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青
颈肩腰腿痛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疾病类型,患者多以老年群体为主,患者会有肩周炎、颈椎病和骨质增生等症状发生,因患者出现的慢性劳损和急性、慢性软组织损害等,会引起疼痛不适的症状[1]。该疾病因患者的个体性差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治疗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展开对应的治疗,以此促进患者的康复。患病初期患者的症状表现并不显著,下肢会有麻木的症状出现,部分患者在不重视的情况下,会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2]。当前临床中对于颈肩腰腿痛无根治方法,中医针刺治疗有明显优势,不仅见效快,也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方法的应用展开分析,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8 月~2019 年11 月在本院的颈肩腰腿痛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25~75 岁,平均年龄(50.00±8.34)岁;病程2~9 个月,平均病程(5.50±2.54)个月。研究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24~75 岁,平均年龄(49.50±8.50)岁;病程1~9 个月,平均病程(5.00±2.68)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因急慢性损伤引起的颈肩腰腿痛,伴有活动受限;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骨折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有针刀或者针刺禁忌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治疗,即在确定病因后开展对症治疗,症状较轻的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实施营养神经、消肿止痛等药物治疗。常用的消炎止痛药物主要采用直肠给药,25 mg/次,3 次/d;并取甘露醇(20%)实施加压快速静脉滴注治疗,取氯唑沙宗片(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653,规格:0.2 g)口服用药治疗,200 mg/次,3 次/d。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维生素B 族、维生素C 族等药物辅助性治疗。症状严重的患者主要应用局部封闭或者射频消融治疗方法。研究组实施中医针灸综合治疗。①中药治疗:内服中药方剂主要由白芍15 g、制没药6 g、红花9 g、三七粉9 g、葛根15 g、川牛膝9 g、鸡血藤9 g、地鳖虫6 g 组成,方剂的调整应根据患者的辨证随症加减,1 剂/d,煎煮后取药汁于早晚分2 次服用;外用方面可取土元、三七、羌独活、制乳没、威仙灵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磨成粉剂后加入酒炮制20 d 左右后,取药酒浸湿敷料后在疼痛部位进行外敷,外敷后可在局部实施按摩来帮助药物吸收。②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的穴位按照患者的疼痛部位对症选穴。肩颈痛患者可取臑俞、大椎、肩髎、肩中俞、曲垣、天井、天柱、肩外俞、天宗等穴位;腰痛患者取肾俞、承扶、殷门、委中、等穴位;腿痛患者取环跳、风市、足三里和阳陵泉等穴位。针法平补平泻,针灸治疗为1 次/d,针灸选取毫针,得气后留针20 min。在针刺准备中指导患者采取放松自然的体位,做好针刺前的消毒工作。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腰屈曲范围和腰椎曲度 在治疗前后使用距离测量法对腰屈曲活动范围进行测量,结合X 线结果使用Seze 测量方法对患者的腰椎度实施计算。
1.4.2 炎性因子水平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IL-6、CRP 及TNF-α 水平实施检测。
1.4.3 临床指标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巴氏(Barthel 指数)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定,分数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3]。
1.4.4 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日常活动能力提升;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提升;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未见提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腰屈曲范围和腰椎曲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腰屈曲范围和腰椎曲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腰屈曲范围和腰椎曲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腰屈曲范围和腰椎曲度对比()
表1 两组患者腰屈曲范围和腰椎曲度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IL-6、CRP 及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颈肩腰腿痛作为各类疾病的一种外在性表现,涉及的疾病类型有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引发颈肩腰腿痛的因素较多,大部分患者是因软组织发生急性或者慢性的损伤引起,在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下,如久坐、长时间低头等均会引发颈肩腰腿痛。该疾病在发作时无征兆,患者发生疼痛的部位和时间也不明确,疼痛程度不一[4]。颈肩腰腿痛属于“痹症”范畴,与肝肾不足、风寒侵袭、久病体虚、年老体衰等有关,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预后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症状,肌肉和关节有酸痛、麻木、肿胀等表现,进而造成生活质量降低[5]。为此治疗多以通络化瘀、补益气血等为主。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腰屈曲范围和腰椎曲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腰屈曲范围和腰椎曲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IL-6、CRP 及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方法的应用可获取较好的成效,其中中药治疗中使用了川芎、芍药、牛膝等药材,具有养血、活血、逐瘀、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等效果。针灸治疗中,通过对天井、大椎、臀痛、委中穴等穴位实施针刺,具有温经散寒、疏通脉络的效果[6]。针刺治疗方法有见效快、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等优势,引起颈肩腰腿痛的原因在于发生了炎症反应,存在关节周围水肿或者无菌性炎性反应时,会引起关节组织发生粘连,进而引起炎症介质和免疫反应等变化,从而引起神经受损或者痛觉过敏,在活动进展中加重了疼痛不适感[7]。针刺在疼痛部位实施各个神经靶点的刺激,借助穴位能够刺激神经体液系统,进而促进致痛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以此帮助其排泄。该方法体现了神经交叉学说、经络学说和平衡学说等理论,实现了对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有利于脏器和组织功能康复,实现了机体的自我修复[8]。在研究中将针灸、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及按摩等措施在疼痛部位中作用,能够获取较高的成效,显著的减缓了患者的疼痛不适感,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的特点,能够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9-12]。另外,中医治疗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纳入了医保报销,治疗费用较低,在患者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接纳度和配合度。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方法应用在颈肩腰腿痛治疗中,显著的改善了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