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模式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1-11-11 01:40:30林凯师
医药前沿 2021年28期
关键词:肺源左心护理人员

苏 贞,林凯师

(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东 茂名 5254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老年人,尤其是具有肺部疾病或长期肺功能受损的人群[1]。此病是由于肺部疾病、肺血管疾病、上呼吸道疾病或胸壁疾病等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从而导致右心功能受损或右心肥厚所形成的慢性心脏疾病。当肺动脉压力持续过高,心室无法适应时容易引发急性心衰竭,通常起病较急,需要尽早治疗[2]。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控制临床症状,但是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据相关报道显示:后期护理对于肺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具有辅助意义。本研究重在分析焦点解决模式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8:26,年龄57~88岁,平均年龄(69.23±2.12)岁;病程1~11年,平均(6.01±1.32)年;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30:24,年龄58~89岁,平均年龄(70.45±2.04)岁;病程2~13年,平均(7.98±1.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②患者以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且自愿签署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患者无自主意识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②具有其他器质性器官疾病患者;③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④无法言语沟通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责任护士每日监测患者各项身体指标,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了解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嘱咐患者合理安排日常饮食生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焦点解决模式进行护理。(1)护理方向:采用座谈会的方式,由护士长或资深护士主持,邀请所有患者参加,通过宣讲向患者讲述相关疾病知识以及患者个人护理方法,会议以问答形式解决患者的疑问,了解患者需求,制定护理方向。(2)基础护理: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定时进行开窗通风,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0~20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严格固定探视人数和时间,减少检查感染的发生率。(3)用药护理:肺心病患者多易发生反复感染,因此抗生素的使用尤为重要,抗生素的使用应以20~30滴/min的速度输注,为了防止心脏负荷的加大,输注速度不可过快,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口腔或其他脏器感染。(4)心理辅导: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掌握患者心理的顾虑,肺心病多反复,治疗时间长,治疗期间多数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士可用言语沟通,安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用言语鼓励患者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消除消极心态。告知患者家属,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当细心耐心,鼓励患者,让患者感觉到关爱。(5)护理技能培训:护士长应定期组织科室所有护士进行焦点解决模式的内容培训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突发情况的解决方法,通过考核确保所有护士都能数熟练掌握护理路径。(6)饮食安全:护理人员根据不同患者的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合理饮食方案,同时要求患者家属参与护理,严格按照医护人员嘱咐,合理饮食和休息。嘱咐患者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治疗期间必须戒烟,戒酒,忌辛辣,避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造成腹胀而导致呼吸困难。(7)护理反馈:各护理人员应严格记录护理过程中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制定后期护理计划的调整和护理的目标。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含:生理状态、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各项目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2)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3)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含:高血压(EH)、心肌病、冠心病(CH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状态 情感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54 48.95±2.57 72.12±2.01 51.25±0.46 74.56±2.47对照组 54 48.98±2.56 60.21±2.34 51.23±0.45 61.45±2.53 t 0.061 28.372 0.228 27.247 P 0.476 0.000 0.410 0.000组别 例数 社会功能 环境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54 53.27±2.11 79.98±0.78 54.21±0.86 79.12±0.56对照组 54 53.28±2.13 69.45±0.56 54.23±0.87 68.21±2.06 t 0.025 80.586 0.120 37.555 P 0.490 0.000 0.452 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为(33.21±1.68)h,少于对照组的(51.27±1.5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心力衰竭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并发症之一,其诱因绝大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肺心病合并急性左心室衰竭的患者通常会憋喘、呼吸困难、胸闷、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严重者则会出现死亡[3]。目前尚未有明确治疗方案,多以减轻患者心脏负担和控制感染,采取利尿药物、扩血药物以及抗菌素治疗为原则,但是此病治疗时间相对较长,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也应注重护理干预,增强医患间配合度,从而确保患者康复[4]。

焦点解决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秉持着尊重患者,相信患者自身潜能的原则,聚焦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要点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案解决问题。通过护理人员护理重点的集中,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与实施措施,满足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需要。常规护理虽能缓解患者症状,但是未能满足临床需求,相对于常规护理,焦点解决模式更具有完整性,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寻求合理有效的护理,是以人为本,能够有效关注问题,采取正面力量,以解决问题为原则,着眼于远期疗效的护理。此项护理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提问,了解,反馈可以唤起患者自我思考能力,激励患者,让患者知晓自我康复的意义,减轻患者因疾病产生的心理压力,从而促进患者治疗热情,促使患者康复[5-6]。此项护理方式,能够引导患者正面思考,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减少医护人员间矛盾,此护理的实施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主观解决问题的思维,需由专业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考核,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完全胜任慈祥护理工作。本研究中,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焦点解决模式的护理效果显著,经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对照组出现8例并发症,实验组出现2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焦点解决模式应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具有显著意义,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肺源左心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基于BiSeNet的小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分割方法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效果比较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39
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应用效果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8
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小青龙汤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