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2021-11-12 07:43郑莉娟刁晨希甘怡文
煤炭高等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党史思政育人

郑莉娟,刁晨希,甘怡文

一、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开展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抓手,更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党史教育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世情、国情及党情的深刻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如教育模式陈旧无法适应时代需求[2]17,“泛娱乐化”思潮入侵对大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的消解[3]53,历史虚无主义威胁大学生政治信仰[4]194,新媒体时代育人内容与途径亟待革新[5]85等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革新,挑战日益严峻。作为承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的党史教育课程也深受影响[6]81,以致于党史教育的思政育人功能还未得到有效发挥。当前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党史学习积极性不高、党史课程的课堂抬头率低及党史学习体验感差等问题,最后表现为对党的历史、基本纲领、基本路线与理论等理解浅薄,并未形成对民族的绝对认同感和传承优良传统。

近年来,为了充分发挥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党史教育研究受到学界广泛关注,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如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价值”[7]95“载体创新”[8]102“践行路径”[9]95“挑战与策略”[4]102等。这些议题的涌现凸显出系统梳理党史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那么,研究至今,备受关注的党史教育研究现状呈现怎样的态势?通过梳理我国党史教育的研究脉络与演变逻辑,能否给新时期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实践带来些许启示?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与探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基于此,本文借助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对该领域文献进行定量的可视化分析和信息挖掘,为今后更好地把握该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走向提供新的切入点。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党史教育研究态势

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党史教育”主题研究的期刊论文作为文献来源。采用高级检索,在“期刊”这一限定条件下,对“党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党史学习”等主题词进行组合检索,按照鉴定(identification)、筛选(screening)、契合(eligibility)及纳入(inclusion),对文献结果进行人工筛选,截止时间到2021年4月6日,共检索到649 条结果。剔除掉征稿启事、会议综述、述评、书评、人物简介等166 条,获得483 条有效检索文献,作为本研究知识图谱的分析数据来源。

1.研究的演进分析

以CNKI 中1981—2021年关于党史教育研究的期刊论文为数据源,我国党史教育的研究在这40年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萌芽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198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党史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的通知》,推动了新时期党史资料搜集、研究和编撰工作的进程。从CNKI 收录的文献来看,党史教育研究最早出现于1981年,20世纪80年代的相关研究数量稀少,年均发文量为1 篇,个别年份为0。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论述多以强化党史教育重要性为主,即强调要在党员教育中加强党史教育以及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等。可见,此阶段的研究还未得到学界的关注,党史学习教育也还未形成浓厚氛围。

二是缓慢发展阶段(1990—2000年)。这一阶段的党史教育研究视角还比较“狭窄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不多。值得注意的是,本阶段有学者提出要将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认为党史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活生生的教科书”[10]。即认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把党史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要注重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与挖掘。总体来看,此阶段从宏观视角探讨党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重要性”“功能性”的学理性研究居多,而从微观路径探析“操作性”的实践性研究不足。

三是快速发展阶段(2001—2011年)。这一时期的研究开始丰富且多元,且相关研究逐渐逐渐细化、深入。学者开始从不同视角开展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性研究,对党史教育的主体、内容及范式进行了拓展性研究,有少量“高被引”和“高下载”论文出现。尤其是对党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功效、内容及途径进行了探讨,例如李伟雄认为,“党史教育具有凝聚亲和、导向指引、激励塑造等育人功能,应积极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利用好党史教育中的丰富育人资源,探索多元化教育途径”[11]76。此阶段的研究,逐渐实现由“宏观研究”向“微观研究”的转型,多群体视角研究开始增多,除了关注大学生群体,还分化高职学生[12]、少数民族大学生[13]、大学生党员[14]等多元主体。这对于进一步深化党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研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巩固提升阶段(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把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尤其重视青年学生群体的党史学习教育。这一阶段,学界高度重视党史教育研究,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猛,成果丰硕,2020年达到一个峰值(由于文献检索时间限制,截至2021年4月已发表相关论文已达22 篇,通过数据预测本年度将突破60 篇)。

2010年、2020年前后的发文量剧增,这是由于2011年是建党90 周年、2021年将迎来建党100 周年,以此作为学习契机,党史教育的关注度与热度相较其他年份属高产。“新时代”“践行路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成为爆发点,相关研究得到高度关注。这一阶段的研究除了聚焦于新时代党史教育的内涵、功能及途径等学理性研究,还有探索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性研究。同时,也出现不少具有时代背景的研究,如探讨新媒体、微时代、大数据时代、融媒体时代下的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创新、困境破解及策略提升等问题。这一阶段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党史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内容,促进了相关话题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将CNKI 中的483 篇文献导入cite space5.3R1 软件,笔者选取排名前20 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构成党史教育研究的节点,也是该领域学者关注的学术热点。为了进一步体现“Key⁃word”之间的关联度,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关键词共现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Nodes= 403个,links=762 条,即可生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1)。

表1 党史教育研究的关键词频率计量列表

图1 1981-2021年党史教育主题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从表1 和图1 可以发现,表1 中Top10 的关键词与图2 呈现的内容基本吻合。线条越粗、越明显,说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越密切,由此聚类为一定的前沿热点议题。研究发现,除了本身TOP1 的关键词“党史教育”外,“大学生”“党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新时代”“党史学习”“新媒体”“党的优良传统”等都是研究的热点议题。值得关注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史教育更加全面、具体地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从国家战略层面,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特别是相关具有指导性文件的发布,极大地促进了党史教育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发展。可见,党史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少学者围绕党史教育如何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如何有效发挥党史教育中的思政育人资源,怎样构建党史教育育人机制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热烈探讨。

3.高被引文献的网络分析

对CNKI 中483 条检索结果进行“被引”排序,得出前十名的“高被引文献”列表(如表2所示)。从表2 可以看出党史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史教育的内容挖掘、话语体系的构建、载体创新等是广大学者一直关注的热点议题。有不少学者论证了党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李伟雄(2010年)认为:“党史教育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其具有多种育人功能,党的发展奋斗史教育、理论创新史教育、自身建设史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11]76-77面对新时期变化,高文兵(2011年)认为:“充分利用好党史教育资源,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必须与时俱进,针对当代大学生特殊群体,高校的理论工作者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符合当下大学生认知特点的党史教育形式。”[15]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等新技术高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与途径已经难以满足当前“00 后”学生需求,要通过新媒体平台构建党史教育阵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16]。同时,也有学者对新时代高校党史教育的困境与应对策略做出了初步探讨。刘白杨等(2017年)提出:“大学生党史教育要积极应对大众媒体带来的挑战,严肃教育内容,优化教育环境,科学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紧扣党史教育的正确性、思想性和意识形态性。”[3]55综上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要体现时代特色。

表2 党史教育研究主题的高被引文献列表

三、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时代价值

1.行动指南:党史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价值遵循

习近平同志强调:“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7]党史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价值遵循,其中蕴含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立场、卓越的精神品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与目标价值高度契合。扎根中国大地办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根本遵循。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18]。党史教育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践智慧、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因此,“要善于利用党的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19]。这意味着,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好党史教育的育人功效。一方面,把高校思政课程作为党史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党史教育开展思政课程能够强化课程本身的政治性、思想性品质,彰显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属性与学科素养;另一方面,将党史教育中丰富生动的思政教育元素创造性地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工作中,赋予新时代党史教育内容与方式,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式发展。

2.生动教材:党史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20]历史是最好的教材,党史是最好的思政教材,熠熠生辉的党史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滋养青年大学生成长长才的精神养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懈奋斗,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绩,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与伟大精神。“从革命时期的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从改革时期的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到复兴时期的探月精神、伟大抗疫精神”[21],这些伟大的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英勇无畏、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要清楚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三个问题,就要从党史教育中寻找答案,寻找问题的逻辑起点与关键落脚点。首先,为谁培养人?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复兴征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高校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发展培养人。其次,培养什么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青年大学生坚定信仰信念,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青年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后,怎样培养人?党史教育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内容都包含其中,只有充分利用好党史教育中内容,并创造性地转化为有效的育人途径,才能培养出能够勇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任的人才。

3.融入要点: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

新时代促进党史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守正的基础上,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的认同感、接受度、转化率[22]。为了更好地实现两者的融通性、交叉性、实效性,可以从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以学生为根本,更新育人理念,让党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树”起来。当前,“00 后”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党史教育的主要群体,新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年轻人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23]大学生在学习党史过程中,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样才能立体化、系统化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发自内心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二,用好思政课程主渠道,拓展教育内容,让党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课程,新时代强化大学生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必须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善于利用党史中的伟大精神鼓舞人、典型的人物示范人、优良革命作风激励人、历史教训警示人,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第三,搭建多元学习平台,革新教育范式,让党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活”起来。针对当前“00 后”大学生群体思想与行为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丰富育人载体,从“平面型”转向“立体化”。新时代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书籍及史料中,更蕴藏在红色故事、纪念场馆与历史遗址等载体中。党史学习方式应与现代化学习相结合,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生活、小组谈论、书面学习等,还要开展体验式、沉浸式、研究式、网络化、建构性、微视频等教育模式。特别是用好时下VR 技术、3D 和5G 等现代信息技术,促使教育内容接地气,真正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学思悟践中汲取历史的智慧。

四、研究结论与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研究热度越来越高。总体观之,研究呈现出由宏观到微观视角、由一元主体到多元主体、由偏重学理性研究到立足现实问题探究的发展脉络。从已有研究分析可见:一是,相关研究始终立足新时代热点议题,遵循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根本规律,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研究内容紧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二是,现阶段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生实际需求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体表现为,对于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载体创新研究、困境破解研究等相关具体化、专门化、人本化的研究议题渐增。三是,基于传统研究基础上,不断拓展多元化视角,实证类研究逐渐增多,对核心问题开始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究,整体研究水平有所提升。

综合已有研究现状和理想研究样态,为进一步促进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成效,未来的研究趋势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新时代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困境与解困路径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及信息化高速发展,功利化、泛娱乐化、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涌入,使得新时代的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境。首先,面对教育主体的变化。目前高校以“00 后”大学生群体为主导,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如何有针对性的破解传统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入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抬头率低迷、育人效果不佳等困境?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其次,应对社会环境的更迭。新时代下,全球化与网络化信息特征愈加突出,人们享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福音”同时也遭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拜金主义”“泛娱乐化”“享乐主义”等思潮影响大学生正确对待党的历史。该思潮倾向遮蔽党史教育的政治性内容、消解党史教育的政治性本质,弱化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认同,消解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3]55,对于当前开展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阻碍作用。如何抵御负面思潮的入侵,充分发挥好党史教育培根铸魂的作用,是当前学界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最后,促进教育范式与话语体系的革新。传统的党史教育范式缺乏体验感、互动性,多以照本宣科、结论式教授为主,新时代研究者要从思政教育话语研究入手,开展话语创性研究、话语亲和力研究及话语体系研究。

2.新时代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途径与育人载体研究

党史教育的本质是“以史育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以党史教育为重要载体,促进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与立德树人能力。前期的文献研究可以发现,“途径”“实现路径”“育人载体”等相关研究主题一直是党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新时代,随着党史教育的主体、内容、载体的更迭,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模式、融入途径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治教育融入的途径与策略提升研究是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尤其是当前融媒体背景下,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契机。一方面,以课程教学为根本,利用好思政课程主渠道,积极探索新媒体传播方式与载体,将枯燥、沉闷的党史资料和党史故事影视化、智能化、生动化,采用年轻人喜欢的话语体系构建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以第二课堂为纽带,探索新时代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的实践活动,拓展校园文化主阵地,进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中的显性与隐性思政育人资源。

3.新时代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的内容与话语体系革新研究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曲折斗争中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明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党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入研究要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内容上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学科化”与“大众化”相统一。新时代党史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与价值意蕴,对于党史中思政教育内容的挖掘与提取,不能浮于表面才简单地停留在讲好一个红色故事、认识一位先进代表人物、参观一处革命遗址等形式化教育,还应该紧密结合社会主流文化、时事热点问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凝练出党史教育中有教育价值的元素,并通过系统化、立体化的内容呈现,切实提升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育人功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阵地,话语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载内容和表达方式,理应兼具话语本身以及学科自身双重功能[24]。因此,研究者还要深入开展新时代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入的话语体系研究,运用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高效传播教育内容。

猜你喜欢
党史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