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琳 吴建旺 渠何灏镔
2015年,导演忻钰坤的处女作《心迷宫》横空出世,该片一经上市即获得了第8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最佳导演和最佳剧情长片奖项。借由源自真实故事改编的悬疑犯罪小成本电影吊足了大众的观看兴趣。时隔3年,其第二部同类型作品《暴裂无声》再登银幕,又一次惊艳了整个华语影坛,收获大众的认可与赞同。两部影片在情节设计、场面奇观、视听风格、声画质感、主题表达上都保持了统一的类型化创作。本文将以其处女作《心迷宫》为案例,从多个角度分析忻钰坤电影的风格,感受其电影世界的魅力。
导演通过影片中不同人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谁是真正的凶手”的离奇故事。这是一场“五天四夜”的“猜谜”游戏,没有谁是绝对的主角,主要通过三组人物关系呈现故事结构:第一组为村长、宗耀与黄欢;第二组为丽琴、宝山、大壮与陈自力;第三组为白虎及其哥嫂。该片运用了典型的环形结构,让三组人物关系围绕着一副“无主”尸骨,展开了一段混合着假孕骗婚、家庭暴力、出轨、赌博、烧尸换尸、蓄意谋杀等与人性有关的悬疑故事。影片的开端即“言语”故事的序幕,是宗耀的突然回家且交待了父子关系的紧张,结尾呈现的是宗耀突然回家的原因。故事除客观视角外,还分别以三组人物关系中白虎、宗耀、村长的主观视角展开,同时伴随着黄欢、白虎的倒叙的视角。
忻钰坤是一位会用电影讲故事的导演,影片通过多人视角的多重呈现,让观众的全知视角在一次次打碎与拼接中进行。电影里的多线性环形叙事结构在每一次的倒叙与插叙过程中,必须有多个引爆点,这些情节点的作用是既可以将所有故事衔接在一起,还能在一瞬间刺激观众的听觉、视觉和脑力,让人恍然大悟,然后将新旧情节进行排列组合,完成一个逻辑严谨的故事。
影片开场不久,宗耀因为受到白虎的勒索,失手将其推倒,导致白虎意外身亡。叙事结构的第一次反转是宗耀杀人后在潜逃回村的过程中,却看到了白虎的哥嫂为其准备的葬礼,引发了观众对这场变故的好奇与猜疑。紧接着导演通过抛出村长火烧尸体、陈自力意外坠崖、白虎哥哥找村长借尸、黄欢埋藏勋章等环节,为观众揭示故事的真相。《心迷宫》中每一个情节的铺叙都形成了新的反转,使观众跟随着导演完成了多次“破案”与“解密”的游戏,形成了强烈的悬疑感。
这种打破时间顺序的反常规叙事结构,将“一尸多主”故事中的多条线索,联合情节引爆点,借用倒叙、插叙和闪回的叙事方法连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圆,使本来就隐藏在故事中的伏笔也纷纷与观众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在观看过程中,人们一定会对白虎死后为何无人报警、父亲的勋章到底遗落在哪里、陈自力为何坠崖等情节充满好奇与追问,影片以此为基础成就了它同样充满着神秘主义和暧昧性的人物关系。
影片《心迷宫》的视听表现风格十分明显,片中运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多种构图风格以及打乱节奏的跳接剪辑手法。
开篇的一段长镜头,巧妙地呈现了两组人物关系。首先镜头由大壮带动丽琴移动,在此期间,不论大壮多么望眼欲穿,导演都未让大壮与丽琴同框,当镜头移到丽琴身上时,宝山的首次登场就与丽琴同框且开着暧昧的玩笑。镜头至此,已将这段三角关系介绍给观众,同框的丽琴与宝山有私情,而未同框的大壮不被丽琴接受。再接着镜头由宝山摇到黄欢身上,并拍摄了这段宝山与黄欢的争斗戏,为后续宝山被误会杀了黄欢做伏笔。最后镜头再由黄欢移到前来参加宴席的宗耀身上,两人相视不语,暗示着这段关系的不见天日,最后落幅到村长身上。至此,这段长达3分半的长镜头,通过演员和机位的调度,完美呈现了两组主要人物关系,同时也暗示着剧情的走向。
在刻画人物关系上,导演善用摇镜头,尤其是丽琴内心想法的外化。在丈夫陈自力死后,导演先用声音转场,引出在屋外为丽琴忙前忙后的大壮,再通过一段暧昧的“你来我往式”的摇镜头暗指丽琴此时找到了大壮这个新的依靠。片中还出现了多段跳接的剪辑画面,如白虎在树林中对宗耀进行敲诈、宗耀杀人后发现勋章不见时,导演都运用了跳跃式的方法组接镜头,以展现宗耀内心的慌张与不知所措。
结尾的封闭式构图堪称经典。一般情况下,为了画面的美观,导演会在人物的视线的前面多制造一些留白。但封闭式构图却反其道而行之,这种构图会给人压抑、无法喘气的感觉。在电影《一代宗师》中,宫二跟叶问在茶楼告别的那场戏就运用了这种构图手法,但是在那场情节中,导演对封闭构图的设置,象征着叶问对宫二的态度变化。然而,对于《心迷宫》结尾中的封闭式构图的理解,可以先从黄欢这段剖析,导演用开放式构图告诉观众,黄欢的手里握有村长的勋章,当黄欢俯身将勋章埋进土中再站起后,导演采用了封闭式构图,象征着她选择埋葬这个秘密,不与人诉说。而宗耀与父亲在棺材附近相遇后,导演便由之前的开放式构图变成了封闭式,像是两个人都藏着自己的秘密,背对着背无法直面对方。而那座横在父子之间的棺材,暗含着无言的和解,将矛盾的父子关系画上句号,同时两人之间的现实距离也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空间,放大了人物的内心空间。
隐喻是导演意图和观念的符号化表达,它塑造了影片的意义结构,也成为“影像的本体构成因素”。导演将亲子矛盾、婚内出轨、家庭暴力、农村劳动力流失、留守老人以及地方黑恶势力等社会复杂问题,通过一起“谋杀案”串联,使冲突迅速尖锐化,氛围迅速沉重化。在《心迷宫》所构筑的影像世界中,棺材、勋章、猩猩乃至人物的姓名都作为视觉符号超越了其本身的属性,从而上升为符号隐喻,实现了从事物层到形式层再到意义层的转变,从而发挥出独特的隐喻价值。
棺材滋养人性中的罪恶。影片最初的名字为《心事》,后改为《殡棺》,意为入殓而未葬的灵柩。故事以棺材为轴点辐射到各个人物身上,由做棺、买棺、认棺、抬棺、换棺、弃棺串联起每个人物的故事,棺材既是影片的重要道具也是贯穿全片的视觉符号。片中人物心中的秘密都与棺材有关,棺材承载着人们心中的罪恶,片中多次出现前景为棺后景为人的构图手法,暗示人性中的贪婪、报复、逃避、虚伪等弱点。这些欲望虽然可以跟随棺材被埋葬,但却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你我的心头。由于殡棺一词较为生僻,上映前片名改为《心迷宫》,“迷宫”指每个人将内心深处的罪恶,身陷迷宫却难以自拔,暗示影片主题,直指人性的阴暗。
猩猩象征对原始欲望的追逐。大猩猩纪录片在《心迷宫》中出现了多次,如黄欢在宾馆中发现了村长的勋章但她选择不说;丽琴收到大壮的“定情信物”后陷入了沉思;村长决定趁夜色去“偷尸”埋到自家猪圈前等情节均出现了电视中的大猩猩。其实大猩猩的隐喻性,暗示着人性中固有的自私与贪婪,但是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人类懂得克制,人类世界有文明与法律,也正是因为这个隐喻元素的存在,体现了人类在善与恶之间的挣扎,也体现了导演的用心良苦。
人物姓名暗示其命运的发展。在文学范畴中,角色的姓名往往暗含着一些特殊寓意,塑造人物性格,暗含人物命运,映射影片主题。因此,名字是角色命运的象征,主题意义的载体。
村长肖卫国,意为保家卫国,但其在背后却为儿子偷偷焚尸,掩埋罪行,他毕生积累的名誉也在此毁于一旦。他对勋章的爱惜、对儿子的强权、对权力的追逐,暗指其对父权、强权和名誉的痴迷。丽琴,“琴”字的结构中,今字上面两个王:一个是丽琴的丈夫陈自力,一个是丽琴的初恋王宝山。丽琴的悲剧体现在遇人不淑,被王宝山抛弃后迫嫁给瘸子陈自力,婚前婚后的双重磨难造就了丽琴心中难以磨灭的痛楚并产生雇人杀夫的想法。白虎,以动物名称命名,代表着人类的原始、无止尽地贪婪欲望。借钱不还、敲诈赌博,人性之恶被其发扬最大,其毫无节制地不断索取最后换得自我毁灭的下场。
影片《心迷宫》展现了当代中国农村的多重问题,导演以身份认同与身份瓦解为命题,对影片进行了深层架构。“尸体”三易其主,充满了荒诞、戏谑与可笑。从更深层次上讲,《心迷宫》是在讲述当下中国农村中的家庭矛盾,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文化的冲击下的现状。电影《心迷宫》作为忻钰坤导演的处女作,在故事框架、人物塑造、叙事技巧、剪辑节奏等方面都相当成熟。通过细节之处的描绘,导演将影片从一部普通的悬疑片上升到了对人性、欲望的高度探讨与深度挖掘,从而使该片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这种对现实观照的深度、主题表达的强度、人性表现的力度以及艺术表达的创新性,为我们更好的接受导演的意图敞开了大门,同时也夯实这部影片在华语影坛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