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诗旖
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冬季是四季的尾声,人们会用一年的辛勤成果犒劳自己,制作许多温心暖身的美食。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孩子们常常会对午餐和点心产生好奇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据此,笔者组织了“冬季美食节”活动,挖掘孩子们身边的生活素材,让他们在制作、品尝节令美食的同时,能更进一步体会年味,直观地感受独特的过节氛围。
在这次制作活动中,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参与,亲手制作了美食,提出了不同问题和意见。笔者引导孩子们学会尊重别人的创意和观点,让他们在活动中积累了制作经验。每个孩子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自我探索和集体探索,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活动体验。
孩子们积极地参加小组讨论,充满了好奇心,,乐于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探究和发现。笔者组织孩子们欣赏和理解绘本《饺子和汤圆》,让他们感受了绘本故事中的画面美,体会了作者的情感,鼓励其和父母一起制作冬季美食。
在本次探究活动中,笔者为孩子们提供了以下条件:一是活动场地,如幼儿园的教室、后厨、青青菜园等;二是工具材料,如电磁炉、电饭锅、糖、盐、油等。除此之外,幼儿可以自行准备制作材料。
(一)环节一——调查冬之味
天气渐冷,树叶凋零,寒风飒飒,原来是冬爷爷来到了我们身边。幼儿园的午餐和点心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软软糯糯的面制品,孩子们吃下去后,身子也变得暖烘烘的。这些食物有的是软绵绵的藏在菜里的年糕,有的是作为小点心出现在餐桌上的圆滚滚的小圆子,有的是作为冬至日的主角隆重登场热气腾腾的蒸饺。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老师,这白白的是什么呀?”“这个饺子我在家里也吃过哦。”“小圆子好好吃哦,甜甜的,吃下去身子也变得暖暖的。”孩子们被这些美味的食物吸引住了。
笔者介绍这些美味的面食都是冬天的特色美食,这进一步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于是,他们决定回家与爸爸妈妈一同收集相关资料。经过一番调查,孩子们发现原来冬天里有很多好吃的食物。这些食物大多都拥有寓意,如象征着团圆的元宵、象征着年年高升的年糕、象征着健康美满的饺子等,它们给冬日里的人们带来了温暖与慰藉。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句话强调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性。对于学龄幼儿来说,生活中的事物是他们最广泛以及最重要的学习素材。教师要从了解幼儿的身边生活着手,引导他们自我探索和自主学习。
(二)环节二——制作冬之味
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后,孩子们不满足于只从图片中了解冬日的美食,他们更希望能亲手制作美食,切身体会。于是,孩子们有的跟随父母去菜市场选购食材,有的变成小助手,帮父母挑菜择菜、倒水和面,有的在父母的帮助下一起包起了饺子。一阵繁忙过后,饺子下了锅。不一会,热腾腾的美味就上桌了。“这个饺子是我包的哦,它的形状很特别,是方的。”“自己包的饺子特别好吃,好香呀!”孩子们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对冬季美食的期待更加热烈了。
除了鼓励幼儿参与家庭饺子的制作外,笔者在幼儿园举办了制作小馄饨的活动。在准备阶段,孩子们分工,各自带来了所需的食材。差一点小葱和蒜,他们就去幼儿园的菜园摘,向后厨借来了各种调料。食材准备好了,接下来孩子们进入清洗阶段。大家围坐在一起,细心地将菜叶中发黄的部分掐去,在笔者的协助下孩子们将这些菜清洗干净。在正式进入制作阶段,孩子们在一旁当小助手,戴上一次性手套把已经剁好的菜和肉馅均匀地混在一起,拌了又拌,随后给馅料加入食盐、生抽、葱油等调料。
“好香啊,这个馅是不是已经做好了?”有孩子开始发问。“是啊老师,我们是不是可以开始做馄饨了?”孩子们跃跃欲试。笔者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引导他们用勺子舀起一点点馅,放在面皮的中间,握在手心里一捏,一个小馄饨便完成了。“老师,是不是馅要放少一点呀?”“老师,你看我包得好不好看?”“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包得最多!”孩子们很快包了一盆小馄饨。望着这些劳动成果,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
包完了小馄饨,孩子们请保育员老师帮忙揉面,准备搓小圆子。小圆子圆圆滚滚的,可爱极了,有“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软软糯糯,吃起来非常好吃。笔者发现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都想来试一试。搓小圆子时,大家采取了分工合作的方式,一部分孩子负责把长条的面團掐成一团,一部分孩子负责把它们搓圆。
丰富的实际日常生活经验是幼儿教育取之不尽的教学教材。《3~6岁儿童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认为,幼儿整体思维能力发展以具体化的形象思维方式为主,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视觉感知、亲身活动体验和结合实际操作方式进行具有科学性的学习。笔者认为不应当为了追求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而对适龄幼儿长期进行心理灌输和知识强化训练,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通过感知和实践等活动对生活中的常识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环节三——品尝冬之味
孩子们满怀期待地等待着热气腾腾的美食。煮熟的小馄饨仿佛一朵朵半透明的云漂浮在美味的热汤上,小圆子则像一只只可爱的棉球,被筷子一戳,软乎乎的。“太香了,我还想再吃一碗!”“我觉得自己做的比买的要好吃。”孩子们称赞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内心充满了自豪感。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完成了小馄饨和小圆子的制作过程,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理解了制作食物的不易,树立了节约粮食的意识。
(四)环节四——留存冬之味
吃完小圆子和小馄饨后,孩子们意犹未尽。于是,笔者利用美工区的材料,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制小圆子。孩子们有的用彩笔画出了五颜六色的小圆子,有的用轻黏土搓出了一盘盘小圆子。
《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启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库,孩子们利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小圆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由表达,提高了自身的艺术创造能力。
美食既能填饱肚子,为生活添姿加色,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因此,教师更需要敏锐地察觉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以孩子身边的事物作为教材,让孩子更直接地体验操作。陈鹤琴先生提倡“活教育”,认为教育要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劳作,在生活中学会合作、服务和自主创造。笔者认为生活才是教育的来源与活水,只有在生命的过程中,在生活中,教育才是活的。教师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结合实际,引导幼儿不断推动自身经验发展。
在本次探究活动中,笔者充分利用了幼儿园的园本资源(园中的菜地和工具)和家长资源,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一次讨论,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活动中深刻地体会了美食带给我们的喜悦,享受了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产生了巨大成就感,体会了别样的年味。通过这次活动,教师培养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通过制作美食,分享美食,知晓了人情,体会了亲情的温暖,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飞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