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模式探究

2021-11-12 12:04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感性理论课工匠

■王 隼/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在高职院校范围内,掀起了型塑学生工匠精神的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活动,各所高职院校都在校本要求下不断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笔者认为,当前需要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对型塑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高职思政教育可以解构为:政治理论课教学、课程思政,以及由学工部、团委、社团所举办的各项实践活动。目前,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遵循着全国“同大纲、同教材”的原则,在课程思政中则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形成了多样性的实施手段,在实践活动中则以主题教育为主线丰富了高职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型塑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中,需要综合利用以上三个方面的思政教育手段,并在其相互间取长补短以提升工匠精神型塑的实效性。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以下讨论。

一、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解析

(一)形成业务精进的主观意愿

业务精进反映在高职学生身上便是,能够在专业理论学习中完成知识整合、迁移和批判反思的任务,在专业实践训练中能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提升实操效率和质量。由此上升到他们的精神层面,则解析为形成业务精进的主观意愿。在“主观意愿”中含有自主、自觉、自立的构成要素,“自主”意在由高职学生自行完成上述学习任务,“自觉”意在高职学生能够在完成上述学习任务时秉持着笃行的思想意识,“自立”意在高职学生能以从容心态面对学习任务中的困难。

(二)产生业务聚焦的职业理念

形成业务精进的结果,依赖于个体长期聚焦于专门的工作任务,在反复研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由此,这在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中便反映为:产生业务聚焦的职业理念。若要使高职学生产生这种理念,不仅需要激发起他们对具体业务的兴趣,还需要帮助他们获得业务聚焦后的专业实践价值。这里的“专业实践价值”不仅含有建立他们专业自信的要求,还含有能使他们的专业实践成果与社会需求间形成良性互动。从中不难理解,在型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时应在开放的育人环境下展开。

(三)获得心无旁骛的实操作风

型塑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核心要点便是,使学生成为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型塑他们的工匠精神时应与突出他们的实操能力训练相联系。在这里所反映的内涵便是,使他们获得心无旁骛的实操作风。显然,以高职学生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实践范畴而言,上述内涵应体现在他们的专业实训训练之中,其中包括:在校实训训练和进入企业开展顶岗实习训练。需要指出的是,在型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时应以开放的育人环境为条件,但这种育人环境又可能使工匠精神的型塑陷入嘈杂和功利的境地,那么综合应用三类思政教育手段则显得十分重要。

二、工匠精神型塑中的思政教育模式定位

(一)定位于为高职学生提供对工匠精神的感性认知

政治理论课教学开设于大学一年级阶段,此时高职大一新生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与之相配合,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对工匠精神的感性认知。所谓“感性认知”可以理解为,使他们能够立足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明确“工匠精神”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并能获得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学习中的初步意识。考察政治理论课体系的构成要件,“形势与政策”应作为向他们提供感性认知的核心课程。目前,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阶段普遍开设了创业就业课程,该课程也应纳入到本文所指的政治理论课体系之中。

(二)定位于为高职学生提供对工匠精神的理性思考

随着高职学生专业学习的不断深入,此时便需要发挥专业课教学的职能优势,即此时的课程思政应定位于:为高职学生提供对工匠精神的理性思考。由对工匠精神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思考,需要在课程思政的引导下来实现。对工匠精神的理性思考的主题包括:(1)如何在专业学习中实践工匠精神;(2)如何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中融入工匠精神;(3)如何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中体现工匠精神。这种理性思考应具备:自主、自觉、自省的内在构件,而不能仅从案例分析所获得的一时感悟中来展开思考,其应由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来支配。

(三)定位于为高职学生提供对工匠精神的内心体验

最终使工匠精神成为高职学生的内心信念,还需在他们的知行合一中得以实现。知行合一反映在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型塑中,前面所提到的政治理论课教学、课程思政都主要以提供“知”的源泉而展开,由学工部、团委、社团所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则给予了高职学生“行”的机会。在上文的论述中已经指出,在型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时需在开放的育人环境下进行,那么这里的“行”便成为了打造开放育人环境的切入点。然而,反观部分高职院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发现,以形而上为特征的创新创业活动仍无法担负起“行”的载体。

三、思政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以提供感性认知为目的重构思政课程内容

目前中职生源占高职新生人数的比例逐步提升,甚至在部分高职院校占比达到了2/3,所以这就为发挥思政课程教学功能提供了机遇。在型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时,需要把握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知规律,所以应首先以提供感性认知为目的重构思政课程内容。具体的实施办法为:(1)应重点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展开重构,重构的方式应以内容拓展、资料补充为主要途径;(2)内容重构的主要部分并放置在该课程的经济篇,在向学生讲解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立足于学生的利益关切(就业诉求)融入工匠精神的主题,使他们能够在大学伊始获得对工匠精神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感性认知。

(二)以提供理性思考为目的激活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学生对工匠精神感性认知的形成,以及来自于中职学校的生源已具备对工匠精神的前置性认知,所以在他们步入高年级便需要培养他们的理性思考能力,即以提供理性思考为目的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具体的实施办法为:(1)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合理利用课程思政模式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工匠精神的内在品质。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会围绕着自己对工匠精神的感性认知思考这个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使他们将工匠精神上升到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中去。(2)在专业实训课教学中,任课教师应根据实训项目设计出符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内容,鼓励学生在个体和团队合作下的实操训练中,以业务精进的意识努力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实训任务。

(三)以提供知行结合为目的优化实践主题设计

在实践主题的设计中需防止形而上学的问题出现,所以在以提供知行结合为目的时,需优化实践主题的设计。具体的实施办法为:(1)专业教学院系应参与到学工部、团委、社团所举办的实践活动中来,并委派专业辅导教师的方式全程参与到实践主题的设计、运行、评价的过程中;(2)应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在主题设计中应突出专业技能展示,以及开发出开放性的职业技能比拼项目,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获得型塑工匠精神的氛围激励,并在氛围的影响下使其在职业技能准备阶段,形成型塑工匠精神的自我强化效应;(3)应对实践活动结果给予及时评价,并通过举办颁奖典礼来赋予参赛学生仪式感,并利用颁奖典礼来感染其他学生,最终使工匠精神进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中。

(四)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内容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当前需要拓宽思政教育的视域,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型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中来,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具体的实施办法为:(1)为了配合型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需要,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在大二阶段,使其成为学生对工匠精神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提升;(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目的在于,为型塑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开放的育人环境,并使高职学生能够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3)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方式可以为,企业定向对接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并在校企合作下为学生成果提供孵化平台,并努力使其转换为商业化成果。随着商业化成果的形成,高职学生便能在获得经济回报的同时,增强自身聚焦业务能力提升的意愿,进而将工匠精神转化为自己的信念。

四、结语

目前,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遵循着全国“同大纲、同教材”的原则,在课程思政中则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形成了多样性的实施手段,在实践活动中则以主题教育为主线丰富了高职学生的校园生活。思政教育的实践模式包括:在型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时,需要把握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知规律,所以应首先以提供感性认知为目的重构思政课程内容;在他们步入高年级便需要培养他们的理性思考能力,即以提供理性思考为目的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在实践主题的设计中需防止形而上学的问题出现,所以需优化实践主题的设计;当前需要拓宽思政教育的视域,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型塑高职学生工匠精神中来,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猜你喜欢
感性理论课工匠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90后大工匠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感性理性不拔河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