值得挖掘,对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挖掘一个个人物的相关史料时,学生也能逐渐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念,并且像看电影一样从全面、立体的角度理解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近代史的学习兴趣。
四、基于史料发展多元化教学方法
教学是基于教学内容的师生互动,而史料教学的开展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环节可以尝试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结合一个个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探究任务,也可以引导学生模拟实际的历史现场,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也让学生带入到不同的角色当中,过一把“历史学家”的瘾。在实际教学环节,近代史史料的引用更多是基于教材内容的引用,教材中的史料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提及。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史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将问题探究法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如,“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中,教师将《乡愁》这首现代诗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一个个诗句,在此基础上阅读史料“陈水扁与李登辉的态度活动”,进而带领学生探究祖国和平统一的意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历史知识和事件全面的展示给学生,借助史料深入解读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历史知识,从根本上提升近代史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
中国近代史教学需要教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历史素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史料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推动学生后续的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恒瑞.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实践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7.
[2]李霞.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