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元素在动画影视中的运用及其启示

2021-11-11 06:41梁娟美钟慧娴
三明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影视

梁娟美 ,钟慧娴

(1.中山大学 中文系,广东 广州510275;2.广西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广西 桂林541004)

民俗元素既特指民俗事物或事项,同时也包括泛指民俗氛围和抽象的民俗感,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民俗元素在生产与生活文化中成为民俗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刘晓春认为,民俗文化是某一群体在某一地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社会、超自然互动关系的处理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模式化、符号化的生活。民俗文化本质上是文化的模式建构与文化认同。融入民俗元素的动画影视[1](P100-105),潜移默化地对观众进行审美意识的塑造,实质是通过民俗元素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对观众进行趣味的引导和价值观的建构[2](P49-54),最终达到文化的认同。

在日本经典动画影视中,民俗元素在主题灵感激发、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场景设置等方面进行融合与建构,它为日本经典动画影视注入有日本风情的民俗内容,同时又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现代流行文化的构建。国产动画影视目前想打破发展的瓶颈,除了技术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要有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可讲。[3](P113-117)中国丰厚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学资源可为国产动画影视提供丰富的素材,或许是当代中国动画影视努力的方向之一。

一、融入民俗元素的国产动画影视概况

中国动画萌芽于民间文艺,从彩陶壁画到皮影戏、木偶戏,民间艺术酝酿着动画的雏形。西方电影技术的传入,开启了中国动画的现代发展阶段。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这是中国动画影视成长的摇篮。在这个时期,著名的“中国学派”开始形成。在“中国学派”活跃的时期,中国动画影视一直处于民族化的尝试中,无论是制作形式,还是题材内容,都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民俗元素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第一部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骄傲的将军》造型灵感源自京剧,充分吸收了京剧在动作、服饰、色彩等方面的处理方式,把京剧脸谱的精粹融入角色的塑造当中。动画创作者在这部片子里还运用了传统的绘画艺术,提高了制作的技巧。而在内容上,民间传说故事也是这个时期喜爱运用的题材。我国民族风格的木偶片代表《神笔》就取材自民间传说《神笔马良》,获奖颇丰。剪纸片《渔童》也改编自民间传说。此外,民族史诗也是可用的题材库。彩色木偶抒情长片《孔雀公主》就是根据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改编的,在角色服饰设计上加入了傣族服饰的华丽风情。这些以民间文学为原型制作的动画都是中国动画影视在起步之初相当重要的作品。

在中国动画发展的长久过程中,“中国学派”以其取得的优异成绩和鲜明特性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同赞赏。“中国学派”民族风格显著,题材大多源自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等,力图在动画影视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内涵。“文革”期间,动画影视的发展陷入了几近停滞的困难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动画影视人被压抑的热情迎来了释放的契机,中国动画影视进入二次创作高潮。尽管中国此时也在努力鼓励动画影视的发展,但是随着美国和日本动画的强势崛起与引进冲击,动画影视的局势产生了变化。我们能看到,21世纪初的中国动画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动画连续剧的制作上,并且日渐将动画的受众定位在儿童身上,制作的题材多富有幼儿倾向的娱乐和教育意义。此时的中国动画影视正处于瓶颈期。很多动画影视人意识到行业目前所处的困境,并且主动进行多方的尝试,企图探索出一条合适的破冰道路。其中既有贯彻发展面向儿童的动画影视并且获得一定票房成绩的探索,也有吸取经验正视传统文化并且敢于创新的探索。前者以《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影视剧以及《熊出没》动画影视剧为代表,后者则以近年来有崛起之势的《小门神》[4](P95-97),以及 《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动画影视作品为代表。

二、日本经典动画影视的民俗元素运用

为论述民俗元素在日本动画影视中运用的典型范例,首先需确认以何标准来认定经典影片。除了内容制作的优质以外,口碑、传播的广度也是基本条件,尤其是票房的号召力,它可以最直接地反映大众的选择。忽略币值的变动,以日本动画影视蓬勃发展的最近一波浪潮,即20世纪90年代至2020年底作为选取时间段(未下映影片暂不列入统计),根据日本映画制作者联盟提供的数据来看①,日本动画影视票房前十的影视作品(选取动画电影为例)和导演,见表1。

表1 日本动画影视票房前十的影视作品

日本经典动画影视对民俗元素的运用可谓信手拈来、炉火纯青。无论是在影片主题、角色塑造、情节安排,还是在场景配置上,处处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文化气质,传递出日本人特有的民俗文化与特质。在日本的动画影视中,民俗元素与影视主题和内容的紧密融合,既是日本动画影视人高超艺术创作的体现,也是其文化自觉和自信的体现。[5](P91-96)

(一)主题确立

民俗元素通过民间文学中的神话、传说、故事等题材激发动画影视创作者的灵感,融入影片中,成为影片的重要元素。“动画往往取材于神话、传说、童话等题材,它们往往直接运用了原型意象所具有的象征形式。”[6](P74)日本动画影视人对传统题材或其中的意象推陈出新,利用、改造、重塑,实现艺术再创作,在动画影视中达成古老文化生命力的延续。

高畑勋导演2013年创作的日本动画影视《辉夜姬物语》,取材于10世纪创作的日本最古老的物语文学作品《竹取物语》,导演为探究辉夜姬背后的“罪与罚”,才产生了以《竹取物语》为原型创作一部动画影视的灵感。《你的名字》创作的灵感来自两个日本古典文学。一是小野小町的和歌 “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真如见一回”[7](P114);二是《とりかへばや物語》[8](P1-290)(《真假鸳鸯谱》,把男子像女儿一样养育,把女子像儿子一样养育。“变身物语”是日本传统的书写,男女转换的故事在日本文学传统中并不少见。[9](76-106))

(二)角色塑造

日本经典动画影视通过民俗元素的恰当运用,塑造出立体而丰满的角色形象。民俗元素的融入和标识,塑造了一个个有趣而又有名的动画影片角色。活跃在传说故事中的神仙妖怪是日本动画影视热衷使用的形象。有的影视是直接使用现实已存的形象,有的则是对这类形象进行模拟从而自创特殊的角色。比如 《千与千寻》中的千寻是一个普通的人类小孩,但其他活跃的角色却以非人类为主。从汤婆婆到其手下的员工,再到前来“油屋”浴场的客人,都是“神仙鬼怪”的代表。还出现了不少深入人心的妖怪形象,例如锅炉爷爷、煤炭精灵、无脸男等,都是构成这个异世界语境的重要角色。每个人物的塑造都包含了民俗文化的深意。正如在民间传说故事中一样,关于非人之物的叙述总是能激起人类对远古记忆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神秘的好奇心。

有学者曾说道:“动画影视通过其独有的审美元素成了艺术和审美‘返魅’的重要媒介,影片中那些怪兽、巨人、幽灵、鬼魂等意象激活的是人类无意识领域里那些不可穷尽的各种感受。”[6](P145)民俗元素的介入激活了创作者的灵感,也激活了观众无意识中对“魅”的审美渴求。除了直接将妖怪形象纳入人物塑造范畴中,让角色与妖怪鬼魅产生关联也是常用的手段。例如在动画影视《给桃子的信》里,桃子因为偶然的契机能够看得见妖怪的存在,从而展开了一段搞笑又温情的故事。

民俗元素为日本动画影视的人物塑造赋予了更多的可能性,给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发挥的空间。在这当中,妖怪文化更是占据了突出的位置。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妖怪文化的表层特征与内在力量均在日本动画影视中得到很好的展现。

(三)情节安排

动画从诞生开始,就彰显出与现实世界相异的异质性,并保持或表现为与现实世界的间隙和隔离。对于动画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在还原现实还是与现实保持距离,不同艺术家有不同的看法。在笔者看来,动画影视在诞生之初就带有了与现实世界相异的天然能力。创作者在影视情节的创设过程中把神奇力量纳进来,借助它们来给影视带来情节的转折和突变。《你的名字》中男女主角性别交换的时间定在“黄昏之时”,“黄昏之时”也被称作“逢魔时刻”。影片一开始就为这个古老传说埋下了伏笔。影片中提及《万叶集》中所谓的“黄昏”(たそがれ)就是传说在阴阳交替、界限模糊的黄昏时分,人们能够看到很多白天看不到的非人之物或者奇幻之事。新海诚对民俗元素的运用是有目的性的,正如“黄昏之时”的引入是为了给剧情发展提供推动力,让男女主角后续在黄昏之时完成合理但意外的身体复原,增强了影片的“起伏感”。这种情节的创设既让人感受到了导演对日本传说的熟识掌握,也让人感受到影片自然而然营造出来的浓厚民俗氛围。

(四)场景布置

日本经典动画影视擅长在影片中运用民俗元素构成各种细节,让影片变得值得推究。例如影片中出现的传统建筑、人物服饰、食物等都相当具有大和民族的特色,这体现了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重视以及日本民族的自豪感和文化传承的自觉感。不少影片中的取景地糅合了日本现实生活的地域,并引发了前往对应地旅游的热潮。例如,《千与千寻》中的油屋浴场糅合了目黑雅叙园、二条城等现实建筑,汤婆婆的住所也源自日光东照宫。[10](P196-201)《你的名字》中的女主作为巫女身着的红白传统服饰,是身份的象征,也是日本巫女的文化符号。服饰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身份或整个国家文化的历史演变。将既存的场景加入到影片的场景构建中能大大增强影片的考据感和历史感,也能带动取景地的旅游事业。民俗场景的还原建构既是一部影片的单独文化运用,也是整个日本动画文化行业的创作情怀体现。

日本经典动画影视用民俗元素符号构建细节,让影片显得更细致、有层次。日本动画影视人热衷于在影片中还原经典的日本风土人情,对既存风物的实地取景刻画成了一大特色。他们将实际生活纳入到动画创作的方方面面,增添动画影视的历史性与艺术性。这种扎实又具有联想力的创作方式让日本动画影视成了考察日本民俗的重要对象之一。

三、国产动画影视民俗元素运用的启示

民俗元素的善用是建构日本经典动画影视风格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和支撑之一。日本经典动画影视注入日本独特的民俗风情内容,同时又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现代流行文化的构建。在影视创作主题的灵感激发、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场景设置等方面的融合与建构,民俗元素都起到了积极的塑造作用。借鉴日本经典动画影视对民俗文化的加工和改编以及对民俗元素精妙运用的方式,突破元素堆砌和剧情僵硬的旧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把中国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学改编成引发观众共鸣、激发观众共情的故事,可作为当代中国动画影视努力的方向之一。

当下中国动画影视有丰富的民俗文化作为故事讲述的语境和背景,融入民俗元素的动画影视,能够潜移默化地对观众进行审美意识的塑造、趣味的引导和价值观的建构。

(一)丰富的民俗题材

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里寻找动画影视的发展突破口是可取之举,这既是一种回归,也是一种再出发。中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动画影视作为艺术文化的一种,理所当然可以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吸取有用的部分。“中国学派”在这一点上作为先驱给后来人做了很好的榜样,他们看到了这个巨大的民俗宝藏库,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它们用好。但是现代中国主流的动画影视大多局限于合家欢的儿童教育题材,没有深刻地挖掘动画影视作品这种特殊形式所能表达的更深层次的价值,思想深度不足。所幸,近几年来有几部作品找到了中国动画影视突破的新方向。

其中较为突出的一部动画影视是 《大鱼海棠》。[11](P64-65+68)该影片在《庄子·逍遥游》的基础上构建基础的世界景观,把“鲲”的设定引入到故事中。“鲲”传说是生活在北冥的大鱼,在该故事中,鲲是人类男主遇难后灵魂幻化而成的特殊形态,属于影片的自创。将人类的灵魂与远古神话里的鲲结合在一起符合动画影视所要营造的神话氛围,也牵引出女主偷偷饲养鲲的情节。在后续设定上,影片还融入了 《山海经》《搜神记》的背景以及上古神话等民俗传统元素,打造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值得重视的是,故事发生的场景取材自传统的客家围楼,影片在其他建筑和人物服饰上也花了很大的功夫。浓厚的民俗氛围让观众感受到了亲切感和归属感,神话元素的介入也增添了奇幻感。这是中国动画影视人回归民俗元素使用的典型例子,但是备受争议的原因也与此有关。素材的堆积与故事的安排没能达成平衡,显得影片缺乏合理的核心,轻浮而宽泛。民俗元素的加入本该让动画影视变得厚重、引人入胜,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故事逻辑支撑,轻易堆砌元素就会变成花瓶式影视。华而不实并非民俗元素介入影视创作的目标,锦上添花才是其应该达到的效果,所以中国动画影视人要谨慎地把握这个度,不能僵硬地使用民俗元素。

与《大鱼海棠》形成对比的是 2019年上映的《白蛇:缘起》。动画影视《白蛇:缘起》取材于民间传说的《白蛇传》,融合了唐代柳宗元的散文《捕蛇者说》进行故事再创。导演赵霁认为《白蛇传》爱情故事在中国流传范围广,故事本身很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因此选择制作白蛇题材的动画影视作品。正是他们对民间传说现代价值的正确认识,《白蛇:缘起》才能推陈出新,在众多中国动画影视中脱颖而出。这部影片借用了《白蛇传》的传说外壳,借取了白蛇、青蛇等设定,在里面融入了不少现代的制作技术和价值取向。在不少观众看来,这部动画影视所讲述的故事和《白蛇传》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女主是白蛇,但男主并非许仙而是其前世许宣,重要人物法海也并不在其中。传说中的经典场景诸如白娘子盗取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永镇雷峰塔等更是没有出现在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中。但是最终该影片能够获得成功,除了民俗化的人物设定,其人妖相恋、共克难关的感人爱情核心在本质上依旧是与传统内核相连的。制作组并没有局限于《白蛇传》的叙事,而是在吸取其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人物与情节的双重创新。制作组清楚民俗元素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将它当作一种工具。动画影视最后适度引入了“断桥相遇”这个《白蛇传》中的经典开场,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感动。这份感动既来源于影视故事的情感积累,也来源于传统民间传说在中国人内心所种下的原始情怀。原始情怀是民俗元素在现代中国动画影视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之一。

(二)底蕴深厚的民俗元素

除了作为故事原型的取材对象,中国可再创的本土民俗文化还可以更细致地加入到中国动画影视的制作中。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传奇性、传统习俗节日的独特性、民族服饰和语言的丰富性、民间信仰的本土性……这些都可助力动画影视的人物塑造、情节创设和细节构成。正如日本动画影视人对民俗元素的灵活运用,中国动画影视人也不应该忽视本土的民俗素材库,可从日本经典动画影视的成功中吸取经验,推动中国动画影视的繁荣发展。

日本经典动画影视对民俗元素的运用是融入到影视的方方面面的,他们从影视创作艺术的角度去思考民俗元素所应处的位置,而非硬性往影视里填充民俗元素。中国动画影视人所缺乏正是这样一种思考模式,推出的诸多打着“中国风”旗号的影视才有那么多被诟病的地方。要想剔除这些尴尬肤浅的民俗元素运用模式,中国动画影视人应该把握民俗背后的价值内涵以及表现特性,让民俗文化服务影视的主旨。以近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热门本土动画影视的成绩来看,创作者如能避免过去 “僵硬剧情+堆砌元素”的模式,真正把握民俗元素的应用规律,继续活用、善用民俗文化,大众口中所期待的本土动画“封神宇宙”系列指日可待。

如今动画影视对民俗元素的商业性改编和应用是很常见的手段。这是民俗文化以新姿态走进大众视野中的现代模式之一,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可发展领域。民俗文化在动画影视中的活跃绝非偶然,背后有着人类情感的延续、文化传承的规律,以及动画影视人对民俗元素作用的洞悉。

四、结语

日本经典动画影视注入有日本风情的民俗内容,同时又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现代流行文化的构建。日本经典动画影视的成功离不开对民俗元素的灵活运用。民俗元素在其中虽然并非核心的叙述关键,但却是支撑起这些叙述要点的文化基底以及让动画影视更为丰满的有效构建工具。[12](P94-97+102)民俗元素在日本经典动画影视的灵感来源、人物塑造、情节创设、细节构成等方面都起着具体的作用,这是日本动画影视人对民俗元素现代性价值的挖掘。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现代流行文化的构建,展现出深藏的活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新式文化的萌发并非完全割裂。正如民俗文化与动画影视,两者可以找到合适的交汇点,互相依赖,实现共同复兴。同时,通过动画影视融入民俗元素达到对民族文化的融合,在文化和美学课程教育中,尤其是对更容易被动画影视所吸引和影响的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浸润和输入效果与影响。[13](P107-111)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恢弘的历史深度在动画影视中的充分融汇,是中华民族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得以形塑的途径之一,亦是文化自信得以建构的路径之一。[14](P66-74)

未来中国动画影视可在神话传说故事以及其他民俗事项上汲取营养,把它们纳入到动画影视的具体创作中,实现国产动画影视的民俗回归,也在发展动画影视自身的同时,拓展民俗文化的发展空间。动画影视的文化表现力是民俗传播的强大依托。如果更多动画影视人能善于在影视中恰当使用民俗元素,对动画影视和民俗文化两者的现代发展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的。

注释:

① 根据“一般社団法人日本映画製作者連盟”官方统计“日本映画産業統計”进行数据搜集和处理,见http://www.eiren.org,2021年4月26日访问核对。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漫画民俗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影视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