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偶像剧由于其文本和受众分布特点,深受媒介狂欢的影响。从文本内容上来看,青春偶像剧主要讲述当下青年的爱情故事。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大众对于墨守陈规的爱情故事逐渐无感,青春偶像剧中的恋爱类型也逐渐多样,从最开始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转变成普通人的爱情故事;恋爱类型也从最开始单一的校园恋爱、职场恋爱增加了姐弟恋、师生恋等类型。除了恋爱类型的逐渐多样化,其文本另一变化特点为爱情模式由最开始的“虐恋”向“甜宠”方向发展。例如,《幸福触手可及》《亲爱的,热爱的》两部剧均是甜蜜的爱情模式,没有“争风吃醋”的女二号,也没有“穷追不舍”的男二号,全剧只讲述了男女主角甜蜜“上头”的爱情。这种变化究其根源便是受众心理需求的变化,如今青春偶像剧的主要受众群体由最开始的80后逐渐转变为90后再到如今的00后,受众的精神和欲望需求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青春偶像剧爱情故事的多样化和爱情模式的“甜宠”化发展,则是媒介狂欢背景下大众对于青春偶像剧中快感的追求的主要表现形式。大众对于青春偶像剧中快感的追求已经成为了青春偶像剧生产的内部驱动力量。
媒介狂欢中,大众对于快感的追求首先表现在对于精神快感的追求上。精神快感是脱离了基础生理制约,精神系统充分自由形成的生命快感现象。把快感放在电视剧研究中屡见不鲜,费斯克(Fiske)界定了大众式的快感,并提出快感的产生机制主要有两种,即躲避式的快感和生产式的快感。受到媒介狂欢的影响,大众对于快感的追求尤其表现在视听欲望的追求上。身体作为一个整体,快感的产生尤其以身体为代表。从根本上讲,观众对电影的迷恋,已不再是简单的对某类影片、某个人物的迷恋,而是对不断满足自己欲望的观影过程的迷恋,正所谓“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在观看青春偶像剧的过程中,看既是欲望的满足,也是审美的期待。
躲避式的快感。躲避式的快感主要表现为对权力规训与社会秩序的躲避。观众观看偶像剧的动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在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意识形态。观众在观看青春偶像剧的过程中,一方面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只是在观看影像;另一方面又沉浸其中,把这些影像当作现实,从而来逃避现实生活中所受到的压抑与规训。
例如,热播的青春偶像剧《亲爱的,热爱的》频频霸占抖音、微博热搜,更是产生“上头”这一新词,观众们都沉浸在甜蜜“上头”的爱情中。该剧中女生倒追男生的爱情故事让许多观众沉迷其中,剧中女主角大胆追爱,无论是面对男主角的打击还是两人年龄的差异都无畏向前。这恰好是现实生活中女性观众所缺少的,现实生活中女追男的现象仍在少数,面对种种困难也少有人坚持。而该剧的热播映衬了当下女性大胆追爱的欲望和敢想却不敢做的心理,该剧使广大女性逃离了现实压抑、束缚的生活境遇。
生产式的快感。在媒介狂欢中,观众通过观看青春偶像剧,一方面躲避现实生活中压迫自己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反抗某种意识形态的诸种意识。青春偶像剧本身是不具有快感的,观众所体会到的快乐是观众通过观看文本主动生产出来的,这一过程便是观众所体会到的生产式的快感。在观看青春偶像剧的过程中,观众在观看文本的同时,忘记了“我”这个实体,而形成了一个与文本相契合的、崭新的、暂时的“我”。旧“我”的忘记与新“我”的生成,即生产式快感的产生机制,观众体会到的快乐便是生产的快感。
例如,最近热播的青春偶像剧《赘婿》中,宁立恒多次救妻子于水火之中并为妻子复仇,这种情节使广大观众体验到了“复仇”的快感。此时,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现实生活与影像不同程度地混合在一起,对通过“我”体验的现实活动产生某种暂时的冲击;这种冲击又反过来作用于观众本身,激起观众对现实生活的某些意识形态进行反抗或者作出反应。此时,观众所生产的快感即生产诸种意识所带来的快感,这种快感围绕的是社会认同与社会关系。
视觉奇观的快感。媒介狂欢背景下,观众的直觉快感越来越与审美感知挂钩,“看”既是享受,也是审美感知体验,大众的审美核心正由精神转向肉体。如今人们的快感开始向视觉文化转向,青春偶像剧逐渐生成一种图像化、影像化的审美生存世界。
例如,在《全职高手》中,CG特效占据了影片的三分之一,几乎每集剧集都会出现游戏中的虚拟场景。但在这些虚拟场景中,角色仍然由演员真人扮演,只是将演员外形与着装进行动漫化、游戏化处理。虚拟的游戏场景与演员酷炫的外形相结合,以营造视觉奇观的手法给观众带来快感。该剧真实营造了“荣耀”这一游戏的虚拟场景,游戏中森林场景的营造、妖怪形象的精良制作、游戏中人物动作的变化与场景的转移都使观众沉浸其中。
深处媒介狂欢中的大众不再进行意义的思考,只满足于影像表面所带来的快感,使得青春偶像剧原来的劣势更加明显,即去深度的情节和只停留在表面意义的主题。大众对于青春偶像剧的追求也使其缺点暴露无疑,而青春偶像剧不断适应大众对于快感的追求也使得观众更加沉溺于快感之中,青春偶像剧似乎形成了一种快感“至上”的原则和剧中人设“完美”化的倾向。
快感“至上”的原则。最大限度调动快感满足人们的感官欲望与精神需求已经成为了青春偶像剧生产的重要策略之一。表面上看,快感反映了人们关注情感化的“个性选择”,实际上只是深陷感官的欲望中不能自拔。
如今,青春偶像剧不断附和大众对于快感的追求,其生产趋势更加表面化、去深度化。如“甜宠”剧受到了观众的欢迎,那么接下来一大波相似的剧集便会生产出来。例如,最开始的《微微一笑很倾城》便是“甜蜜爱情+电竞模式”,接下来电竞题材的青春偶像剧蜂拥而至,包括《亲爱的,热爱的》《全职高手》《我的时代,你的时代》等,如今甜宠剧势头正盛。这一现象的出现可以看出青春偶像剧的生产一味地附和观众,观众的快感成为了青春偶像剧发展的唯一标准。
人设“完美”化倾向。媒介狂欢中,观众对于快感的追求还促使青春偶像剧中人设“完美”化发展。在近期播出的青春偶像剧中,几乎全部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人物性格和角色设定完美化倾向。
在《亲爱的,热爱的》中,女主角是高学历的“傻白甜”人设,在剧中处处充满女主角的幻想与自言自语,这也不免引起观众的不适。可见,人设的完美化倾向越来越凸显,越来越不契合现实。在人设越来越单纯化、完美化的背后,其实是为了满足观众对于完美性格的追求。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都存在着某些问题,因此,许多女性观众便会将偶像剧中女主角的性格投射在自己身上。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是因为它和现实有一种辩证关系。也就是说,在青春偶像剧中,无论是人设还是其他方面都应贴近现实又高于现实,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也应贴近现实。
媒介狂欢背景下,大众对于青春偶像剧中快感的追求促使青春偶像剧的生产发生深刻的变化,而青春偶像剧对于大众的附和也使得大众沉溺于快感之中不能自拔。在媒介狂欢中,大众一方面从青春偶像剧中获得精神快感和身体快感;另一方面也被青春偶像剧剥夺思考的能力。观众选择收看青春偶像剧,在剧中获得精神的满足与慰藉从而产生某种作用于现实的冲动,这种生产式的快感和躲避式的快感的融合会使得观众产生积极意识。而观众对于视觉快感的追求,既推动着青春偶像剧的精良发展,又强化了青春偶像剧去深度的特征,使青春偶像剧中人设“完美”化发展和快感“至上”原则得以确立。媒介狂欢背景下,观众对于快感的追求,看似是极具个性化的选择,其实是观众深陷感官的欲望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