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分析

2021-11-11 07:16薛兆清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策略

薛兆清

摘要:根據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果教师由于对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内涵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重视程度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可能导致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发展情况难以达到预期。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一起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提升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修养,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尤其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加强学生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更需要与时俱进,改进课堂教学,努力生成有序、有趣、高效的课堂。本文以核心素养下的教学为基点,以提升初中生的道德水平与法治素养为目标,浅析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希望能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借助工具,引发共鸣

道德与法治课程凸显实践性,是端正学生个人行为、指导学生发挥正能量的一门实用型学科。过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理论灌输”的方法,根据教材内容,以复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这种方法不但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与个人潜质的发挥,而且也使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和乏味,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毫无帮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变成为图片、视频、声音等形式的教学课件,这样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大有帮助。比如,在教学《做守法的公民》这一单元知识时,教师可以事先在互联网平台查找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案例,以此作为反面教材,制作成视频教学课件,让学生在观看反面案例时能够引发情感共鸣。在观看过程中,学生可以联想身边的一些真实案例,并牢牢记住每一个视频场景,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时时自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当视频观看结束后,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代表谈一谈自己的观后感。这种视频课件引导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视频故事当中,而且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守法的合格公民。

二、合作讨论,挖掘内涵

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以及法律意识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人行为始终起到时时鞭策、时时鼓舞的作用。但是,由于初中学生正处在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十字路口,学生的自律意识、自我警醒意识相对较差,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开展主题座谈活动。在座谈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针对一些社会现象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集思广益,将小组成员的想法与建议汇集到一起,使学生具备透过现象看到问题本质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诚实守信”为例,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首先通过口头讲述或者播放视频影像的方式,选取近年来具有典型代表的诚实守信模范的真实案例,然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各小组围绕这些真实的案例进行讨论,并将自己的想法、看法与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比如,有的学生说:“诚实守信是一种社会美德,人人都应该继承和发扬,而且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必将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有的学生说:“诚实守信自古至今,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5000年的传承,这一美德所彰显的社会正能量时时鼓舞着新一代中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将心中的真实想法表露出来,对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将起到正向助推作用。与此同时,学生之间通过分享个人感受,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当中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对端正个人行为与态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情境创设,发挥想象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真实场景,然后赋予学生一些真实的角色,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演绎一个精彩完整的故事。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辨识力与学习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在演绎过程中积累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表演当中,扮演一个角色,或者发挥指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将故事表演完整,而且具有警示作用。比如,在教学《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时,教师首先创设一个真实情境。“几个男同学正在操场上打篮球,其中甲同学在运球过程中,不小心踩到了乙同学的脚,并且撞倒了乙同学,这时,摔倒在地的乙同学突然间涨红了脸。请同学们结合本单元的知识点,发挥想象力,将后续的故事补充完整,并将故事演绎出来。”此时,扮演甲乙同学的学生代表在短暂的思考过后,随即进入真实情境当中。甲同学急忙上前,扶起了乙同学,甲同学:“对不起,刚才运球时,我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你没事吧。”乙同学听了甲同学话以后,涨红的脸马上恢复了本色,在甲同学的搀扶下站了起来,拍了拍甲同学的肩膀说:“没事,打球磕磕碰碰是常用的事,我们继续打球吧。”两个人化干戈为玉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用和平的方式处理了该问题。当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继续选择学生代表,换一个表演版本,以乙同学无法控制个人情绪为契合点进行表演。学生从表演当中可以看到,甲乙两名同学在无法控制个人情绪的情况下,将会发生肢体冲突,进而升级为打架斗殴事件。由此可见,克制情绪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一条有效路径。这种方法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精髓,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四、生活积累,素养提升

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养成一个善于观察生活,善于留意生活的良好学习习惯,将每天的个人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随时对记录内容进行温习与回顾,查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及时予以纠正。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同时也为指导和规范个人行为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素材。比如,近几年关于公交车上是否给老年人让座的新闻,一度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也争相报道此类事件。一些老年人由于他人不让座便与之发生争吵,甚至出现肢体冲突或者言语攻击。针对这种现象,学生可以在平时乘坐公交车时,认真观察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在记录该事件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有的学生说:“让座或者不让座完全是个人主观行为,让座是道德高尚,不让座则是情理之中,并不存在必须让座的说法。”而有的学生则说:“老年人不应该用这种道德绑架的方式,强行施加给其他人舆论压力,这样,容易给不让座的人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还有的学生说:“老年人年岁大,在乘坐公交车时,如果看见有老年人乘车,应该及时起身让座。”通过生活积累与个人评述的方法,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是非曲直,对个人的终身发展也必将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加强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学校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提升初中思政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也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促进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爱梅.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33):73-75.

[2]康继武.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8):10-11.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