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艳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2-450
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客观规律,开展教育工作更要遵循教育规律,需要把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做到最优化,目前教育工作在作业的布置和设计由于存在诸多的问题,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落实核心素养。新课程理念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不断研究的主题,逐步被更多的领导和教育同人所重视,如何在作业设计中落实学科核心素養,发挥作业的功能,加强作业的优化设计是当前教师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义务教育作业布置与设计的现状刨析
(一)教师布置与设计作业存在的问题
教者本身都不清楚布置作业的目的,没有更好的发挥作业的功能,为了留作业而留作业,很少有教师用心设计作业,具体表现在:
第一、作业量大。各科作业的总和严重加大学生负担,学生逆反,家长意见大。尤其是不考虑初小衔接,造成很多七年级学生每天深夜才能完成作业,身心疲惫。
第二、目的性不强。不是依据课程标准,按照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和三维目标设计作业,随意性较大,缺乏系统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并非依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是依据个人感觉随意留给学生一些作业。机械重复的作业过多,学生只能被动毫无兴趣的无奈完成,把完成作业当成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第三、作业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比如机械地记忆、抄写、背诵或练习等,不符合学生的天性。
第四、作业不考虑学生的特点,缺乏个性化。教师不曾考虑学历不同的学生在完成作业上的差异,实行“一刀切”,白白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机会,没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如何发挥作业的功能的问题
布置和设计作业的目的和功能有三:1.及时反馈本课时、本单元学生存在的问题;2.反思教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对于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备课和上课中存在的疏漏,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3.把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布置设计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作业,继续深化拓展本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不能发挥作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不及时批改,不收集存在的问题;2不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解决;3.很少进行作业讲评。4.很少设计更优化的作业。教师只要留作业,学生也完成作业了就可以了,没有目的性和时效性。
二、核心素养下的作业设计
(一)首先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为什么布置和设计作业,怎样布置和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目的性和科学性。
(二)设计层面力争最优化。
作业要具备反馈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作用;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要把课上延伸的课外,作业要富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教师必须明确作业设计的目标,把作业设计写入教案,把作业当成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做到三个“统一”。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进行作业设计,就要明确作业设计的新变化,明确设计的内容、特点、原则,并遵循相应的程序,采用一定的设计方法。结合个人实践与教研经验,特从作业设计的分类和作业设计的策略两方面做具体阐述。
第一方面,常规型作业。常规型作业尽管是按常规要求进行设计的,但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围绕教学目标,科学设计作业。它主要包括预习类作业、课堂类作业、课后类作业三种类型。预习类作业的设计策略注重多变性、实践性、差异性。教师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多改变些作业类型,设计实践运用题型,因人而异,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课堂类作业的设计要从基础巩固、训练思维、学生活动等方法入手,遵循多样性、层次性、合作性、思维性、实践性、探究性、目的性、针对性原则,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课后类作业有及时复习性作业、系统复习性作业两种类型。及时复习性作业设计从重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入手,设计具有针对性、趣味性、促进性作业,引导学生消化课堂上还没有来得及消化的内容,及时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预防或纠正。系统复习性作业从综合性、开放性、联系性、拓展性、生活化角度入手,体现专题性、综合性的要求,将学科内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找到纵向和横向间的联系,再围绕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作业,达到专题训练,提升用系统化的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核心素养、培养能力的目的。
常规型作业最基本最重要,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确定作业量,各学科要认识一致,学校要有各学科各年段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2.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的放矢,要有基础类、提高类和创新探究类试题。3.避免机械重复,枯燥无味,杜绝体罚性作业。4.围绕本节课重难点设计,突出核心素养。5.具有延伸性、探究性和开放性。
第二方面,创新型作业
创新型作业的设计,要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面向全体学生,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让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提高。
1.分層性作业
分层性作业是与统一要求的作业相对立的一种形式,内容和形式应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作业,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具有挑战性作业的权利,让学生个性飞扬。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要在对学情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完成作业设计。
首先,按课标要求设计不同要求和难度的作业,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
其次,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探索,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迎接挑战。
2.开放性作业
依据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教师要有意识的布置和设计作业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和能力。例如数学学科应注重分类讨论、特殊到一般、划归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多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和一题多变的体现数学核心素养的题型。语文学科突出学生的个性评价和个性观点,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3.实践性、生活化作业
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高考改革在这方面也具体的落实,体现在试卷上的是综合语时间板块。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逐步加大实践性作业的比重。体现在数学学科,通过动手实践,真正掌握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语文、地理和生物等学科应增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实践性作业,贴近生活,学以致用。尤其是物理和化学学科,联系具体生活实践,设计贴近实际,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4.趣味性作业
要想使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一件愉快的事,是自己想做的事,就应该适当设计趣味性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添加剂。在低年级阶段进行尝试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
总之,在作业的布置和设计环节,存在诸多不足,低能无效,家中学生课业负担,造成学生厌学,社会反响负面等。
要树立落实核心素养下的科学合理布置和设计作业意识和行为,发挥作业布置和设计的功能,科学设计布置常规性和创新型作业,做到每个环节最优化最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