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翠萍
摘要: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该年龄段的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刚刚适应小学语文学习方式,需要教师通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来巩固前期学习的成果,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形成一定的习惯。对此,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形成配合教师一同教学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逐渐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素养。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9-200
引言
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全方位遵从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为学生学习创造机会,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获取一定的认识和能力。教师不能认为学生可以在没有独立学习机会的条件下,仅仅通过教师的说教,就能够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就能够实现有效的自学。这与小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是相违背的。教师要把指导与学生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调研分析学生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制定一系列学习措施,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和改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上能力的提升。
一、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原则
语文的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发挥能动性的时间机会,通过在语文小学各个部分中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来辅助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应用。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从以往完全的静态学习的状态转换到动、静结合的状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局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乐于探究,实现师生互动的高质量目标。
在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兼顾知识考点的教学和学生获得能力的水平,既要兼顾学生在课业成绩上达到一定的水准,又要保证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为成长获得了必要的知识、思维和能力。
此外,教学过程开展要运用好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和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不能从学生的情绪心理等方面作出良好的引导,带领学生在优质经济的干扰下,在活跃活动范围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对课程的学习过程产生期盼。
二、提高学校低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本质上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使课堂更具吸引力,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关注课堂上每个学生的需求,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例如,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进行趣味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识字方法和规律。汉字流传已久,引导学生探索孩子的文化,增强他们的识字主动性[1]。他们还可以组织学生玩游戏,增强他们的识字兴趣,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知识熟悉汉字的发音模式和意义特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找到成功的喜悦,对识字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多汉字的传承演变,也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带王字旁的字大多与玉相关,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代君王的穿搭,让学生认识古人生活中表示玉器的汉字,了解古代文化,产生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情绪的引导。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对课堂教学的开展是非常宝贵的,教师应当对有想法的学生进行保护,对尚未产生想法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发。因此,语文阅读、写话等课程的开展则非常有必要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教学应基于学生的心理和个人特征,采用多元化的组织形式,以便学生可以自信地以令人愉快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互动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带领学生系统由表及里进行思考。引领学生进入平凡生活,发现生活与语文的关系[2]。
(三)注重教师引导用于的科学性。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自制力差。因此,教学设计必须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好课堂教学线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听课的专心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生动形象地语言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想象,或者使用多媒体工具再现教材,以吸引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听力效果。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教师也要善用评价性语言,弱化评价的歧视和选择,突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加强人性化和艺术性评论的使用,让学生感受到爱和鼓励。对学生的评价用语,教师还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启发性和指引性,把与学生的交谈塑造成有目的的交流渠道[3]。
结语
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从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把握核心要素,并根据学习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教师应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注重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学生学习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逐渐迎合教师的安排。这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后,他们将增强对知识的独立思考和使用,进而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爱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初探[J].读写算,2020(12):113.
[2]戴晓红.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家长,2020(01):140+142.
[3]汤向荣.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实施的案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