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织方式,已被指导老师充分认可并广泛应用。本文就“融合教育”视域下的合作学习进行了实践探索,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陀螺小达人》为例,提出“融合教育”视域下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合作学习; 融合教育;探索反思
教育部在2017年9月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是小组合作,同伴间根据兴趣、能力、特长和活动需要,明确分工、人尽其责。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相互依赖性程度越高,合作性越强。
融合教育,强调平等、民主、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将特需儿童泛化存在于每一所普通学校,融入普通班级,让特需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活动、交往,获得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
笔者以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主题活动“陀螺小达人”为例,开展“知陀螺、玩陀螺、做陀螺、赛陀螺”四个系列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如何提升“融合教育”视域下合作学习的实效。
【案例背景】
这是一节市级融合教育课堂研讨课,授课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团队合作、交流反思的能力。活动主题选择源于学生生活,有创意地DIY装扮美化陀螺,“玩中做”“做中学”。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发现图案和颜色变化的规律,初步感知“视觉暂留”的原理,并进行创意物化。
授课班级分成6个小组,其中一组有一位特需儿童T,T同学学习能力落后于同龄孩子,阅读识字的困难尤其突出。但T喜欢画画,本课设计了相关教学环节充分发挥T同学绘画的特长,体验探索、发现和创作的乐趣。
【案例描述】
本课以六至七人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在全班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下,结合特需儿童T的障碍类型和特长爱好,为他量身定制了四个参与合作学习的片段:
片段一:发现问题
师:小组陀螺PK赛马上开始,计时员开始计时,其他组员仔细观察!
(T同学与同桌分别任组内正副计时员。)
师:恭喜各组的冠军!刚才陀螺转动的时候,我们画上去的黑点有什么变化?
T同学:我发现这个点转动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圆圈。
生:我发现,陀螺转得越快,这个点就转成了圆,随着转动速度慢下来,圆又变回了点。
[设计意图]小组内同学陀螺PK赛,T同学担任组内计时员,为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岗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中。
片段二:猜测验证
师:一个小小的“点”竟然给我们带来了这么意外的发现!那如果在陀螺上画条线段呢?
生:小组合作画线条,记录观察变化,组内交流。
T同学:描述自己的发现,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记录观察发现。
师:真了不起,T同学观察仔细,小组内其他同学及时帮助,记录他的观察发现。
[设计意图]T同学描述自己的发现,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记录观察发现。鼓励T进步,表扬小组互助精神,学会做简单的观察记录。
片段三:趣味拓展
师:老师做了一个陀螺,把这个面分成两块,分别涂上红色和蓝色,猜一猜转起来会是什么颜色?
生:绿色、彩色……
师:两种颜色合在一起变成了另外的颜色,那如果三种颜色混合,转起来又会变成什么色呢?五种颜色吗?小组内成员两两合作动手尝试。
生:两两合作商量对整个圆形的陀螺面进行分块处理,可以對半分,可以分成三份、四份……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块,也有画朵花的。
师:联系学过的美术知识,三原色两两组合会变成另外的颜色,这是美术三原色。
生:交流分享展示与小伙伴的作品。
T同学:爱好绘画,此环节安排W同学展示其作品。
师:引出“视觉暂留”原理。
生:全班同学自主读整段话。
T同学:看视频,读“视觉暂留”四个字。
[设计意图] T小朋友学习能力落后于同龄孩子,阅读识字的困难尤其突出,为他降低难度,只要读“视觉停留”四个关键字。他喜欢画画,发挥绘画的特长,在老师和小组内同学的帮助下大胆创意设计、绘画,体验探索、发现创作的乐趣。
片段四:创意制作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视觉暂留”的原理,其实,视觉暂留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瞧,风车、竹蜻蜓、车轮等,好玩又好看,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生:结合PPT交流。
师:关于陀螺,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学问,比如改变陀螺的形状、材质、大小……这些因素是否会对陀螺产生影响吗?课后进行创意改造,期待看到你们精彩的作品。
T同学: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一个陀螺,再和家人一起玩一玩。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为T同学量身定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一个陀螺,和家人一起玩一玩陀螺。既降低了作业难度,又创设了亲子互动的机会。
【案例反思】
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常用的学习方式,也是融合教育中特需儿童融入普通学生的有效组织方式。那么,如何让这些在某方面发展落后于同龄人的特需儿童,与在心理、身体各方面均正常的普通儿童共同合作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笔者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一、营造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
教师要更新观念,在关心照顾全班学生的基础上,对特需儿童多一份爱护。引导全班学生接纳特殊的同伴,营造友好的合作氛围。
首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特需儿童,老师摒弃偏见,应该充满热情、真诚关爱。这些孩子不聪明,不讨人喜欢,甚至令人讨厌,因为学习落后,他们渐渐变得不合群,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如果用成绩来衡量他们,肯定不达标。老师对他们尽量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斥责;多一分耐心,少一分焦躁;多一分宽容给予,肯定与表扬,哪怕只是一丁点儿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真诚的关爱与帮助。其次,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给特需儿童身边安排一位优秀的小伙伴随时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位小伙伴不仅是学习成绩优异,还要有热心助人、不爱张扬、有耐心等优秀品质,学校统一进行培训,在学校默默地帮助特需同学的时候又不能给他们任何心理压力;既要帮助他,又不能包办代替,必须把握好“度”。
二、根据特长安排小组分工
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成员往往会随着主题的推进而有所调整,不管在哪个阶段,合作小组成员都应该有明确的分工,特别是有特需儿童进入的小组,需要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避免特需儿童被排斥或“混”在其中无所事事。
老师在课前准备工作时,要根据特需儿童特长设计合作任务。小T同学在小组合作环节担任计时员,观察并提醒活动倒计时时间。在合作观察环节,有组员挡住了课件上的倒计时,小T不停伸长脖子张望,生怕一不留神错过时间,计时员职责到位。在合作“装饰陀螺”环节的分工时:同桌负责设计,他负责装饰画。他平时性格内向,学业水平落后,与同学交流甚少,但绘画是他最擅长的。画完云朵,还不忘画上小草。一旁的同桌想帮他挑选画笔的颜色为淡蓝色,他很有主见地坚持自己选的紫色……组长看到别的小组已经完成任务,催他们也快点,小T仍旧坚持自己不紧不慢的节奏,直到把最后一丛小草认真画完,同桌看后直夸赞。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首先,每位组员都要有明确的“个人责任意识”。老师要给特需儿童创设展示的机会,引导他认识到每个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排他担任相对来说操作不是太难的角色,如发现他任计时员很认真、任保管员做得很出色、任清洁员工作很及时等表现,老师都要给予表扬。其次,每位组员要学习“合作技能行为”。教师引导他认识到在小组合作中也需要学会一些方法与技能。第一,不管是特需儿童还是其他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都应该有效倾听他人发言,经过思考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合作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相互包容;第三,除被动接受帮助外,还可在合适的时机有礼貌地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特别是特需儿童在缺乏合作技能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冲突,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需要师生共同关爱。
经过实践探索,提升小组成员的“个体责任意识”和“合作技能行为”能有效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立足缺陷微调课程内容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要素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调整,遵循“最小调整、最大融合”的原则,特殊儿童与其他孩子课程内容相同,但要求特殊儿童掌握的程度要体现层次性,适当降低学习难度。案例中T同学阅读障碍,不擅长朗读,那就改为听其他同学读,他只要读一遍关键词“视觉暂留”就可以。再如,其他孩子都在观察记录表上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发现,那T同学的要求是尝试说出或者画出陀螺的变化现象。为他提供更擅长的表达方式。
学校根据特需儿童的评估报告,制订个别教育计划,融合到适合他们的特色课程中。通过学校美术、陶艺、剪纸等特色课程提升学生自信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悦动广场、高尔夫训练场等体育体能课程改善学生运动功能,通过悦彩农场、校园内植物认识农作物和常见的植物……既有认知认识,又有户外活动训练。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精细动作与粗大动作训练相结合,立足缺陷,补偿教学。
融合教育,并不是让特需儿童在普通班级里能教育成跟其他儿童一样,而是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融合教育视域下的合作学习从合作的人际氛围、组员的特长分工、合作学习技能提升以及调整任务难易程度等方面,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柳夕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呼唤新型课程形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政策要点[J].人民教育,2017(22):44-47.
[2]赵勇帅,邓猛.西方融合教育課程设计与实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5(03):9-15.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儿童合作学习驿站构建的实践研究”(编号:XC-b/2018/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