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祥 高汝东
马克思主义从进入中国的历史长河后,不仅与中国革命建设进行深刻的相融,而且逐渐进入新闻宣传领域和中国的社会发展状况深度契合。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始终是中国新闻学的主流,并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真正实现了本土化和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体系正在形成。
从李大钊开始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创办第一份报刊开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我国开启了本土化的进程,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
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形成,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梁启超、孙中山等国内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新闻思想的继承,同时也是学习和运用国外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的结果。早在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红旗》发表题为《提高我们党报的作用》的文章,集中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党报理论。这一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研究依然处于发端前夕,仍是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论述为主。1942年延安整风及《解放日报》改版之后,中国共产党人自己对党报工作理论的认识与总结。这次改版完成了《解放日报》从“不完全党报”到“完全党报”的转变,同时也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建设的突破。经过百年发展,如今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已趋成熟,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拓乳名旭初,原名邓子健,福建福州闽县竹屿人,从小就接受到优良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聪慧好学。1923年,十几岁的邓拓来到凤池书院读初中,开始对国内外时局进行了解,包括对“经世致用”等思想的认识,邓拓与当时的同学李拓之、林洪祺等人一起成立了“野草社”。这为他之后进行革命运动和新闻宣传工作打下了实践基础和思想基础,也对他日后的办报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五四运动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邓拓在深入社会实践体察社会现状后通过对马克思科学理论的学习,不断吸收先进的革命理念,之后,邓拓投身到中国共产党的大家庭里,真正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革命道路。1933年十月,邓拓以笔名“邓云特”在上海《新中华》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形式逻辑还是唯物辩证法?》的文章,义正言辞地批判了张东荪种种反动谬论,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立场,同时也展显了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勇气,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邓拓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养分,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新闻思想并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邓拓从26岁起,就开始正式从事新闻报刊宣传活动。在二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凭借丰富的知识,卓越的能力,为中国的新闻领域开疆扩土。邓拓无疑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拓荒者。他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崇高的品格精神,更重要的是新闻思想,这是他毕生新闻工作的结晶。
党性原则最初起源于苏联,由列宁提出,论述了新闻宣传工作与无产阶级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报刊不是私有的,而是公共的。新闻宣传工作要服从党的指挥,接受党的领导,一心一意为劳动人民服务。
邓拓认为记者不是无冕之王,更不能有半点特权意识,报纸必须担任好党的耳目喉舌作用,及时把党的精神要义宣传到人民群众中去,使人民群众理解领会,与党站在一处。邓拓认为,加强新闻工作人员的党性原则,首先要从思想上动员全党人员,认识到报纸是全党事业、是群众事业,新闻工作人员和各级政府必须亲自实践,肯下工夫,落到实处。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不可动摇,它是报纸立身之基,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源头活水。
邓拓所办的报纸曾被认为是史家办报,这不仅体现在他研究史学经典方面的卓越成就,更体现在他的新闻活动和办报经历上,《晋察冀日报》曾被称为“战史三千页”。邓拓认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办报纸写新闻要说真话,要对得起历史和社会的托付。
邓拓曾说“新闻工作就是治当代史”,他所撰写的新闻评论都能借古喻今,一针见血。战争时期,为了突破敌人的新闻封锁,邓拓主张游击办报的方法,符合当时的客观环境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为了使新闻写作更加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邓拓鼓励新闻工作者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和人民群众打交道,广交朋友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邓拓在《晋察冀日报》时,创建了通俗性副刊《老百姓》,采用了更加接地气的表现方式,运用老百姓的说话口吻,告诉老百姓真实的战争情况和社会背景。
邓拓曾经告诫年轻记者,不要做新闻官。记者工作不仅仅是在报社内部,更要走出报社,走进生活,接触群众。这样才能得到最真实、最亲切、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面对敌寇扫荡和新闻封锁,邓拓和全社同志逐步对报社进行全面的改装,即使在激烈的战斗前线,仍然能够保证每日按时出版新闻。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邓拓经常把报社同志派到战斗最前线,许多的新闻报道都是在战斗中获得的真实材料。邓拓始终认为,好记者是写出来的,跑出来的,而不是坐在屋子里就可以的。记者应该永远生活在群众之中,活跃在采访第一线。传达人民的声音,发表人民的意见,和人民群众生活在一处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以及他们生活的真实情况,才能写出最真诚的语言,记录最真实的故事。
在当今媒体市场急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新的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但新闻精神和职业修养是新闻从业人员矢志不渝的品格,有组织有纪律的工作方法是新闻生产的有效保证。这是邓拓新闻思想对当下新闻事业以及媒体工作者的启示。
真实的新闻内容是人民群众的“定心丸”,是保证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助推器。实事求是是我党新闻工作的基石和灵魂,是新闻工作必须坚守的原则。
当代中国,经济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新闻出版业不实报道和虚假新闻屡见不鲜,这不仅损害了媒体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更破坏了媒体在社会认知上的公信力。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以及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我国新闻失实现象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真实是报纸的宣传牌,也是报纸威信力的体现。坚持新闻宣传的真实性,不仅仅需要新闻工作人员高质量的新闻素质和职业修养,也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对媒体宣传工作的监督和信任以及公众和社会对于新闻媒体的信任和支持。
新闻来源于事实变动,这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深入到生活,用实践来获取真知。现在虽然有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移动卫星等高科技技术,但社会实践工作仍然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鲜真实资料的保证,培养职业能力的沃土。扎实的新闻实践能力和过人的业务本领是新闻工作者的“金刚罩”和“不坏身”。
一头汗,两腿泥,是新闻工作者写出优秀新闻稿件的前提。如果不去实践,不到现场,不走基层,总是使用二手资料,道听途说,哪里知道真实可贵,人间冷暖。足迹千里,心系民生,深入实践就是深入新闻富矿。新闻工作人员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完善的信息网和数据库,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它们能够碰撞出新的观点,给出新的线索,这是保证新闻实践工作顺利进行的支撑,是每一个新闻记者不可缺少的武器装备。
舆论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正确引导监督便能发挥正效应。如果驾驭失控,便会造成社会混乱,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做好舆论监管工作是媒体,人民和国家需要共同担负的责任。
媒体发表的每一则新闻,写出的每一篇评论,都代表着媒体的立场态度,和处理问题的行为准则。引导正确的舆论才能更轻松更便利的指导广大民众。舆论引导工作要求媒体必须明确针对自己的受众对象,尽可能以最大的力量成为受众的言论引导人,要面对广大的人民群众,而不是小部分的个人群体。讨论和发表人民群众感兴趣的问题和事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灵活的语言表达合适的见解态度,传达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安宁,媒体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高速发展,提出了对高素质新闻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就有必须要回溯党的新闻教育的历史脉络,以探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中国新闻事业未来的探索和发展中,邓拓作为优秀的新闻领导人和探索者始终为我们树立着榜样的精神,使我们拥有改革的勇气和前进的决心。当今,我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国媒体界的发展也如雨后春笋,朝气蓬勃。中国新闻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光明前途,我们必能在未来的新闻发展中开拓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