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孙舒婷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高新区阳澄湖科技园幼儿园)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能力,一切认知过程都需要通过观察入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尽量为幼儿创设探索和学习的环境,促进幼儿成长。此次我选择豌豆种植活动作为提升幼儿观察能力的主要活动,让幼儿亲力亲为,在了解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导幼儿学会关注周围环境,学会亲近自然,学会体验劳动的乐趣与艰辛。
首先,我通过PPT 演示豌豆种植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然后让幼儿回顾一下我讲解的内容,如生长所需要的阳光、土壤、水、温度、种植深度等,让幼儿将这些条件画出来。有些幼儿可能只画出了太阳和雨水,有些幼儿画出了土壤,有些幼儿通过画温度计表达出了温度的概念……我通过收集幼儿画出来的作品来分析每个同学在这些作品中缺少了哪些必要元素,这样对种植活动的需求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其次,我展示了种植的基本要领。我将豌豆种子挑选出来,在种植区域内挖土,然后将种子放进去,用泥土埋实,轻轻地拍打几下土壤。紧接着,我将准备的一些肥料洒在土壤上,然后倒入一小杯水。之后,幼儿可以开始种植实践了。幼儿在种植过程中可能忘记一些操作步骤,有些忘记施肥了,有些忘记浇水了,有些没有对自己的种植区域做好标记,还有些没有将土壤轻轻拍实。我组织幼儿互相检查和帮助,让大家在活动中进一步熟练种植技巧。
总结上述活动过程不难发现,教师首先需要为幼儿进行演示,幼儿进行观察之后才能很好地完成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的一些小缺陷会被同伴指出来,这时候也是幼儿之间互相观察的好机会。整体而言,幼儿在种植前期阶段已经形成了一种模仿和观察能力,懂得学习他人的经验来进行自我活动,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
初步种植阶段完成后,我对幼儿提出思考题:有没有可以代替肥料的东西呢?这时候有些幼儿可能会根据生活经验回答:“老师,我认为从树上掉下来的叶子是可以做肥料的。”我此次选择了几片枯叶为幼儿展示自然中的养料,首先让幼儿将一些枯叶放入泥土中,将放入的位置做好具体的标记,每周都进行一次统计,不久之后幼儿就会发现泥土中的叶子会经历变色—腐蚀—融合的过程,最终叶子会完全与泥土相互融合,成为泥土中的一部分。这样幼儿也能理解肥料的产生原理。这个过程也让幼儿明白不能只观察一时,需要持续的观察才能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这样的意识对幼儿后期的观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在第五周,幼儿种植的豌豆陆陆续续开始发芽,根茎已经开始长出来了。这时,我向幼儿发放一些豌豆成长小故事,绘本中对豌豆的成长周期、成长所需要的过程以及最终所能达到的成长效果都进行了简单的绘制。幼儿通过观察这些绘本内容,可以了解更多有关豌豆种植的小技巧。一开始幼儿总觉得要天天给豌豆浇水、施肥,观察了绘本之后他们会了解豌豆并不需要天天浇水。
我在幼儿具备一定豌豆种植常识之后,将幼儿带到种植棚内,让幼儿观察自己的豌豆苗与杂草的区别。幼儿一开始可能不能判断出豌豆苗的特征,还有一些幼儿可能将自己的豌豆苗当作杂草给拔了出来,这时候我让幼儿仔细观察,对照绘本描述的特征分析,幼儿通过仔细地观察和思考之后,终于学会了分辨杂草和豌豆苗。
豌豆在后期的成长十分迅速,这时我教导幼儿设计相关的计量表格,让幼儿观察豌豆每天的成长高度。一些幼儿一开始不知道如何测量,对豌豆的高度描述也不够精确,我便拿出一些尺子帮助幼儿统计测量,让幼儿将豌豆苗扶着,利用一根棍子进行固定,让豌豆苗顺着棍子生长,每天将豌豆苗的成长高度用记号笔进行记录,这样幼儿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到豌豆苗的生长状况。
在第十四周,豌豆已经长到了一定的高度,有一些小小的豆荚冒出来了。我组织幼儿与自己的豌豆进行合影,并让幼儿在课堂中绘制自己与豌豆的合影照,让幼儿仔细观察小豌豆荚的特征,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在第十九周,豌豆大多数已经成熟,可以收割豌豆荚了。我让幼儿小心地对自己的果实进行收割,并询问幼儿豌豆荚像什么,让幼儿自己观察和分析,将自己观察出来的内容画出来。我还告诉幼儿豌豆荚在生活中的作用,寓教于乐。
此次活动持续时间长,我在整个过程中细心指导幼儿学习观察,让其认识豌豆荚生长的特色、周期,在收获豌豆荚后进行总结等,这对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有巨大的帮助,对幼儿后期的生活和成长也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