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摹仿论》读书报告

2021-11-12 14:07■贾
长江丛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混用古典文学文体

■贾 真

/兰州文理学院

2020年9月,在北京大学唐宏峰老师艺术与前沿的课堂中,初探奥尔巴赫《摹仿论》。说来惭愧,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力作,到现在才开启了它的第一扇门。《摹仿论》副标题为“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通过副标题的延伸与思考,在最初读阅五十周年纪念版导论时,也逐渐从浅层的探索,走进了它所反映出来的西方文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本书的深度让我在阅读中曾多次迷茫不解,在迷茫中又重新查阅资料,再去细品,仿佛就像一扇大门,当你准备好走进时,它神秘又莫测高深,当你迈入大门时,它显现出一种巨大的能量让你在岁月的年轮中鉴古通今,站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所讲述的故事就如他的标题一样,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一幕幕这样朝你走来。在读完书后,没有完全明白其中的内蕴和奥尔巴赫所想要我们读懂的故事,也许需要很长的时间或是久久的文化沉淀才能真正的读懂他,读懂这部几乎跨越了整个西方文学的巨作。

从五十周年纪念版导论中可以了解到,奥尔巴赫就像一个天才的学者,因战争远离家乡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当时也正值混乱时期,在手边没有可查阅的文献资料或给予借鉴帮助的条件,仅凭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完成这一巨作。我认为可能正是因为处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写出这样一列列由记忆深处的超能的知识容量做出的文学批评,在分散记忆过后的整体中体现出独一无二的完整性。在书中可以读出一种潜在的矛盾性、现实性、历史性的逻辑关系,也像是人物和历史以及文学的解释交替轮回,整部书中给予读者的感觉在表面上看是非常宏观和模糊的系统性,但是再去感受文章中一串故事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故事中细绘出的文学解释,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以一种他自己的系统和阐释文学的方式来将这二十章故事一章章揭开了它们内在的文学现实的再现,这种文学现实的再现也是一种源于生活,将文学在现实中再次体现出来的解释,在文学和现实中的阐释中,奥尔巴赫每一章都会用一段故事来引入,故事中的人物,背景和逐渐深入的关系慢慢显现出来,随之是对其文学意义内在的挖掘和批评以及人物中存在的内在关系在现实中再现的意义。书中对不同的文学载体进行了讲述和阐释,在不同的文学载体中我们感受到不同的精神表达,在这里我们将探索到最“真实的再现”。

奥尔巴赫在书中站在自己的美学视野中将文体在不同时期阶段作出了历史性的阐释和介绍,因为跨越了三千年的文学历史长河,在书中体现出来的时期也体现出不同的文体风格。书中体现出对古典文学和现实的批评阐释,在文章中也同时提到古典文学的体系在写实主义中两者的碰撞和摩擦,在第三章《彼德鲁斯.瓦尔弗梅勒斯的被捕》中提到“我们在阿米安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色彩醒目的写实主义开始出现在崇高的文体中,逐渐破坏了古典文学中的文体分用。”当然在书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古典文学中的词汇适用和内在映射含义对现实中的文学又是另一种支撑和再现,再现中表象出古典文学能否在现实中恰如其分的展现,在现实中讲述那一份带有神秘色彩的普遍有效的和谐关系。书中运用的历史透视法,挖掘内在深层意义。在作者的语境下,将这些不同载体的作品融成一体,并且进行了细致的文本阐述,用文学再现现实,文体分用/文体混用的表达阐释在一定意义中应共同为文学的发展做出呈献。文体混用就像一部彩色电影,将多种色彩和手法运用结合,在电影中表现的更加现实丰富。奥尔巴赫在文中指出文体混用就如同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个对话一般,将高雅与低俗结合,用文体混用的方式把文章一步步的阐释,将其造成了喜剧的效果。就像在一个高雅的悲剧人物身上,还在蕴含着低俗卑微这样的另一面,这两者的结合解读,能够将人物表现的丰满而立体。在历史的进程中,高雅与低俗的区分或是结合,在现实的再现上会如何刻画人物和现实世界,突破古典主义文体分用的手法,在现实文学中推进文体混用,讲述现实中的文学和再现。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高雅之身上存在着卑微与低俗,这样的人物在整体中是色彩斑斓的。因为这样的一个人更加真实和可信。在我国周代礼乐中中,也有雅乐和俗乐之分,最早的雅乐出现在古代帝王祭祀中,俗乐往往指的是世俗的音乐也就是民间的俗乐,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民间音乐逐渐替代了雅乐,突破了统治贵族的束缚,民间音乐更能显示出浓郁深厚的人间生活气息。如同在书中的文章一样,在最初的古典文学中,在文体中的划分非常清晰,高雅与低俗的两条线在古典文学中如同两个色彩分明的人物走在路上,清晰和明确。但是随着历史社会的发展和文学阐释的突破,原本在两条线上的人,逐渐发生碰撞和结合,突破了局限性,让现实更加“现实”。如同汉语成语中出现的“雅俗共赏”,指出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也显然是一种文化阐释。在我的理解中,奥尔巴赫提出的文体混用的方式方法是像中国提出的雅俗共赏一词一样,不会只是局限于某一层面的审美风格,将一种结合性的审美和丰富性的故事延续到文学中,也正如副标题“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一样,文体混用的真实对文学的创作再现实现了高雅低俗的融合,就像用平常实在的生活方式,探入到最真实的世界。

《摹仿论》中透出对文学写作的从容和洒脱,作者没有华丽和炫耀的大词大语,前半部分论述古典文学以及基督教文学,在后半部分中又缀文了跨越度比较长时间的作品,但是并没有让读者感觉到这部跨越三千年文学的建筑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这是与读者的亲密之处,也是最值得让我们去钻探的魅力所在。奥尔巴赫始终在自己的文本中出发和推进,没有受太多的理论束缚,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获得历史和文体的交融,作者在书中没有对那个作品或者作家有强烈的情感和偏爱,而是将这些笔下的人物和故事融于一炉,走进文学历史的长廊,这对于理解西方文学具有重要意义,是本书价值的最高体现,文学如何描摹现实?如何体现西方文学在现实的再现?奥尔巴赫在书中的阐释,作出了回应和解答。这样的形式分析,在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中,连接到意识解析,以个人意识和当下思维为起点的梳理,梳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欧洲的叙事传统。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的文学史,更像是人的历史,让人热泪盈眶。每一章的标题都存在着作品本身的兴趣感,吸引你去主动打开和探索,用二十多部具体的文学作品片段去演绎三千年的西方文学历史画卷,我们可以了解到荷马史诗的风格特色,以及与其它作品的风格不同的比较,再现现实。在读完《摹仿论》时,总会结合自己的专业去思考,笔者专业为舞蹈专业,舞蹈理论中也存在再现论和表现论。如敦煌舞壁画中的飞天形象也是对古代社会意识及审美的一种艺术再现,艺术作品本身带有再现性,再如现在的红色革命题材舞蹈,常常是对历史的真实再现,在之中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法,以及舞蹈思想的贯穿,会呈现出舞蹈反应社会历史的真实一面。同样与书中比较相像的是,现在随着舞蹈编导方法的前进与现代化元素的结合,在舞蹈中会体现出最原始或是最现代的结合,这就像书中的文体之分,用不同的文体亦或是舞蹈元素,传承与发展并进。这就是从书中能够探析到文学作品与艺术作品的想通性,将书中的文学历史与艺术作品的形成发展史结合学习,是一种对艺术再现说的补充与共进,不过不得不说,《摹仿论》就是一本深藏若虚的艺术。

奥尔巴赫在书中传达给我们读者的信息是多元化的,这样多元化的传递是对读者的启发。我们纵观去感受西方文学历史和现实时是至关重要的,书中传递的精神文学中,感受不同的风格体裁和历史再现,在不同的故事文学里把握真实的一面。由此奥尔巴赫得出结论:“严肃地处理日常现实,一方面使广大的社会底层民众上升为表现生存问题的对象,另一方面将任意的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置于时代历史进程这一运动着的历史背景之中,这就是当代现实主义的基础。”在历史中的阐述和文体的叙事中,我感受到奥尔巴赫想对现实所要再现和潜深的意义,把历史拉回到现在,他的文学批评对现实研究的支撑和再现,能够让很多学者在茫茫历史中找出那一刻出现的灵光,在书中的每一时期不同的问题风格中,我们读到了这位作者的用心良苦,不过也正如他在结语最后一段中所说的话,“以上就是所有我想要对读者说的话,剩下该做的事情就是寻找他,寻找读者了,但愿我的研究能够找到它的读者。愿他们中既有我那些尚健在的老朋友,也有对此书感兴趣的所有其他人;但愿我的研究能够使那些对我们西方历史仍保留着热爱之情、而不是对它进行破坏的人重又聚首。”在我们存在的现实中,奥尔巴赫的叙事系统已经达到了了一个特别而又孤独的境界,三千年的文学在一页一页的翻阅中走过。在阅读完《摹仿论》后,我会一瞬间涌现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建立于它的创作背景上,延伸于它的发展长河中,影响在继续探索这本经典之作路途中,正如我文章中最初所说到的一样,常常在迷茫中读阅,也会在读阅中迷茫,正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阅读,经过深厚的文化沉淀后,才能将它读懂,成为作者想要寻找的“读者”。

注释:

①②奥尔巴赫.摹仿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猜你喜欢
混用古典文学文体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更正说明
考研知识点之日本古典文学中色彩词的意象研究
另类文体巧谋篇
农药混用原则、类别及注意事项
重要启事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