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以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为例

2021-11-12 01:23吴陈舒
老区建设 2021年2期

李 平 吴陈舒

[提 要]优势视角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耦合性,运用优势视角分析乡村振兴,符合国家关于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要求。 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通过巧抓机遇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因地制宜把物质优势转化成外在效益,选派干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行动力量,动员群众把主体性优势转化成人力资本等路径走向乡村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创新运用优势视角、发挥主体性优势、聚焦红色资源优势、撬动生态资源优势、借助制度优势等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就要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对于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 转变超常规的贫困治理思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莲花县沿背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沿背村借助政策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红色培训,盘活本地蕴藏的红色资源、生态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探索出一条红色培训助推乡村振兴的崭新道路。

一、理论逻辑: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优势视角

(一)何谓“优势视角”

优势视角最先是在美国医学治疗介入过程中提出来的。 美国一个专业团队在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介入中发现, 即使是存在缺陷或障碍的慢性精神病人仍具有一定方面的优点与能力, 可以从这些优势着手进行干预帮助。通过挖掘精神病患者自身的优势,运用社区的资源,帮助他们融入社区生活。后来这个理论被广泛运用到社会工作实践中,并逐渐成为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基本原理。优势视角应用到社会工作实践中强调社会工作者应关注案主个人与社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而不是把焦点集中在短处或缺陷上,从而帮助案主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依靠自身优势和潜能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优势视角是在对传统的问题视角的批判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问题视角主要从分析诊断对象的缺陷、不足着手,在整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起着主导作用, 治疗的资源和效果主要依靠社工的知识技能。 此种社会工作的医疗模式因其服务理念不能完全吻合社会工作本质、服务效果不尽如人意等原因遭受质疑,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寄期望于优势视角。优势视角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关心分析对象的优势和潜能,认为个人、地区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二是强调主体性,注重发挥分析对象的能动性; 三是承认 “抗逆力”,强调个体可以克服所遇到的困难与负面事件。优势视角理论改变了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状况, 贯穿其中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和“助人自助”。

传统的扶贫工作文章论述大多从贫困者和贫困地区面临的问题着手来阐明对策。近年来, 优势视角被一些学者运用到扶贫工作论述当中。 南通大学高梅书从贫困群体的角度分析了优势视角运用到扶贫工作的三大优点。在《“优势治理”:制度优势何以服务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中,萧子杨基于优势视角剖析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在优势、 动员优势、主体性优势和政党优势,提出把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文化发展的治理效能。张大维、芦恒等人则从优势视角的理论逻辑出发,提出了“优势治理”与乡村振兴的路径。把优势视角引入贫困治理和乡村治理领域,强调发挥贫困群体的主体性, 重视人的内在力量和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 从理论上规避了问题视角带来的弊端。

(二)何以可能:优势视角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求做好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是解决绝对贫困,为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全国各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系列扶贫脱贫政策的出台实施促使全国贫困村、 贫困户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脱贫致富。 我国的脱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崭新篇章,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总体来看, 这属于政府行政力量配置资源的范畴,更多关注的是问题层面。这种扶贫方式的特点主要是行政主导, 具体表现为通过公共财政的再分配机制如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等手段保障贫困者的发展需求。 行政主导式扶贫在现阶段是必要的, 也是我国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效的重要原因。 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贫困群体“客体化”、“边缘化”,形成“等靠要”等消极想法,在解决相对贫困和确保脱贫不返贫等问题上作用有限。

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解决了农村绝对贫困问题。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脱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 要实现建立稳定减贫的长效机制和乡村振兴必然要求改革。一是要求转变观念。从“被动扶”到“主动兴”,发挥农民内生动力。二是要求转变政策。适时推动政府职能回归,从脱贫攻坚阶段的行政外在推动为主, 转向乡村振兴阶段的市场内在推动为主。 在依靠政策兜底保障的同时更注重立足各地实际, 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三是要求转变方式。对贫困地区的重点难点支持应逐步由以一村一户的帮扶为主导,转向对贫困区域整体发展的支持为主导;从保障贫困户较低层次的生存需求, 到关注更高层面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运用优势视角分析乡村振兴, 强调个体优势与地区整体协同优势, 不仅能克服问题视角潜在的不足, 而且符合国家关于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要求。

二、实践探索: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乡村振兴的路径分析

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只用短短三年时间就实现从一个经济空壳村、软弱涣散村、重点贫困村到省文明村镇、 脱贫攻坚先进村和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美丽嬗变, 与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帮扶政策密切相关, 与红色培训的外部机遇相契合,更是与当地资源优势的发掘、盘活和利用分不开。

(一)莲花县沿背村走向振兴的内外部优势

沿背村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坊楼镇中东部,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和自然条件所限,农业生产比较滞后,工业企业难以起步,农民收入水平长期处于全省下游水平,是省“十三五”重点贫困村。

2017年底, 沿背村顺利通过省脱贫攻坚考核组验收,按期实现整村摘帽退出目标。先后荣获江西省第六届文明村镇、 江西省旅游风情小镇、江西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萍乡市“宏明杯”十佳乡村旅游点、萍乡市第十五届文明村镇、 莲花县脱贫攻坚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1.沿背村走向振兴的外部优势

政策优势。一是红色培训方兴未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要求“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各省、市、县党委以及社会力量纷纷效仿三所中央直属干部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办学模式,结合本地区自身特色创办红色培训机构, 对外招收学员,开展红色培训,红色培训继而呈现大发展、 大繁荣的景象。 二是脱贫攻坚政策倾斜。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中央有关要求,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系列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惠及贫困村贫困户,助力精准脱贫。对于头戴“重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经济空壳村”三顶“帽子”的沿背村, 当地党委和政府积极争取国家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选派帮扶干部压实扶贫责任。

主体性优势。“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沿背村实现脱贫、走向振兴提供了主体性优势,明确了沿背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依靠力量都是人民群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沿背村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人尽其才的环境土壤。“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明确了沿背村振兴发展的价值追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组织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的干部是党的组织优势的内生动力。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平常时候看得出来、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众多党员更是一支伟大的力量, 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独特的政治优势,是党的组织优势的不竭源泉。”群众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 强大的组织优势为沿背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更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 进而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 各方面的人财物等资源,汇聚了干事创业共识、凝聚了力量。

2.沿背村实现振兴的内在优势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沿背村如期脱贫摘帽并实现乡村振兴, 不仅得益于政策大环境,更与自身优势的挖掘利用分不开。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江西省莲花县是当年毛泽东引兵井冈的决策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活动区域。 沿背村是莲花县有名的革命老区, 是一片有着丰富红色资源和优良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是著名的“莲花一枝枪”保护者贺国庆的家乡,是将军农民甘祖昌的家乡,也是甘祖昌夫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龚全珍老阿姨接续奋斗的地方。 开国将军甘祖昌回乡后带领群众建设的快省陂、反修桥、引水渠等建筑设施保存完好, 有些仍在发挥巨大作用。在沿背村里,有历史记载的革命烈士有51名, 诞生了一批可歌可泣的优秀共产党员,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村内的毛泽东旧居、甘祖昌故居等旧址旧迹,与周边乡镇的刘仁堪故居、高滩行军会议旧址、 湘赣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旧址旧居等革命旧址形成统一的整体, 区域内红色资源分布密集。

绿色生态资源良好。 沿背村的地貌由山地、丘陵、河谷平原组成,其地貌轮廓可以用“七分半山一分半田,一分水面和村庄”来概括。 村庄国土面积约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35亩,林地面积4500亩,村内水系发达,南溪河穿村而过,是典型的自然生态型村庄,生态资源较完整,开发程度较低,生态环境良好。

人力资源相对充足。 人力资本是通过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形式来体现。 沿背村总人口2000余人,因为没有产业基础,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但绝大多数人仍在家务农,导致人力资源闲置。 甘将军的事迹在本村几乎人人知晓,将军的亲属、后代以及当年跟着甘祖昌建设新农村的村民熟知甘祖昌龚全珍的先进事迹, 甘祖昌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沿背村民内心。

社会资本高。 社会资本可以指声誉或品牌价值, 也可以理解为通过社会网格来动员的能力和资源的总和。 甘祖昌不当将军当农民的故事家喻户晓,特别是《初心》电视剧在央视一套的轮番播放, 沿背村的影响力迅速升温。 甘祖昌夫人龚全珍老阿姨离休后继承将军遗志,扶贫济困助学,被评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习近平总书记对在场300多位与会者介绍了甘祖昌将军的事迹, 对甘祖昌及其夫人龚全珍艰苦奋斗的精神表示赞扬,号召“就是要把这种革命传统精神弘扬下去”。省委书记刘奇在萍乡市调研时要求,“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优势,加强红色文化阵地建设, 传承弘扬甘祖昌将军严于律己、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永葆本色的优良作风和宝贵精神, 努力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作为”。2016年以来, 包括民政部两任部长在内的多名中央部委领导、 江西省多位省委常委都来沿背村指导考察,《中国组织人事报》、《旗帜》、《江西日报》、中央电视台等都对沿背村进行了专题报道, 极大增加了沿背村的知名度。

(二)沿背村资源优势助推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针对沿背村的历史和现实情况, 萍乡市委和莲花县委创新发展理念,巧抓发展机遇,充分挖掘利用地方红色资源, 组建甘祖昌干部学院开展红色培训,发挥各方面优势,撬动更多资源, 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烈担当带领沿背村实现了美丽嬗变。

1.巧抓机遇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传承好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特别是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 要求把甘祖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精神弘扬下去。与此同时,作为党委和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如何对沿背村进行精准扶贫,帮助其实现精准脱贫, 也是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红色培训的重大意义和远大发展前景以及沿背村丰富的红色资源,给了萍乡市委和莲花县委新的思考,并着手在甘祖昌将军的故里打造干部学院, 开展干部教育培训。

积极对接帮扶政策。作为重点贫困村,沿背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村容村貌的提质改造, 在资金筹措上主要是积极争取扶贫攻坚专项资金,通过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旅游风情小镇、乡村旅游点等方面的创建工作,来争取扶贫口、农口、建设口、旅游口等项目资金。通过整合资源,统筹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聚集效应。

发挥驻村干部的头雁效应。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 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 各贫困地区选派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到建档立卡贫困村。 按照有关要求,2015年,江西省水利厅派驻工作队定点帮扶沿背村,工作队争取了省水投集团、省水利厅等方面的帮扶资金, 江西省水利厅91名党员领导干部与沿背村91户贫困户一对一进行了“结亲结对”,倾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2.因地制宜把物质优势转化成外在效益

沿背村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以及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如何最大效度地发挥当地资源效用, 萍乡市委和莲花县委经过调研论证, 决定利用红色培训的有利契机,挖掘红色资源的经济效益,同时撬动扶贫政策资金,将地方资源加以盘活利用。

盘活村民闲置房,改造成民宿。镇村干部逐户上门动员做思想工作, 动员村民将闲置房打造成民宿,作为培训学员的食宿场所。通过“村民自营+学院指导”的模式,实行“统一基本建设标准、统一验收挂牌、统一配送床上用品、统一派送学员、统一结算收入”的管理模式,促使村内住房条件、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得到了提升改造。 贴心为民的政策和可观的收入使得沿背村民申请做民宿的人数不断攀升, 全村的民宿户数已由最初的10户发展到55户。 从2016年10月13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住民宿的学员共35992人,沿背民宿总收入580余万元, 收入最高的农户达35万元。

盘活村委会会议室和村民祠堂, 开办红色培训。传承甘祖昌将军艰苦奋斗精神,因陋就简借用村委会三楼一个可坐50人的会议室作为红色培训教室, 租用甘家祠堂作为情景教学的固定演出场地。 从2016年10月13日至2017年8月6日即启用新建培训楼之前, 共在沿背村会议室授课222堂,在甘家祠堂出演采茶剧《并蒂莲花》133场,有效盘活了村庄闲置资源。

利用村内红色旧址,营造文化氛围。按照“红色校园、绿色家园”的理念,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 将村入口处的将军牌楼改造成甘祖昌干部学院校门, 在村里空白围墙上绘制红色墙绘, 在重要路段两旁设立甘祖昌龚全珍的语录牌和红色灯笼, 在反修桥设立一组劳动剪影小雕塑。 与此同时, 将甘祖昌将军故居、甘将军回乡修建的水库、堤坝和桥梁、开垦的虎形岭、 改造的冬水田以及周边红色遗址打造成为党员干部参观学习的课堂和实践体验的基地。 沿背村的红色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秀美沿背。沿背村以挂点扶贫为契机,充分利用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等良好的生态资源, 通过打造红色培训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点等方式,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引入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经营方式,提升改造经果林基地近300亩, 兴建120亩黄菊种植基地和10亩恒温农业大棚种植基地, 村民以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参与生产分红,20余户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100余名农户采摘季节在基地务工。依托河流、水库等水利资源,发展休闲垂钓产业和水产养殖。借助水利扶贫行业优势,实施南溪河生态修复工程,并于2018年成功创建了省级水生态文明村。沿背村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找到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转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平衡途径,美了环境,富了乡亲。

3.选派干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行动力量

选派干部充实中坚力量。“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沿背村是一个省委组织部挂点督导的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在这样一个落后村干事创业困难重重。萍乡市莲花县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从组织部门、教育系统、党校系统、卫生系统和乡镇等多个单位抽调党员和业务骨干, 为沿背村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市委组织部先后从部机关、市委党校、萍乡学院等单位抽调借调多人协助教学研发、环境整治、红色氛围打造和项目建设等工作, 抽调借调干部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凝聚村民同心干。

党建引领, 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沿背村升级成立了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实现了“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支部吸收年富力强的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加入,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 确保工作延伸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每一名党员成为一面旗帜,每一个支部成为一座堡垒。

4.动员群众把主体性优势转化成人力资本

莲花县把红色培训和精准脱贫、 乡村振兴结合起来, 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不让老板进来,要让百姓受益”的运营理念,通过发动村民兴办民宿,吸收村民讲课、演出,安排村民到公益岗位工作等促进群众增收。发动贫困户组建客运车队,帮助引导村民成立红沿专业合作社、 将军情土特产公司、采茶剧演出队等各种自治组织,并且对村民进行理论知识、接待服务技能、创业技能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 吸收群众参与到红色培训链条中,使他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从2016年10月开办红色培训开始至2019年,三年多的时间,全村群众增收1250余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从1万元增长到380余万元。 群众的思想观念、就业技能、民风乡风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观。 村民既是老板又是服务员还是义务讲解员, 参与的干劲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一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充实了乡村建设发展的人才队伍。

三、现实启示:沿背村美丽蝶变对革命老区的示范效应

沿背村依托政策环境, 顺应红色培训发展的有利趋势,依靠党的组织工作优势,把能人聚到了党旗下, 把丰富的人力资源培养成了人力资本, 把潜在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社会效益, 使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实现了华丽转身和美丽蝶变。这种模式已经为不少革命老区所借鉴和复制。 江西鹰潭学习沿背村的方式在村里创建了鹰潭红旗干部学院, 发挥红色培训的教育功能和经济功能,极大增加了地方收入。江西于都、江西弋阳、四川自贡、南京高淳等不少地方借鉴了这种模式,在农村(社区)建设党性教育基地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沿背村的发展模式对其他革命老区具有示范效应。

(一)优势视角新运用:激活乡村各要素的潜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推进乡村振兴,要以敢为人先的锐气, 突破陈旧观念的桎梏, 应转换视角,改变传统的问题视角。问题视角侧重“找病灶”,优势理论则强调为个人、社区赋权和赋能。从问题视角到优势视角的转换,改变的是聚焦点。这不是无视问题,而是转换思维方式,从优势着手解决革命老区的发展问题,将以往未得到充分利用甚至被忽视的资源加以开发运用,实现资源向资本的转化,激活乡村振兴各参与要素的潜能与优势。

(二)发挥主体性优势: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事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是推进改革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推动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激发民众的内生动力和主人翁意识。 根据村民各自优势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既促进个人就业发展,又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制定配套的人力资源培养管理方案, 吸引新乡贤和外出务工农民回归,培养出一支符合乡村需要、能扎根农村的基层干部队伍。

(三)聚焦红色资源优势:找准经济发展契合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 立足资源、市场、人文旅游等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因文化传承、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各方面的不同,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有的地方可以靠旅游发展, 有的乡村可以通过产业振兴,等等。不少革命老区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了红色教育培训, 但有些党性教育活动经过短时间火热之后降温冷却, 造成资源浪费; 有的地方斥巨资打造的党性教育基地因为脱离群众生产生活实际, 导致资源转化率不高。红色资源的挖掘利用,不仅要发挥其政治教育功能,还要凸显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 这就要求革命老区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找准红色资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把精神财富充分转化为社会财富。

(四)撬动生态资源优势: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2019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大多数革命老区拥有良好的绿色生态资源优势, 要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应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拓展“两山”转化通道,因地制宜开展绿色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 加快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五)助力制度优势转化:聚力赋能乡村治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革命老区走向振兴不仅需要依靠自身的红色资源优势, 还需要发挥国家制度的优势和巨大伟力,通过多方力量整合资源。

坚持和发挥党的领导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巨大的扶贫成效, 展现了我们党强大的治理能力。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乡村要全面振兴,要发挥好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

坚持和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 是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的政治优势, 也是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乡村振兴涉及人、财、物,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更涉及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等方方面面,需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全力画好同心圆。

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效能。革命老区要实现全面振兴, 应当把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与乡村振兴战略、机制和路径结合起来,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协同效能、整合效能、动员效能和保障效能,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

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思路、过程和举措,对于其他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崭新的道路。 通过优势视角探索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道路正逢其时。 打破传统问题视角的观念藩篱, 发掘革命老区自身的优势与潜能,以革命老区的红色、古色、绿色资源优势“发力”乡村振兴,绘就“面子美、里子实”的乡村振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