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可
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
随着新高考的推进,实施走班制成为基础教育当中的一个趋势。走班制打破了文理二分的界限,强调学生的个性特点,但却也造成应试压力的下移,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体现得更加明显。走班实施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到学生,对学生心理变化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走班制实施的优化路径,二是教师的心理变化。现在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主体间性,除了对于学生的关注,教师心理变化也不能忽视,走班制的具体实施离不开教师个体。三是走班制的管理。主要包括从指导学生选课,教务处排课,教师培训,学生管理等等。
很多高中生在高中时期对自己的规划还不是十分的清楚,有些同学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但是高考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如果学生没办法准确判断自己适合什么,也没办法有很好的成绩。有句话说,因地制宜。虽然新高考实施“走班制”,但是每个地区和学校的情况不同,新高考改革到最后一定会有所“变形”,最常见的是非完全走班制,甚至出现很多新形式上课方式。毕竟实行“3+1+2”考试模式,有12 种选法。要为这12 种选法配备足够的老师和教室,不是所有高中都能做得到的。
在走班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的核心关注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到底如何。通过文本的编码,研究者发现,对于走班制下的学习,学生们的感受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认为走班制扩大了他们的知识接触面,并且能与更多不同的人交流,收获很大。另一类认为走班制使得课堂环境变得比以前更陌生,陌生的老师,同学,教师等等,使得课堂的参与程度并不高,学习的效果也不如以前。“精力不会特别集中,学习效率低。走班制造成的最大影响是人员的快速流动,势必会给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不同的影响。
不管学校教学体制如何变化,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依旧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因素。(t1)大部分教师并不能做到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还是采用传统的思维模式授课,并不能满足多元化学生的需求,不过,研究者也发现了令人惊喜的是,教师们大多都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正往好的方向努力。“抱怨过后,其实还是对自身的反思吧,跟学生一起进步。”(t6)
走班制实施的背景下,对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成为探讨的重点。有些教师认为还是希望学校多组织一些适用的培训,多提供一些教师间互相交流的机会。“确实发现了一些自身的问题,我们学校今年刚开始走班,不是很适应,想多跟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交流,也想不断提升自己。”(t27)
在新高考制度下,很多人的观点会认为这次改革不会长久的进行下去,基于这个思想,采用一些套餐化的做法来回应政策,其理由有:
(1)学校没有资源支持走班。
(2)学校没有能力解决走班的排课问题。
(3)目前的做法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升学,走班了可就不好说。
(4)走班后管理跟不上,班主任没办法管理班级……同样,也有很大一部分学校主动解决改革中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他们深入思考,如何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更加有利于教学管理,更好的适应中央的政策,这些学校初看一路艰难,但最终也收获不少。
对于新高考政策的实施,是否作为完全取决于学校领导班子,或者说取决于地方教育系统对改革的重视程度,如果一味的追求班级的稳定,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然有背改革的初衷,直面改革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认真对待,共同探讨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提升,也会成为一种成就。“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候我们排课,然后跟任课教师,班主任不断地沟通,要有耐心,也要多学习吸收别人的成功经验。”(m18)
从学校来看,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教育改革观念,观念先行对于任何学校变革都是极为重要的。学校层面应做好细致的规划与管理,绝不能采用一些套餐化的做法来逃避和回应政策。这是落实和优化走班制实施的决定性因素。
从教师来说,首要的是转变教学观念,快速适应走班制的模式。自然能逐渐转变其教学方法,以适应走班制下各类学生。这是落实和优化走班制实施的关键因素。
从学生来说,首先是对于组合的选择,要在全面了解自己的兴趣与优势情况下慎重的选取。其次,不管有没有选到满意的组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跟同伴交流,坚定自己的内心,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和校园生活中。这是落实和优化走班制实施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