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莲香 黎爱斌
[提 要]在对新余匾额博物馆现存功德匾进行实地调查、现场考察和收录具体匾文资料的基础上,对功德匾的内涵进行探讨。新余功德匾按内容大致可分为表彰功绩、宣扬德行和寄予明志三类,统治者采用奖赏的形式在思想上笼络民众,达到巩固统治的政治目的。中国的家族观念由来已久,国家和家族宣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鼓励女子树立“贞节”观念,并为他们颁发匾额表扬此类行为,鼓励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匾额作为媒介又起到了社会教化的功能。
匾额中的“匾”字古代也作“扁”,《说文解字》对“扁”字做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额,即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当然历史上也存在其他的说法,如横着的叫匾, 竖着的叫额, 如今统称为匾额。《含山县志·孝义》:“汪绍芹,监生,好善乐施,……奖之以额曰:义风足式。”体现出以匾额作为表彰义行善举的形式已普遍适用于民间。 新余匾额博物馆收录的匾额年份大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 经整理新余匾额博物馆辑录在册的匾额,共计300块左右,其中功德匾有65块。经过对这65块功德匾进行释义解读,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明清时期的儒家理学思想不仅是统治者的官方意识形态,而且是家族文化中作为指导人们待人接物以及处理个人、 社会与国家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基本原则。 如在康熙颁布的《上谕十六条》中,提到宗族的功能:“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借助宗族传递文化功能的作用, 把官方认可的教化理念传达到民间。由此,世家大族会更加注重本族儒家道德伦理的培养,鼓励族人努力读书、积极入仕。于是,在当时涌现出了很大一部分专门用以表彰那些用功读书、 继而入仕的学子的匾额。
科举考试对于古代读书的学子们尤为重要,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金榜题名。由此,大量的科举匾额应运而生。 与科举匾额不同的是,功德匾更多反映的是表彰用功读书、积极入仕的学子,如:
例1匾文 星耀磻溪
上款:署新喻县儒学正堂加三级邵廷敕授修职郎特授新喻县儒学教谕 御管训导事加三级罗 为
下款:登仕郎李逢霖立
这款匾为新余负责教育生员的儒学教师所题,送给科举及第、进入仕途的李逢霖,赞扬他成功考取功名。 除了已成功考取功名的学子,还有一批正积极备考,有望成功入仕的学子也备受当地官员的喜爱, 官员用送匾的方式表彰学子的努力。再如:
例2匾文 三选书升
上款:例授文林郎新喻县儒学训导眷教生蔡镇堃 为
下款:大学生李之鹤立
大清光绪廿四年戊戌仲冬月下浣吉旦
古代选拔官吏要经过乡试、县试、殿试三道选拔程序,学子们需十分努力刻苦读书,才能金榜题名。 此匾为当时的新余县儒学训导蔡某赠与学生李之鹤, 期望他在科举考试中顺利通过三关,成功入仕。类似的匾文还有:
例3匾文 名标槐市
上款:赐进士出身署新喻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吴攸之 为
下款:国学生黄殿佐 立
大清咸丰四年岁次甲寅子月中澣吉旦
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因其地多槐而得名,后借指学舍。正堂,明清时期对府县等地方正印官的称呼。 此匾为咸丰年间新余县县长吴某所题, 表扬用功读书的学子黄殿佐, 期望他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拿到好名次。
除此之外,匾文“名噪辟雍”“声蛮上苑”“名扬上国”等都表达了政府、社会和地方官员对科举考试的重视, 对积极入仕的学子的肯定和赞扬。
家族不仅鼓励族中子弟努力读书、 积极入仕,更加鼓励他们积极钻研学问,因此世家大族子弟大多饱读诗书,善书画。一方面致力于科举入仕,另一方面也醉心钻研学问,期望在文坛、 诗坛或其他学问方面取得不俗的成就。如:
例4匾文 成均隽品
上款:赐进士出身钦命巡抚湖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三级愚叔斯盛并有2印 (晏斯盛印一斋)为
下款:大学生侄称时立
皇上乾隆九年二月
题写此匾的官员为晏斯盛, 受匾人和立匾人为同一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匾额中最直接地体现在上下款之中。 从上下款的称谓可推测出题匾者与受匾者之间为叔侄关系,侄子在最高学府读书,成绩优异。其叔晏斯盛夸赞他读书的成就。当然,在新余匾额博物馆收录的功德匾中, 题匾者不一定与受匾者为亲属关系,如:
例5匾文 雍门翘楚
上款:乡进士拣选知县壬子科湖北同考官丁巳会副特授新喻县儒学教谕杜文命
下款:大学生符日俊 立
皇清乾隆十四年仲冬月
该匾因历史保存问题,部分信息丢失,但我们不难看出此匾为新余县儒学老师杜文命所题, 送给其学生符日俊, 以称赞他钻研学习、 成绩优秀, 认为他能成为某一领域的翘楚。类似匾文还有:
例6匾文 誉播南雍
上款:礼部進士拣选知县分宜儒学教谕前任赣县教谕加三级熊恭 为 并
下款:大学生黄世光立
嘉庆六年辛酉仲冬月吉旦
与前文中的例5相似,同为当时的儒学教谕对学堂中文采斐然、 学识过人的学子的赞扬。
从匾额中我们发现, 虽然匾文中没有明确提及科举入仕, 但当时成绩优异的学子多数进入了仕途,题匾者也多为官员,官员表扬钻研学问、 用功读书的学子, 正说明在明清“士农工商”等级分明的社会,读书与科举入仕是息息相关的。
统治者通过送匾这种方式,不仅大力表扬了国家和社会所提倡的道德行为,而且更重要的是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和改变民众的观念,让被统治者认可并遵循国家和社会提倡的这种道德行为,功德匾俨然已成为伦理道德的载体。
为官之德是官员德行的体现, 道德规范适用于社会全体成员, 赠予官员表彰德行的匾额,不仅可以表彰为官者品德出众,还可以勉励官员继续勤勉为官。如:
例7匾文 德优服官
上款:钦加同知衔授萍乡县正堂调署新喻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余致中(印章两枚)
下款:国子监大学生龚公仁量五旬寿 立
龚其昌为国子监学生, 官员余致中为五十岁的监生龚公祝寿题匾,用“德优服官”来勉励他今后做官要秉持仁德宽厚之心。再如:
例8匾文 渭水遗风
上款:署理分宜县知事蔡(印章两枚)为
下款:登仕郎傅泰星八秩荣寿立
中华民国五年洪岁丙辰仲冬月中浣榖旦
渭水遗风, 指代前人先贤留下的美好风教。知事,地方行政长官的称呼。登仕郎,清朝正九品封赠之官,非实职。此匾为当时的地方官吏蔡某所题,庆贺傅姓官员八十大寿,赞扬他品德出众。类似匾文还有:
例9匾文 渭水高风
上款:赐同进士出身赏顶戴花翎钦加同知衔候选直隶州知州前署分宜县事特授厅安县知县加五级记录十次刘(印章两枚)为
下款:登仕郎潘元楧八秩寿诞
皇清光绪岁次已亥仲春月谷旦
此匾为地方官员刘某所题,庆贺潘姓官员八十大寿,同时称赞他做官有气节、有风操。国家和社会所宣扬的道德风尚具有普遍性,不仅适用于民众,也同样适用于官僚阶层,宣传为官仁德、有气节这一风尚。
与为官之德不同,贞节之德是针对古代女性的一种道德规范。多借祝寿之机对该女性守节进行赞扬和表彰,强化妇女的贞节观念。如:
例10匾文 柏舟励节
上款:行走督学江西部院加三级记录十次张(印章两枚)为
下款:国学生黄其昌之母氏孙郎孝七十寿
光绪三十年庚戌冬月上浣谷旦
从上下款可以推测出:清光绪三十年,国子监学生黄公仁量的母亲庆祝七十大寿,某张姓官员题匾“柏舟励节”送给黄母,赞扬其守节之坚贞。类似匾文还有:
例11匾文 松贞晚翠
上款:署理新喻縣知事饶宗义为
下款:节孝姜母萧大孺人七旬寿旦
民国十一年岁在壬戍仲冬上浣立
此匾为饶姓官员所题, 赠与庆祝七十大寿的萧氏。“松贞晚翠” 不仅是对彭母守节行为的赞誉,也是在宣扬“贞节”观念。
由此可见,古代社会推崇“贞节”观念,表彰具有“贞节”观念的女性,以此来鼓励全社会的女性接受并遵行这一道德品行。 除此之外,还有“松贞老传”“松筠高洁”“冰霜矢志”“节徽花甲”等匾额。
新余匾额博物馆收录的这65块功德匾中,宣扬德行类的匾额占据一半之多。无论是官员为官的德行要求,还是妇女“贞节”观念和社会尊老敬老风尚的要求, 都体现出明清社会对德行的看重, 要求集体和个人共同遵守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
匾额作为精神和文化表达的载体, 人们在送匾、 受匾的过程中完成了这种精神和文化的传递。功德匾多言他志,以送匾的形式表达对受匾人某种志向的勉励和期许。
明清时期, 社会和家族都鼓励学子进入仕途, 在当地县学读书的学子们多数都有成功入仕的志向,作为政府和地方官员,自然是鼓励学子们的这种志向。如:
例14 匾文 圣代抡才
上款:乡进士拣选知县壬子科年湖北同考官丁巳会副特受新喻县儒学教谕杜文命 为
下款:大学生张正弼 立
皇清乾隆十五年仲冬月吉旦
题匾者为当地儒学教谕, 受匾人和立匾人为同一人。 题匾人表达了他对自己学生的期许,希望该生能成为当代的优秀官吏。类似匾文还有:
例15 匾文 翰苑储萃
上款:特授临江府新喻县儒学司训署理本学教谕事郭文濬 为
下款:国学生张正弼立
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仲冬月吉旦
题匾者为新余儒学教谕郭文濬, 受匾者为学生张正弼。 郭文濬题匾的目的是鼓励张正弼早日实现科举及第、 进入读书人向往的翰林院的志向。
从匾文可以反映出来, 负责地方教育和考试的官员十分重视入学读书的士子, 尤其是以成绩优异、有望考取功名的学子。官员对他们给予厚望,期望他们日后进入仕途,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孔子认为治学有三境界,第一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强调读、写、练。第二境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强调与“友”“朋”的交谈、论辩。第三境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强调良好心态。这三境界足以说明,求学之路漫漫不易,能真正钻研学问、获取真知的学子值得让人称赞, 政府和地方官员也希望这样的学子越来越多, 所以通过送匾的形式鼓励那些有治学之志、 踏实钻研学问的学子。如:
例16匾文 名齐洛社
上款:钦命头品顶戴双眼花翎赏穿黄马褂广东全省陆路提督军门张 (印章两枚)(张春发)
下款:大学生赖立诚六十寿立
皇清光绪二十六年洪岁庚子冬月吉旦
此匾题于皇清光绪二十六年赖立诚六十岁大寿那天, 官员张春发称赞他诗词方面的成就,形容他学识渊博。类似匾文还有:
例17匾文 源流东观
上款:敕授文林郎赐进士出身试用知县调署临江府新喻县知事加一级吴(印章两枚)(吴攸)
下款:大学生敖维栋 立
皇清咸丰五年洪岁乙卯孟
此匾由当时的县长吴攸所题写, 送给敖维栋学子。“源流东观”意指该学子学识渊博,题匾人鼓励该学子在钻研学问方面有所志向,期许取得更大成就。在当地县学读书的学子有入朝为官的志向,也有钻研学问的志向。地方官员通过赠送功德匾额的方式来肯定学子的志向。 匾额的特殊性就在于题匾者与受匾者不可能同为一人, 这也正说明匾额承载了他人对自己志向的期许和肯定。
新余匾额博物馆收录的功德匾虽然数量不是很多, 但匾文蕴含的内容各有不同,呈现出独特的工艺价值、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 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有裨益,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