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雄杰
[摘 要]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以《故都的秋》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故都的秋》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3-0003-02
一、向课堂要质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向课堂要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一天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每一位教师不应致力于通过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和有限的自习时间来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而应把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的着眼点放在提高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上。教师应把向课堂要质量与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效率联系起来,把向课堂要质量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1.抓好预习工作
要想抓好预习工作,每位教师就需要先按照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整理好课前预习资料,然后让全体学生认真地学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耐心地解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而不能只把预习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看,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的预习效率低下。预习效率的高低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如果课前预习资料整理得不好或在学生预习时教师指导得不充分,往往就会使课堂教学难以推进,以致教学效率的低下。所以整理好预习资料和做好课前指导,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组织学生进行预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今,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有些知识也许教师还没有接触,学生却早已熟记于心了;也有些知识教师刚接触,但还没来得及传授,就已经失去时效性了。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以此方法去获得更多知识比直接把具体的知识教给他们显得更重要。
2.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指导
抓好预习工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了条件。要想把教学目标落实好,并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便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
如何判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是否到位?笔者认为关键要看这位教师在课堂上问了学生什么,是怎么问的。提问是一门学问,它体现了一位教师在课前对这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的研究是否深入,也体现了一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所提的问题及提问的方式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次数不少,但所提的问题不系统,甚至没有内在的联系。这样的提问很难提高学生的思考效率,也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要有效设计问题,要努力做到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提问进行高效的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要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而且,教师应意识到,提问不在多而在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思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故都的秋》时,笔者在“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理清文本思路,筛选文本信息,概括文本内容要点”这一环节中,只提了2个问题。第1个问题:郁达夫是怎样再现他心目中故都的秋的呢?在学生感到疑惑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点拨:“作者运用文字描绘出了一幅幅画面来再现故都的秋,大家可以找找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共描绘了多少幅画面。”第2个问题:从郁达夫所描绘的五幅秋景图看,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呢?在学生感到疑惑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点拨:“从课文第1段中找,有一句话告诉了你答案,且这句话就是这篇散文的文眼,只要抓住了这句话,就抓住了牛鼻子。请同学们先把这句话找出来。基于以上探究,大家想一想,可以用哪几个字来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学生普遍都能有效地回答上述2个问题,这说明学生对这篇散文的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也说明笔者预设的阅读理解目标有效完成了。
笔者在组织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和研究时,向学生提出了3个问题。第1个问题: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在学生感到疑惑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点拨: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北国之秋怀有什么样的情感,再告知学生课文第14段中的相关内容流露出了这种情感,接着让学生去品味这部分内容,然后顺势指出这种情感是间接表露的,最后让学生思考这种不直接把自己的情感写出来,而是将其寄寓在所描绘的景物之中的写法叫什么。第2个问题:本文写的是故都的秋,但作者为何又写南国的秋?在学生感到疑惑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点拨:“大家可以先想想,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有什么效果?”第3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觉得故都的秋是清、静、悲凉的呢?在学生感到疑惑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点拨:“作者的处境如何?他有怎样的心情?”
在教学《故都的秋》的过程中,笔者基于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了以下活动:整体感知散文内容,有效探究散文内容,理清散文思路,筛选相关的散文信息,概括散文的内容要点;寻准散文的文眼;品味散文中的重要句子、重要段落;鉴赏对比等表现手法的使用效果;鉴赏即景抒怀、情景相生等抒情方式。其中,引导学生鉴赏这篇散文的抒情方式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运用这些抒情方式写一段话或一篇作文是教学的难点;而所教学的这些内容也正是中考、高考常考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有效的引导,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也保证了教学效率。
3.开展必要的巩固活动
在课堂中,教师能够使用多种方法巩固学生所学。教学《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笔者在“思维拓展”这一环节,首先引导学生比较、品味古往今来描写秋的名篇,然后进行拓展:“秋天是客观存在的,它并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但各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境遇不同、心境不同,因此,即使面对的是同样的秋天,他们所产生的感受也并不相同。”笔者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作者认为故都的秋是清、静、悲凉的”这一内容有更深刻的认知,有效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又组织学生仿写《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并用上《故都的秋》中的意象。在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笔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点拨:“先探究《天净沙·秋思》的语言形式及其意象、意境的特点;再从《故都的秋》中选出相似的意象以营造相似的意境。可选用的意象有:破屋、浓茶、小院、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等。”笔者这样做既加深了学生对这篇散文所用意象和所创设的意境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仿写能力;而正确理解散文所运用的意象和所创设的意境以及仿写不正是中考、高考常考的内容吗?
在“训练”这一环节,笔者组织学生运用即景抒怀、情景相生等抒情方式描写秋天的校园,要求突出“秋色、秋味、秋声”,且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在动笔写作前,笔者进行了这样的点拨:“先仔细回想,当你在秋天走进靖西中学时,映入你眼帘的主要是什么颜色?飘入你鼻子的是什么味道?传到你耳边的是什么声音?再用即景抒怀、情景相生等抒情方式和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将这些内容表现出来。”这样的训练既能培养学生鉴赏和运用相关抒情方式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扩写语段的能力和正确使用各种修辞手法的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应开展必要的巩固活动,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精心设计课后作业
在《故都的秋》的课堂教学结束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相应的课后作业,即运用即景抒怀、触景生情、情景相生等抒情方式,以“边城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习作。这样既能让学生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应发挥本学科独特的魅力,钻研教材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精髓,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 农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