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的措施浅谈

2021-11-12 18:40李晓辉郭文剑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高高职改革

■李晓辉 郭文剑/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是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因此高职课程教育质量对于人才培养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双高建设”的有序开展,传统的高职课程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和弊端,所学内容和实践工作联系的不够紧密,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缺少衔接,理论和实践脱节,教师在开展课程教育的时候,还存在应付了事的情况,这些问题对于高职教育的有效开展以及学生未来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双高建设”为高职课程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契机,通过“双高建设”,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审视自身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提高高职课程教育实效性。

一、“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课程改革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教学理念对于教学实践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在之前的高职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与课程改革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实际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评价效果,就会将主要的教学精力集中在学生的课程考试成绩之上,潜心研究考试技巧和考试规律,平时的教学过程也都是围绕着考试内容和考试标准进行。如果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好,就会被评价为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素质达不到要求。尽管有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当前高职课程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与创新,也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创新尝试,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评价形式和评价标准没有改变,如果教师的教学创新尝试没有帮助高职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仍然会被评价为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

(二)高职学生缺乏自主性,课程改革受到一定影响

在传统的观念之中,高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都养成了一定的被动性学习习惯,缺少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所以在整个的高职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加之高职课程改革的有效开展,本身就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尝试和创新,要想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促进高职学生的课程内容学习,显然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同时,教师教,学生被动接受,是过去高职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这对于课程改革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开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利的教学局面,还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尝试和改进,这样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才不会受到影响。

二、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对于学生来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科的设置和不同教学方式的运用,其最为本质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当前的教育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还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这一问题的,因此很多课程的设置都是非常科学的,也是符合学生整体学习特点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尽管高职教育在我国也经历了相对漫长的发展历程,但是在不同的时期,仍然存在不同的问题,并且很多问题已经是根深蒂固,难以有效解决的。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方面依然呈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这与许多方面的因素都有关系。因此在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过程中,高校一定要遵循有效性原则,积极提升高职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避免课程改革流于形式,从而失去开展课程改革的最初意义。

(二)循序渐进原则

从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特点来看,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实际应用,对于社会需求程度高的学科,而对于社会需求较小的学科,高职院校在开展实际教学的时候就会有所考虑,会适当缩减相应的课时。很多规模相对较小,师资力量比较有限的高职院校,甚至不会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其他学科一定的精力,这也是当前“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课程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想实现“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此过程中,一定不能急于求成,因此从开展高职课程改革,到最终形成完善的,符合“双高建设”的学科教育体系,这期间需要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所以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渐进性原则,遵循正常的学科教育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三、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将核心素养发展融入到高职课程改革实践中

在全新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已经意识到在高职课程教学实践中,除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之外,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经过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此要想和高职课程改革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高职课程改革水平,还是需要一定过程和时间的,短期之内不可能实现。尽管如此,教师在实际开展高职课程改革活动的时候,还是应该有一个较为清晰和明确的认识,能够结合高职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然后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特点,将这两方面的突出特点有机的整合起来,使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在高职课程改革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同时又不至于影响传统方法的效果。尽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许多其他教学方法不具备的优势,但是要想在短期之内就起到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还是存在诸多方面困难的。所以教师在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中,应该遵循有效性原则,让学生在掌握和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提高高职课程教学趣味性,使其符合“双高建设”基本要求

所学知识的趣味性,应该一直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追求和努力实现的目标,如果能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具有趣味,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容易。但是枯燥性较强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抵触情绪,如果教师不施加一定的压力,教学效果也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高职课程本身的枯燥性较强,而且多数都是理论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创新,赋予高职课程教学一定的趣味性,这也是“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做的是,充分结合“双高建设”发展趋势,解决高职课程教学和所学知识的枯燥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在学习高职课程知识的时候,积极性也就自然提升了,之前诸多方面的教学问题也就会随之解决。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创新意识,然后将“双高建设”理念融入到高职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兼顾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开展有差异性的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一定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进行科学的课程内容设置

课程教育内容设置是高职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课程教育内容设计的不合理,不管这个学科如何对学生发展有好处,教育效果都不会理想,在“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教育更是如此。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课程改革之前,首先应该深刻了解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和对于不同课程的学习要求,然后整合相关知识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科学选择课程教育内容。使课程教学既能包含专业精髓,又能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实现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目标。在此过程中,高职教师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教育计划,同时注重吸收其他学校在课程改革和教学方面的优势和特点,然后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有效整合。同时,课程教学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认真总结,及时发现教学计划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和完善,为基于“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高建设”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实践中,应该积极结合“双高建设”的具体要求,优化课程教育模式,丰富课程教育内容,合理规划课程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职业素质,实现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双高高职改革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