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ICU 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及预防控制

2021-11-12 01:21陶建坤陈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9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病原菌耐药

陶建坤 陈磊

ICU 神经外科收治患者普遍存在病情严重、危险性高等特点,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不良危害[1]。而对于神经外科患者来讲,其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远高于其他普通疾病患者,主要因神经外科患者治疗多采取侵入性方式,同时配合大量抗菌药物,增加细菌耐药性,因而重视ICU 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工作至关重要[2]。本文针对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本院ICU 神经外科收治患者100 例观察研究,探讨感染诱发原因及相关预防控制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选择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本院100 例ICU 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医院感染分为观察组(出现医院感染情况)和对照组(未出现医院感染情况),每组50 例。其中观察组男25 例,女25 例;疾病类型:颅脑损伤22 例,神经系统肿瘤11 例,脑血管疾病17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疾病类型:颅脑损伤23 例,神经系统肿瘤10 例,脑血管疾病1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归纳总结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感染部位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提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策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χ2检 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对50 例观察组医院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查,其中25 例患者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比50.00%;18 例患者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占比36.00%;7 例患者为真菌感染,占比14.00%,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

2.2 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观察组患者中,28 例患者为下呼吸道感染,占比56.00%;14 例患者为颅内感染,占比28.00%;3 例患者为泌尿系统感染,占比6.00%;5 例患者为血液感染,占比10.00%。

2.3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分析 观察组中年龄≥60 岁患者占比60.00%、基础疾病患者占比70.00%、创伤患者占比66.00% 均高于对照组的38.00%、40.00%、3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n(%)]

3 讨论

抗生素滥用行为属于国际医学界共同面对的问题,而这也是导致现代细菌变异速度增快的主要原因,致使患者出现同时感染多种细菌、感染单一多重耐药菌、感染泛耐药菌等的概率大幅提升,也就是所谓的感染超级细菌,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抗生素完全失效的情况[3,4]。医院是患者主要的聚集场所,其内所含有的细菌数量远高于外界和其他环境内。同时,神经外科所收治的需要住院的患者自身均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且大部分在手术后需采取长期卧床静养的方式恢复,这也就导致其身体机能大幅减退,尤以免疫功能为主,加之手术操作大多为侵入性,围术期阶段需应用大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因而提升了感染细菌或耐药菌的几率[5]。根据临床大数据统计显示,国内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接近10%,高于其他科室患者情况,且感染的类型复杂程度较高。进一步调查研究显示,神经外科感染患者中合并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高,可接近55%,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神经外科感染患者中手术创口感染率占首位,呼吸道感染次之。另外国内各地区由于医疗技术发展速度不同、气候差异不同、病原菌种类不同等也会使感染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必须加强对神经外科感染问题的防控力度,根据对临床数据的分析,评估造成病原菌感染的种类和高危因素,并以此准确指导临床用药,预测可能的耐药性发展趋势,降低耐药菌的出现率,抑制多种细菌感染或耐药菌感染的发生[6,7]。

目前临床总结的感染高危风险因素主要包含:①医疗操作,神经外科ICU 内住院的患者绝大多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实质组织或脑神经组织损伤,且会直接累及呼吸中枢,因而需采取上呼吸道侵入性的机械通气进行干预。通常人体鼻腔、口腔和咽喉均处于半开放状态,因而会存在部分病原菌,如侵入性操作不当就会裹挟病原菌进入上呼吸道内,并沿呼吸道侵犯至肺部。其中气管切开操作更容易引发细菌侵犯呼吸系统,加之切开伤口会使呼吸道到处于开放状态,很容易引发黏膜干燥,使纤毛的运动功能严重障碍,无法有效排出侵犯的病原菌,因而导致感染[8]。另外神经外科ICU 内患者还需预留导尿管、肠胃饲管、中心静脉留置管等,医疗侵入性操作的增加会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效应,使病原菌可沿管路侵犯至脏器或组织内。②功能障碍,ICU 患者在术后早期阶段均处于麻醉、昏迷状态,此时其机体各功能也处于极低状态,上呼吸道无法自主完成吞咽、咳嗽等常规排痰工作,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泄功能障碍,而这也成为ICU 内感染发生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加之长期卧床无法正常摄取营养物质,机体为恢复损伤会加大消耗,免疫功能会进一步衰退[9-11]。另外长期卧床的情况下肺部受重力影响可能出现坠积性肺炎,且血液循环速度减慢,产生肺部淤血,进一步提升了呼吸道感染的概率。③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引发神经外科ICU 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大部分为革兰阴性菌的杆菌属,占比接近45%,且近几年真菌感染比例处于缓慢提升状态。耐药型细菌多数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且对甲氧西林具有较高的耐性,其产生和患者自身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具有密切关联[12,13]。神经外科患者病情相对较重,为有效降低其围术期感染的几率,便会应用多种抗菌药物抑制,如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忽略临床指征,或首次应用便选择第三代头孢等,即会产生耐药性情况,使感染概率大幅提升。另外部分医生在应用抗菌药物长期无效时才采取细菌培养方式进行监测,此时患者体内微生物平衡已经被打破,且有较高概率出现耐药菌株的情况[14,15]。④环境因素,神经外科ICU 内医护人员和患者密度相对较高,加之患者自身感染率相对较高,导致空气中细菌密度较大,为患者身体考虑可能会降低每日开窗通风的频率,也会加剧空气内细菌滞留的时间,增加感染的概率。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强化ICU管理,应加强神经外科科室和医院其他科室的联动,建立ICU 抗菌药物使用审核机制,从而监督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由监督小组定期对神经外科ICU 患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抽查,评估存在问题的处方和治疗方案,并采取座谈会的方式交换意见,对错误问题给予及时修改。同时审核小组需建立奖惩机制,将处方、治疗方案的情况与临床医护人员的个人绩效直接挂钩,提升其认真对待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态度。另外在科室内出现已经确诊的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立即给予单独隔离,降低科室内交叉感染的概率,并针对此类患者集中开展医护和消毒杀菌工作,最大程度控制病菌的蔓延。②严格消毒清洁,日常工作中注重手部清洁,根据院内规定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且在进入感染患者病房前后需使用免洗洗手液对手部进行清洁,以确保降低交叉感染几率。护理人员还需定时做好ICU 内器械、设备的消毒工作,禁止各单间ICU 内器械的交叉使用,包括监护仪、雾化仪等基础设备。加强对病房内空气消毒液的配置管理,要求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感染的情况选择相应浓度,保证杀毒灭菌效果。另外定时对ICU 内各设备管路实施细菌培养检测,提升感染预防效果。③强化药学知识培训,定期在科室内开展抗菌药物的药学知识培训,采取定时集体培训的方式,提升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正确使用的认知。在培训过程中进行考核检查,确认培训工作实施效果,确保培训工作的落实情况。院内需鼓励工作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药剂师参与科室培训,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使科室内沟通、科室和药房沟通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最大程度确保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控制。④强化侵入性操作管理,所有侵入性操作均需严格遵照院内、科室内无菌操作标准进行,重点在于呼吸道、泌尿系统、外周血管等侵入性操作。其中气管插入性机械通气实施阶段,需加强对管路的湿化管理,定时做好上呼吸道吸痰和痰液培养工作,及时评估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情况。吸痰操作时需注意插入深度和力度,单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 s。泌尿系统侵入性操作以预留导尿管为主,ICU 住院期间需妥善固定管路,降低尿液返流情况,并定时开展冲管干预,降低管路阻塞和污染的概率。在冲洗时需严格遵照无菌操作标准,避免将病原菌带入泌尿系统内。外周血管侵入性操作以静脉置管为主,需要护理人员加强置管时穿刺操作的标准性,且留置成功后需每日定时检查穿刺部位和周围皮肤的变化,如发现感染或炎症反应,需立即拔除留置管,并将血样送检,以确定感染类型。

总之,神经外科ICU 病患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应深入分析诱发感染的原因及病原菌,制定好预防及控制策略,确保患者住院期间安全。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病原菌耐药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