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猛
慢阻肺是临床上非常多发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属于炎症性慢性疾病,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为呈现出不可逆的气流受限。重症慢阻肺患者有着非常高的风险性和危险性,患者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容易引发呼吸衰竭,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引流、止咳、扩张支气管治疗等,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近些年无创正压通气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临床疗效显著[2]。本次研究以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诊治的62 例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68.35±5.84)岁。观察组男17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68.69±5.1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与重症慢阻肺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患者;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患者;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同时存在有严重性脏器疾病患者;同时存在有内分泌疾病患者;同时存在有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充分评估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患者引流、止咳、扩张支气管对症治疗,1 次/d,对于存在有营养不良症状的患者,需要给予其适宜的营养支持。
1.2.2 观察组 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仪器选取为BiPAP Vision 呼吸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取规格适宜的面罩,将呼吸频率参数设置为12~18 次/min,设置吸气压力参数为8~12 cm H2O(1 cm H2O=0.098 kPa),切忌压力不可以过高,预防患者出现肺损伤等不良事件。将呼气压力参数设置为4~6 cm H2O,设置氧流量参数为5~8 L/min,以确保患者维持在耐受状态,观察记录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根据观察结果对上述参数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患者的动脉氧饱和度始终>90%。为患者开展呼吸机连续治疗,一直到患者的临床病情呈现出好转趋势,相关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情况,对其氧流量、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进行调整。在为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可使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咳嗽和咳痰等活动,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等。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HR、RR、pH 值、PCO2、PO2)、临床治疗指标(治疗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咳喘、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各项生理指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有效:患者咳喘、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各项生理指标均呈现好转趋势;无效:不符合上述条件者。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HR、RR、pH 值、PCO2均低于对照组,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1 mm Hg=0.133 kPa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为(8.11±1.02)d、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为(6.11±1.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2.98±1.96)、(9.89±1.7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72、9.775,P=0.000、0.000<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4 例,有效10 例,无效7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42%;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6 例,有效4 例,无效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7,P=0.023<0.05)。
慢阻肺是临床上发生率比较高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多发群体为老年人,患者有非常高的风险性,随着疾病进展,患者的实际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会出现障碍,进而致使患者出现缺血等临床表现,容易形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等,最终引发呼吸衰竭[3]。呼吸衰竭是重症慢阻肺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给予患者科学有效且安全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有评估患者实际病情,给予患者引流、止咳、扩张支气管等对症治疗,这些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有限,难以获取到显著的临床效果[4]。近些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无创正压通气逐渐被应用于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将呼吸机与口鼻面罩联合在一起,是一种无创技术,该方式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与有创正压通气治疗相比,该治疗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①该治疗方式临床操作简单,能够进行试用或者是间断应用,不会给患者机体带来大的损伤。②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感,可以对由人工气道开放引发的肺部感染现象进行预防。③为患者的氧疗和有创通气建立起了良好的桥梁,如果患者的氧疗没能够取得理想中的临床疗效,可以立即为患者转换成为有创通气治疗[6-8];在患者需要脱离有创呼吸机时,能够采取无创通气进行过渡。经过长时间的临床研究和观察发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同时还可以对患者的低氧血症进行改善,可以促使二氧化碳排出[9-11]。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主要作用机制为利用无创呼吸机,经鼻或经口鼻通过面罩开展通气,可以在患者吸气时,通过高压为其提供帮助,对患者的气道阻力进行克服,有效缓解患者出现的呼吸肌疲劳等症状,进而降低患者的实际耗氧量;能够在患者呼气时为其提供低压,与患者存在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PEEP)产生对抗作用,从而实现患者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的改善[12-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HR、RR、pH 值、PCO2均低于对照组,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为(8.11±1.02)d、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为(6.11±1.24)d,均短于对照组的(12.98±1.96)、(9.89±1.7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应用有利于优化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
综上所述,给予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