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分析

2021-11-12 01:20丛刊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9期
关键词:前列腺癌磁共振良性

丛刊

前列腺癌是发生于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起病隐匿,不易诊断,等到患者出现自觉症状时往往已进入进展期,或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1]。传统的超声、CT、直肠指检、肿瘤标志物检查的价值有限,影响了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与生活质量。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多参数、多序列、无创性成像能力,在检查和评估前列腺癌方面得到了普及应用[2]。为了更好地诊断前列腺癌,本科室把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效果,现将详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11 月间本院核磁室收治的123 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年龄54~78 岁,平均年龄(68.57±6.42)岁。临床症状为尿频、夜尿增多、排尿困难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 ng/ml。排除在本检查中直肠蠕动较大、在本检查后3 个月内未接受手术治疗或穿刺活检的患者[3]。

1.2 仪器与方法 患者均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检查。检查仪器为Siemens 1.5T 核磁共振系统,规格型号为Magnaton avanto,接收线圈选择16 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检查前30 min 患者排尿排便,以免存在肠内容物或者膀胱过度充盈,身上不可佩戴金属配件,以免影响对前列腺的观察。检查时取仰卧位,医师把中心线对准耻骨联合,首先针对前列腺轴位、矢状位、冠状位进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 加权成像(T2WI)扫描,范围为前列腺及精囊,轴位扫描时层厚3 mm、回波时间(TE)103 ms、重复时间(TR)4000 ms、视野取160 mm×160 mm,矢状位与冠状位扫描时层厚3 mm、TE 103 ms、TR 3500 ms、视野取220 mm×220 mm;再把扫描范围扩大到盆腔,进行T1 加权成像(T1WI)扫描,层厚5 mm、TE 12 ms、TR 650 ms、视野取380 mm;然后采用自旋-平面回波成像技术(SE-EPI),行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扩散梯度因子b 值分别为50、800、2000 s/mm2,层厚3 mm、TE 78 ms、TR 5300 ms、视野取220 mm,矩阵160×160;最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部或手背静脉注入Gd-DTPA 造影剂,剂量0.1 mmol/kg,注射速度3 ml/s,并快速推注20 ml 生理盐水冲洗管道,确保造影剂全部注入体内,延后18 s 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序列扫描,范围为整个前列腺,层厚3 mm、TE 1.3 ms、TR 3.3 ms、视野取380 mm×380 mm,矩阵224×320,连续扫描35 个周期[4]。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诊断医师分别对图像病灶进行独立阅片评分。此外,患者在MRI 检查后1 个月内接受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

在Siemens 1.5T 核磁共振系统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与数据处理,在viewing 界面测量ADC;针对Cho、Cr、Cit 波峰谱线,记录(Cho+Cr)/Cit 也就是CC/C 比值;采用Tissue 4D 软件,利用Tofts 药代动力学双室模型计算Ktrans、Kep、Ve、iAUC[5]。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对比前列腺良性病变、前列腺癌患者的ADC、CC/C、Ktrans、Kep、Ve、iAU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对比经过病理组织检查,123 例患者中38 例属于良性病变,85 例属于恶性病变。经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123 例患者中39 例属于良性病变,84 例属于恶性病变,其中良性确诊37 例,恶性确诊83 例,诊断符合率为97.56%(120/123);漏诊2 例,灵敏度为97.65%(83/85);误诊1 例,特异度为97.37%(37/38)。见表1。

表1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对比(n)

2.2 前列腺良性病变、前列腺癌患者的ADC、CC/C、Ktrans、Kep、Ve、iAUC 对比前列腺癌患者的ADC(0.60±0.05)×10-3mm2/s 显著低于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 的(0.98±0.09)×10-3mm2/s,CC/C(2.28±0.18)、Ktrans(0.30±0.03)/min、Kep(0.73±0.06)/min、Ve(0.41±0.04)、iAUC(36.82±3.25)mmol/(L·min)显著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的(0.79±0.07)、(0.11±0.01)/min、(0.41±0.04)/min、(0.26±0.02)、(14.22±1.07)mmol/(L·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前列腺良性病变、前列腺癌患者的ADC、CC/C、Ktrans、Kep、Ve、iAUC 对比()

表2 前列腺良性病变、前列腺癌患者的ADC、CC/C、Ktrans、Kep、Ve、iAUC 对比()

注:与前列腺良性病变对比,aP<0.05

3 讨论

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所以通常所谓的前列腺癌是指前列腺腺癌[6]。本病在老年男性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的疾病,究其原因在于早期确诊率较低。而且近年来有低龄化的趋势,其发病率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3.5%[7]。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是决定前列腺癌预后的关键,事实上大多数前列腺癌呈潜伏性缓慢生长的特点,早期诊断并且积极治疗完全可以治愈。诊断前列腺癌的传统方法是直肠指检、PSA 检测、直肠超声穿刺活检等,其中直肠指检对于外周病灶检出不敏感,并且容易受个体差异性影响,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当前多数前列腺癌是基于血清PSA 升高的穿刺活检发现的,血清PSA 是筛查前列腺癌最基础的指标,但是其影响因素很多,特异度与敏感度较低,例如当PSA 值为4~10 ng/ml 的时候,前列腺癌检出率只有约25%,在此基础上的穿刺活检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盲目性,容易导致过度诊疗,明显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8]。

传统MRI 检查主要为T1WI、T2WI,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此基础上增加DWI、DCE、扩散峰度成像(DK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而且可以反映组织器官功能学,其诊断前列腺癌的iAUC 值、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单参数磁共振成像。DWI 能反映活体组织内水分子运动,检测水分子扩散运动是否受限,并根据ADC 值对病灶进行定量分析,前列腺癌在DWI 上常表现为高信号,因此高信号区域为肿瘤的可能性将明显增加;DKI 是DWI 的扩展,可进一步量化水扩散,准确评估组织微观结构;MRS 能反映活体组织生物化学信息,用来鉴别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DCE-MRI 能直接反映肿瘤血管通透性与灌注情况,对病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提升肿瘤定位和局部分期的精准性[9]。总之,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把前列腺包膜及不同区域的形态结构展现出来,分析病灶发展情况,反映前列腺组织功能与生化代谢改变,并可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10]。

从本科室的研究结果来看,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符合率为97.56%,灵敏度为97.65%,特异度为97.37%,与王平等[11]的研究结果接近。从ADC 来看,前列腺肿瘤细胞异常增殖,胞质变少,核浆比增大,水分子在细胞内外环境的扩散受限,故前列腺癌患者的ADC 值更低。从CC/C 来看,Cr 参与能量代谢,在正常前列腺与增生前列腺组织中无明显差异;Cit 是精液的组成部分,前列腺癌患者的腺上皮被异常细胞代替,因此腺上皮分泌Cit 的功能变弱,Cit 减少,加之失去了原有的浓缩功能,前列腺癌组织内Cit 进一步减少;而在癌细胞增殖的情况下,Cho 含量升高,所以前列腺癌患者的CC/C 值更高。Ktrans 取决于血流量、表面积、毛细血管渗透性,反映了对比剂从血管渗漏到细胞外、血管外间隙的速度。Kep 反映了造影剂从组织间隙进入血管的速度。Ve 为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iAUC 指血流动力学初始曲线下面积。本科室经过研究发现,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与前列腺癌患者的ADC、CC/C、Ktrans、Kep、Ve、iAUC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这与陈阳等[12]的研究结果相符,显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检查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其原因在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从细胞代谢、水分子运动、病灶微血管变化等角度,多方位提供病灶病理生理学特征与数据,帮助医师作出准确诊断,这有利于在磁共振介导下穿刺活检,为患者提供准确的病理结果和最佳的预后信息,使更多的前列腺病变患者从中受益。

猜你喜欢
前列腺癌磁共振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MTA1和XIAP的表达与前列腺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微小RNA-424-3p和5p对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增殖和迁移影响的比较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